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从2018年打到现在,已经七年多了。起初都觉得这是场经济上的硬仗,谁知道打着打着,倒逼中国加快了内部调整步伐。出口受阻,就业有点晃荡,国家赶紧把钱往民生上投,社会福利体系建得更快了。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稳当了些,医保养老啥的都有了新政策。
网上就有人说了,以后普通人得谢谢特朗普,因为贸易战让中国社会福利来得早了点。
特朗普两度当总统,每次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2018年3月,他签署备忘录,根据美国国内的贸易法,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总额高达600亿美元。美方说这是为了平衡贸易逆差,保护知识产权,还想重塑全球供应链,确保美国在技术上领先。中国看清了意图,不是简单贸易纠纷,而是战略遏制,就采取了对等反制措施。双方你来我往,关税从几百亿扩展到几千亿级别。
2018年7月,美国先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25%关税,中国随即回击同等规模的美国商品,其中大豆等农产品首当其冲。接着9月,美国又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10%关税,中国对60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税。摩擦升级到技术领域,美国限制华为等企业获取芯片,影响了部分产业链。
数据上看,贸易战没让美国如愿缩小逆差。2018年前,中国对美顺差从2015年的近6000亿美元降到3000多亿美元,但关税战后,顺差反弹,到2024年升至约3600亿美元。中国全年贸易顺差达1万亿美元,对美占比从92%降到36%。 说明中国市场多元化了,转向欧盟、东盟等地区,顺差扩大。新兴市场成了增长点,东盟港口货物流转忙碌,欧盟商品需求稳增。
美国农业和制造业受冲击,农场主们玉米大豆卖不动,企业成本涨,股市波动大。特朗普公开说冲突带来痛苦,但坚持推进。其实,美国对华逆差占比从2018年的47.5%降到2024年的24.6%,而美国全球逆差却增到1.2万亿美元。美国想维护霸权,中国则加强警惕,降低了对美依赖。
转折点在2025年特朗普回归,1月上任就以芬太尼为由加征10%关税,3月翻倍到20%,4月中国对所有美国进口加34%。二季度,中国对美出口同比降24%,81%出口企业订单少,63%制造商计划外移到越南、墨西哥等地。
贸易战给中国带来损失不小,出口下滑,就业承压,企业外迁,产业链部分转移。短期内,对美出口受阻,沿海工厂订单减,工人岗位少。
关键领域如芯片被卡脖子,需大量投入研发,资源倾斜可能挤占其他支出。
但从另一个角度,倒逼中国加速从出口依赖转到内需驱动。
国家为对冲外部风险,扩大半导体、储能补贴,推动技术自主。跨境电商政策完善,降低了出海成本,供应链韧性强。
长期看,推进去美元化,人民币国际化,与东盟、上合组织本币结算,建立第三方支付体系,向多边制衡迈进。
财政结构也变了,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3万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2%,达2.45万亿元。教育增长5.9%,卫生健康增长4.3%。就业补助资金约2450亿元,支持稳岗和青年求职。城乡居民医保补助升至每人每年更高水平,学生资助增加。基建支出如环保水利降4.5%,民生投入增幅是其的两倍。
话说回来,少子老龄化趋势叠加贸易冲击,国家为维持长期内需,加大生育支持。
2025年7月28日,公布育儿补贴,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每孩每年3600元,至满3周岁。无论一孩二孩三孩都领,预计下半年支出超千亿。地方试点如呼和浩特、广州黄埔已有效,降低家庭成本,提高育儿意愿。
养老医疗兜底也强化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上调,退休人员养老金增加。
除此之外,医保大病支付限额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也增,职工医保账户跨省共济。低收入群体帮扶精准,救助资金超1.5万亿元。
农村开发式帮扶、以工代赈、劳动伤害机制,帮助从根本解决困境。
这些举措源于人口结构考量,贸易压力下,内需成经济增长稳固支撑。
如今,大部分企业转国内市场,消费回暖,数字经济规模突破60万亿元,抵消出口下滑。
其实呢,贸易战虽短期刺痛,却逼出转型良方,民生保障跟上,人民生活改善。
贸易战经验吸取,中国更警惕外部风险,持续降低对美依赖。短期拓展新兴市场,中期加大研发,长期推进国际化。
中国在多边框架下前行,确保发展惠民。话说回来,或许多年后,普通人真会感谢这场贸易战带来的转变。
更新时间:2025-08-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