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有人预测过崔丽丽的行为是“早有预谋”,之后的行为也只会越来越夸张,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还真是这样。
9月末的一场直播让崔丽丽“原形毕露”,直播过程不光是满口脏话怒怼网友,更是直接喊话索赔2000万,丑恶嘴脸真是遮都遮不住。
崔丽丽到底是不是为了钱?她开直播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崔丽丽的一场直播秀真是把自己的那点所剩不多的人缘都给败光了,不过她的一切其实早就有人预料过了,在她身穿“战袍”走进法院的时候,就有不少人说她就是在引导舆论,身穿被侵害时的裙子看似正义面对自己的恐惧,但确实也给她带来了不少的流量。
那时候崔丽丽还有不少拥护者,说她是女性力量的代表,敢于面对自身恐惧站在第一线与坏人作斗争,还有人指责那些对崔丽丽有臆测的人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如今看来,种种迹象表明事情远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美好。
其实崔丽丽这件事第一时间被曝光的时候就有人猜测是剧本,是不是剧本我们在这里不去讨论,我们只来看她事后的一些行为,首先第一点就是为什么自己被侵害之后没有第一时间报警,反而是在事后快一周时间折返酒店调取监控录像。
这一点崔丽丽的回复是自己什么时候选择报警时自己的权利,那就当她当时没反应过来,事后找补的行为,但崔丽丽和丈夫接受采访时所说的话还有表情、动作都完全与公众的想象背道而驰。
她丝毫不避讳那段造成自己“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过往,在镜头面前夸夸其谈,而且过程中还捂嘴大笑,和记者开着玩笑,当记者询问关于离婚的问题时,崔丽丽的丈夫反问自己为什么要离婚,而崔丽丽则表示“赔偿到位了就离婚了”。
你说这样的行为是一个有创伤障碍患者能做出的行为吗?对创伤丝毫不避讳而且还能笑着讲述,还能开玩笑,这里我就想说一句话,“有些真心话就是以开玩笑的形式说出来的”,放在这里我觉得真挺合适的。
为什么大家这么执着于拆穿崔丽丽的“骗局”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她的表现实在太难以构成一个受害者形象了,大家对受害者的印象与崔丽丽的行为完全不同,如果她只是简单的发声,表示案件到此结束,自己不希望生活被打搅,那大多数人一定会继续应援。
但崔丽丽的行为模式完全相反,账号上不断发视频证明自己的抵抗意志有多顽强,不断开直播引起争执,而作为“第一起”此类案件判定为工伤的受害者,崔丽丽更是抓住了这个标签狠狠的“宣传”自己。
光是这两个月,崔丽丽的社交账号粉丝量已经暴涨到了28万多,而且她的言论非常矛盾,前脚说着自己哪怕不要钱也要保留骂人的权利,后脚又说“老娘要的是2000万加法办”,给人一种既要又要的感觉。
在崔丽丽的脸上人们看不到“受伤”的表现,反而是一种“嚣张”、“得意”、“庆幸”的感觉,所以人们才对她有如此的抵触情绪,贩卖悲惨赚流量,然后将这些流量变现的操作在当今时代层出不穷,崔丽丽虽然还没有走向大规模直播带货的路,但网友已经给她写好了剧本。
可以说一旦崔丽丽有一丁点想要直播带货的“风吹草动”出来,网友必将群起而攻之的评论一句“你看,早就说过了吧”,所以想要排拖这样的窘境,崔丽丽最好的选择就是退出互联网这个能赚暴利的平台。
群众并不是没有同情心,最初的时候能有这么多人为崔丽丽应援就是最好的证明,只不过时间久了大家发现逐渐从崔丽丽的言语和行为中了解到了这个人的本质,再加上各大媒体源源不断的报道,实在是让崔丽丽这个人出现的频率太多了。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崔丽丽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而那句“管得着吗,多久报案是我的权利”也让人觉得她在有所隐瞒,要是真的有正大光明的理由,坦然说出来不就好了吗,如此“遮遮掩掩”反而让人觉得有些“恼羞成怒”的感觉。
讲述被害过程的时候挤出眼泪让人们对其受害者形象深信不疑,等到公众有疑问的时候立马变身女强人怒骂所有质疑,为什么?因为质疑声会让自己的受害者形象岌岌可危,所以这样看,公众真的不是不能容忍“不完美的受害者”。
而且对“哗众取宠”的行为感到不满罢了,对被利用了自己的“同情心”感到不甘心罢了,对明明自己找到了疑点得到了不是答案而是怒骂的愤怒罢了,我只能说崔丽丽的口碑反转是意料之内的一件事,只不过没想到如此快。
但不论怎么样,我们都不是崔丽丽本人,也不是事情的当事人,只能凭借这些外在行为来分析揣度,当事人到底是如何想的、为什么这样抉择,谁也说不准,不知道屏幕前的您对这件事是怎样看的呢?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