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回眸:我的云海与心途

晨推窗,见天际线泛着珍珠白的曦光,一架银鹰正切开云层。蓦然惊觉,飞行生涯前前后后已跨越四十五个春秋。这六十年,恰如一次次起降——从赣东北红土地腾空,在万米高空巡航,而今虽至甲子,却依然在属于自己的航线上翱翔。

还记得十五岁那个夏天。鄱阳湖畔的油菜花刚刚谢幕,我以全区第一的成绩被空军招飞选中。离开家乡时,站台上父亲那句“好男儿志在四方”至今仍在耳畔回响…… 从初教-6的颤巍巍离地,到驾驶飞机巡弋国境线,再到循循善诱因人施教,二十三载军旅,把青春淬炼成守护蓝天的钢枪。

一九九六年,我被空军党委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预备)大队大队长,率领航天员选拔的日日夜夜犹在眼前。与杨利伟、聂海胜、景海鹏、张晓光等那些年轻而坚毅的面庞朝夕相处,我们共同经历着近乎残酷的选拔。当国防科工委和空军的联合表彰令颁发时,我深知这份荣誉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整个为航天梦奋战的集体。从飞行大队教导员到某部政治处主任等,带兵与育人,让我领悟到——最复杂的不是操纵杆,而是人心;最珍贵的不是高度,而是方向。

世纪之交转身民航,许多人问是否遗憾? 可我知道,云天没有军地之分,只有对蓝天的共同敬畏。驾驶D42冲入云海,执飞DH96穿越峡谷,每个起落都延续着保家卫国的誓言。在飞行标准部制定规章时,军旅沉淀的责任化作最严谨的条款;撰写《浅谈如何帮助飞行员正确涉入“爱河”》时,更是将飞行哲学传递给年轻一代!

今年深秋,当我捧着国际汉语教学高级教师证书时,忽然想起初教机教官的教诲:“每个降落都是为了更好的起飞。”《从孙子兵法谈建设民航强国》不仅是对往昔的致意,更是为未来铺设的新航路——以兵法智慧提升民航韧性,用中华文化沟通世界,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为国出征”?

六十年,从鄱湖到银河,从操纵杆到教鞭,变的只是航迹,不变的是翱翔的初心。若问甲子之感,恰如飞行时最常见的景象:穿过雾霾、湍流,前方必定是壮阔无边的云海,而航程永远指向曙光升起的地方。

此刻,夕阳正为云朵镀上金边。我整理好新备的教案,望向天际——那里,还有无数银鹰正在巡航,还有万千故事等待书写。而我的航行,才刚刚开始新的高度……(HOU HE 2025 10 12)

我与杨利伟、聂海胜等一起合影


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


聂海胜、翟志刚、景海鹏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4

标签:科技   甲子   云海   银鹰   民航   操纵杆   空军   航天员   军旅   国防科工委   鄱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