男性过了60岁之后,若还能完成这5件事,说明身体还算年轻

清晨的公园,60岁的老杨依旧每天和往常一样,穿上运动服,带着满脸自信地和老友们比拼羽毛球。大家常打趣他:“老杨,你这体力,是不是年轻时练过?”

老杨总是笑着摆摆手,“我这不还好好的么?啥毛病没有!”可就在一次小聚时,邻居老李却紧锁眉头,说他最近晚上睡觉老醒、记性也越来越差了,一检查,血压、血脂都有点高。

两个同龄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健康状态。这让旁人都暗自惊诧:过了60岁,难道真有人还能像老杨一样,依旧精力旺盛、腿脚利落、记忆清晰?

医生在为社区老年男性做查体时坦言:“其实,60岁以后还能做好下面这5件小事,通常代表着身体‘还年轻’,可惜大多数人总是忽视了第3条。”

为何如此?背后有何科学依据?不少老年男性都曾误以为年纪大了身体就一定每况愈下,真相恰恰相反。

什么才算“身体还年轻”?能做到下面这些,或许你比同龄人更健康。到底是哪5件事?尤其是第3点,很多人做不到,但它真实反映了身体底层的活力。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男性过了60岁,还能做到这5件事,真的代表身体年轻吗?医生权威解读

其实,变老并不等于全身机能全面退化。

哈佛医学院一项涵盖5122名老年男性的长期随访研究发现,具备“持续适度运动、优质睡眠、记忆力未明显下降、良好排便规律、心肺活动力保持”的男性,平均健康寿命比同龄低标准者长约6.7年

这5项指标,正是评价老年人身体“年轻度”的关键。医学界也将其称为“高质量老化五件套”。

第一件事是坚持30分钟以上的日常有氧运动。

这类运动不仅包括散步、慢跑,还可以是骑车、打太极等。《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指出,60岁以上男性每周坚持150分钟运动,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下降28%。

第二件事是每天保证7小时左右的高质量睡眠。

世界卫生组织曾强调,睡眠充足、有规律,老年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概率明显减少,同时情绪状态、免疫力也能“双提升”。

第三件事也是很多男性容易忽视的是。

自如上下楼、连续步行1公里无明显喘息或关节不适。这实际上暗示着心肺功能与下肢肌肉都未明显衰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数据显示,60岁后能完成1公里步行的男性,其肺活量、心脏射血分数大都高于平均值20%。

第四件事是排便规律、无明显便秘或腹泻。

肠道健康是整体健康的“晴雨表”。有调研显示,肠道蠕动能力较强的老年男性,营养吸收率高出一般同龄人13.5%左右,对抗慢性病的能力也更好。

第五件事则是能持续记住身边家人与朋友的生日。

近期发生的常事,思维反应敏捷,没有出现“丢三落四”

这一点虽然看似琐碎,却是大脑活力的重要体现。北京协和医院的流调结果显示,认知力正常的老年男性,罹患老年痴呆的概率较慢1/4。

能做到这5件事,身体都有哪些变化?医生详解你可能想不到的“年轻密码”

坚持日常有氧运动,带来的不只是肌肉力量。血液流变学数据显示,长年坚持运动的60岁以上男性,其血压平均低4-8mmHg、血脂异常发生率下降15%。不仅如此,因为骨密度维持良好,髋骨骨折的风险也会显著降低。

高质量睡眠,则能帮助身体各系统充分修复。在一项覆盖中国七省的老年男性睡眠调查中,夜间睡眠达7小时者,糖尿病患病率下降12.6%,抑郁症状也明显减少。睡得好,是很多疾病悄然远离的根本。

能轻松上下楼、步行不气喘,是心肺、关节和代谢的健康结果。有上海市老年疾病研究数据显示,保持良好步步能力的男性,心梗发生率仅为一般人群的38%。更难得的是,这部分人四肢灵活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也普遍更强。

排便通畅则是老年健康的“试金石”。肠道不畅时,毒素更易刷入血液循环。研究指出,老年男性消化道运行稳定时,患结肠肿瘤风险降低约22%。

至于记忆力、反应灵敏,远不只是避免糊涂、丢东西。哈佛大学“老年脑健康项目”跟踪结果表明,记忆力良好者,生活幸福感和主动社交频率比认知力低下者高约17%。

怎样才能让身体一直保持“年轻”?权威建议:试试这5步,每天坚持最重要

医生建议,只要你现在还没做到全部,不妨从最容易改变的一件小事开始,每坚持一项,身体的“逆生长”就会更明显。

每天早上固定时间,出门快走20-30分钟。速度为“能说话但不能唱歌”为宜,比坐着多消耗16.8%的热量,血液循环变快。

晚上关灯30分钟前,减少手机和电视使用。可以选择泡脚、听轻音乐或温热浴,帮助睡眠激素分泌,让头脑休息得更好。

居家分楼层生活时,不妨有意识上下楼几次,一次1层、量力而行。初时不要急,循序渐进能增强下肢和心肺活力。

每天起床、洗漱时间喝一杯温水,固定排便时间。适当多吃些膳食纤维高的蔬菜,比如芹菜、南瓜、燕麦,能改善肠道通透和蠕动。

多和家人做互动游戏、背诵小段文字,用记事本写下当日要做事项。这些方法,能训练短期记忆和思维敏捷,让你在同龄人中脑动力常新。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哈佛医学院老年健康管理白皮书》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肺与骨关节健康研究年鉴2021》

《上海市老年疾病流行趋势及健康管理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4

标签:养生   男性   身体   年轻   老年   健康   睡眠   肠道   同龄人   医生   记忆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