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轮谈判时间已定?美财长对中国称呼变了,特朗普一语暴露底牌

当地时间8月27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他最快会在10月底或11月初与中方高层会面,进行新一轮中美经贸谈判。这将是中美之间的第四轮正式会面,前三轮谈判分别在瑞士日内瓦、英国伦敦和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

贝森特在接受采访时特别强调,中美关系复杂,中国既是美国最大的军事对手,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他称呼中国时,语气中流露出“尊重”,并承认中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的关键地位。

第四轮中美经贸谈判的时间选择颇具深意,贝森特财长提到的10月底或11月初这个时间窗口,与中美贸易“休战期”结束时间高度吻合。

从5月12日开始,中美双方互征的24%关税被暂时冻结,这个休战期每次延长90天,最新的期限将在11月中旬到期。这样的安排让外界更加关注双方能否在窗口期内达成进一步协议。

谈判时间的确定释放出一个积极信号,表明两国都有意愿继续通过对话而非对抗来解决经贸分歧。这种谨慎推进的谈判态度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

贝森特财长在采访中的一个细节引起关注,他称呼中国时,强调“尊重”,并承认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

这种表述与早年美方高层直接将中国定义为“威胁”或“挑战”的说法相比,有明显变化。这种语言上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方在经贸谈判上的姿态调整

贝森特属于特朗普团队中的鸽派,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则在具体问题上各有立场。贝森特的温和表态与美国政府内部强硬派的语气形成对比,显示出特朗普团队内部在对华政策上存在分歧。

在贝森特财长释放缓和信号的同时,特朗普却发出强硬威胁。8月25日,他突然宣称中国必须向美国提供稀土磁铁,否则将面对200%的关税。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是新能源汽车、风电、机器人、军工装备等战略产业不可或缺的材料。中国在这一领域拥有绝对优势,占据全球约六成开采和近九成精炼份额。

特朗普的威胁看似强硬,却暴露了美国内心的焦虑,美国本身高度依赖中国稀土,如果真加征200%的关税,受伤的首先是美国制造业。特朗普越是强调稀土问题,越暴露出美国的短板。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中方回应得相当平和。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强调,中方早已表明立场,不愿打贸易战,但不怕打。如果美方真想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停止威胁,采取平等和互惠的态度。

中方这种既坚定又克制的回应,避免被带入对方的情绪节奏,中国在稀土问题上不会被随意武器化,更倾向于把它作为一种平衡手段,在必要时拿出来,但不会动辄就掐断供应。

中美关系的核心逻辑是“斗而不破”。双方都有博弈,但目标是维持一定的战略平衡。中国通过稀土出口管制展示筹码,同时保持整体贸易关系的稳定,这种做法既符合国家利益,也避免了对全球产业链的过度冲击。

谈判议题出现新变化,美方突然将大豆问题搬上谈判桌,特朗普要求中国将大豆采购量提升到“四倍”。这一举动背后更多的是政治考量而非经济逻辑。

美国大豆出口已经跌到20年最低,中国从2023年起明显转向巴西,2025年光9-10月就锁定巴西1200万吨,美国大豆基本被晾在一边。豆农叫苦连天,中西部几个州的支持率眼看要松动,特朗普急于挽救这块“招牌”。

中方对美方的新要求回应简短。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只说了15个字:“具体问题建议向中方主管部门询问”。不否认、不承诺的态度,表明中方并不急于跟从美方的节奏。

中国在与美国博弈中显得更加从容,这得益于中国经济多元化的布局。在大豆领域,中国已经与巴西等国建立了稳定的农业合作机制,美国大豆在中国的份额从71%跌到21%,早已不是“非买不可”的角色。

在稀土领域,中国占据全球加工主导地位,对美国军工与高科技产业具有反制能力。数据显示,中国控制全球80%稀土精炼产能,镓储量占全球68%,足够瘫痪美军工产业链。

中国市场的不可替代性,成为遏制贸易战升级的隐形护城河,当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第500万辆电动车下线时,美国车企正为转移供应链付出300亿美元代价。

美国近期对亚洲其他国家挥起了高关税“大棒”。7月7日,特朗普向14个亚洲及其他国家发起关税攻势,涉及轻工业、电子、矿产、纺织等多个产业链环节。

受影响的国家包括印尼、马来西亚、孟加拉国、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等。缅甸和老挝被征收40%的关税,为此次关税行动中的最高税率。

这些举动引发多方不满。泰国财政部长披猜表示,泰国的谈判团队会继续坚决争取,力求为国家争取最佳方案。日本首相石破茂则公开强硬回应,强调日本将团结一心,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未来几个月,中美谈判的走向依然关键,第四轮经贸会谈能否如期举行,取决于双方能否在技术性问题上找到妥协空间。中方态度明确,不会接受打压和讹诈,但愿意在平等基础上谈合作。

美方虽然内部声音复杂,但贝森特已经释放出积极信号,特朗普本人则在政治和经济利益之间摇摆,他需要谈判成果来证明自己,但也不愿被视为对华软弱。

中美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将在全球化背景下长期共存,特朗普的“手中有牌却不打”,既是对中国实力的忌惮,也是对美国经济利益的务实考量。如何在博弈中找到平衡点,将决定中美关系的走向。

中美关系犹如一场精妙的棋局,双方都在精心计算每一步的得失。特朗普团队看似矛盾的举动——一边威胁对中国稀土加征200%关税,一边又通过财长贝森特表示“尊重”——实际上暴露了美国的两难处境:既想保持强硬姿态,又不得不承认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稀土磁铁的博弈只是中美经济相互依存的一个缩影。中国手握稀土这张王牌,冷静应对美方的关税威胁;美国则在大豆和科技出口问题上反复权衡,既要满足国内政治需求,又要避免引发真正的经济对抗。

第四轮谈判的结果将取决于一个简单问题:是短期政治利益优先,还是长期共同利益主导?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30

标签:财经   财长   底牌   中国   时间   美国   稀土   中美   关税   美方   中方   大豆   中美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