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接美方电话的理由,中方给了,美财长:对华加税,不一定会发生

特朗普政府原本想在下一轮的关税谈判中拿到有利筹码,结果没成想在中国的多记的“反制重锤”下,特朗普图谋失败,导致美股动荡,换来华尔街的一片哀嚎。

眼看情况如此,特朗普政府不得不收起嚣张的模样,从10月11日到12日,特朗普、万斯,贾米森·格里尔接连开始对这场关税战灭火降温。本以为能够等到中方的让步,结果在10月13日的时候,中方外交部发言人针对于美国政府的密集表态做出了回应。

关税威胁开局

美东时间 10 月 10 日,特朗普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千字声明,将中方稀土出口管制举措定义为 “极具敌意的行为”,随即抛出重磅威胁:计划自 11 月 1 日起,在现有对华关税基础上额外加征 100% 税率,使部分商品总关税率突破 130%。

声明发布后,金融市场迅速做出反应,标普 500 指数在 3 分钟内市值蒸发 7000 亿美元,截至当日收盘,美股三大指数全线暴跌,总市值缩水 1.65 万亿美元,创下 4 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华尔街投行纷纷发布风险预警,称 “贸易战升级已成为当前最大不确定性”。



这一轮极限施压并非偶然。自 9 月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结束后的 22 天里,美方已密集出台多项限制措施:将 23 家中国实体新增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通过 “穿透性规则” 将管制范围扩大至上下游关联企业,直接影响中方数千家企业的正常经营。

同时无视中方多轮磋商诉求,于 10 月 3 日正式发布公告,明确自 10 月 14 日起对中国海事、物流及造船领域相关船舶征收额外港口费,落地此前酝酿的 301 调查措施。美方试图通过 “制裁 + 关税” 的组合施压,在产业链主导权、市场准入等议题上获取谈判优势。


中方反制落地

面对美方步步紧逼,中方在国庆假期结束后启动反制行动。10 月 8 日,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出台六项稀土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管制新规,首次引入 “全球管辖” 原则,对涉及军民两用的稀土加工技术实施严格管控,同时将 14 家参与对华限制的美国企业纳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对其在华业务开展增设合规审查环节。

这一举措直击美国产业痛点 —— 中国占据全球 90% 以上的中高端稀土分离提纯产能,美国国防部曾在报告中承认,重建完整稀土产业链至少需要 10 年时间与超 200 亿美元投入。



10 月 13 日,中方通过外交与经贸渠道同步释放明确信号。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美方近期的密集制裁已严重损害中方企业利益,破坏双边会谈氛围,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发言人特别强调,面对中方此前的善意警告,美方非但没有反躬自省,反而以高关税相威胁,这种做法绝非与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

同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重申 “不愿打,但也不怕打” 的立场,明确表示美方若一意孤行,中方必将采取进一步反制措施维护合法权益。两场回应共同传递出清晰立场:取消所有不合理限制,是重启对话的前提。

美方态度转向

美股暴跌与中方的坚决态度,迫使特朗普政府迅速调整姿态。10 月 11 日晚间,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在福克斯新闻专访中率先释放缓和信号,称 “美国从未打算与中国全面开启贸易战”,强调 “平衡的贸易关系符合双方利益”,并特意提及 “特朗普与中方保持着良好沟通”。

次日上午,副总统万斯在全美商会演讲中进一步表态,透露周末已多次与特朗普通电话,称总统 “高度重视对华关系”,虽坚称 “手中仍有大量政策工具”,但同时表示 “希望通过对话而非对抗解决分歧”。

短短 48 小时内,从极限施压到集体 “灭火”,这种政策摇摆并非首次出现。2025 年 4 月,特朗普曾将对华关税推至 145% 的历史高位,但仅过 28 天,便因中方反制导致美国农业出口暴跌 37%、国内通胀率攀升至 5.8%,最终被迫将税率回调至 30%,并重启双边谈判。

当时美财长贝森特就曾公开表示,高关税 “难以为继”,是对美国经济的 “自我消耗”。此次类似的剧情重演,再度凸显美方政策的内在矛盾。

财长表态拆解

10 月 14 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闭门活动中发表讲话,释放更具体的缓和信号。他明确表示,“对华加征 100% 关税不一定要发生”,当前中美贸易僵局 “不可持续”,预计局势将逐步缓和。

贝森特同时透露关键信息:中美双方已约定在本周于华盛顿举行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期间开展工作级别会谈,11 月 1 日前后还将安排多轮磋商,“沟通渠道已全面开放”。



他在讲话中还提及,希望中美之间保持一种 “庞大且完美的平衡”:中国经济实现更大规模的消费力,美国则拥有更大规模的制造实力。这一消息与特朗普此前 “不再计划 APEC 会晤” 的表态形成鲜明反差,被解读为为 10 月底韩国庆州 APEC 峰会期间的高层会面铺路。

但贝森特的表态仍暗藏多重算计。他称中方反制措施 “具有挑衅性”,强调若谈判未能达成美方预期,美国 “愿意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应对”。



更值得关注的是,他将当前政策困局归咎于拜登政府,称 “美方被动局面源于前任政策失误”,试图转移国内舆论压力。这种 “软话 + 威胁 + 甩锅” 的表述,与格里尔此前 “呼吁美国民众共同应对中国挑战” 的言论形成呼应,折射出特朗普政府内部在对华策略上的分歧。

特朗普的矛盾发声

就在贝森特释放缓和信号当天,特朗普在白宫对记者表态,承认贝森特的讲话对股市上涨产生影响,但未认同 “现状不可持续” 的判断。他对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表示乐观,称 “我们与中国之间进展顺利,两国将会非常和谐共存,一起完美地合作”,并强调最终关税率将从目前水平 “大幅” 降低,“不会那么高,不会那么高”。



然而特朗普仍未放弃强硬姿态,嘴硬表示中国最终还是要与美国达成协议,理由是 “中国不这么做,就没法在美国做生意了”,若想进入美国市场,“就要像其他国家一样来谈判,否则就按美国定的协议来”。这种既想展现谈判诚意、又不愿放弃施压的矛盾表述,进一步暴露其政策的摇摆性。

中方定力与对话前提

面对美方的态度转变,中方保持战略定力。外交部在回应 “是否已接通美方电话” 的提问时表示,双方 “始终通过既有机制保持沟通”,但对话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商务部则在后续吹风会上进一步说明,中方实施的稀土出口管制并非全面禁止,合规的民用申请仍可正常获批,体现出 “坚守底线、留有余地” 的务实态度。



市场分析显示,中方的从容源于对美方窘境的精准把握。美国前财长耶伦曾公开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最终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买单,加征的关税中有 85% 转化为商品涨价,推高国内通胀压力。

当前美国制造业 PMI 已连续 6 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零售商库存积压达 980 亿美元,缺乏替代中国供应链的现实选项。中方的两次公开回应均清晰传递:核心利益问题上不会让步,美方若想真正开启对话,需先拿出纠正错误做法的实际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5

标签:财经   财长   美方   中方   理由   发生   电话   美国   关税   中国   反制   稀土   中美   政策   管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