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开始掀桌子,再抛257亿美债,美国大动脉被切,逼出2个接盘国

金融棋局上,中国悄然落子,美国国债这把“美元利器”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7月,中国一口气减持25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29亿元)美国国债,持仓规模降至7307亿美元,创下2009年以来新低。这已经是中国今年第四次减持美债,连续多年的减持趋势呈现出加速态势。

与中国的抛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和英国作为美国传统盟友,正被迫成为美债的“接盘侠”。同期,日本增持美债至1.147万亿美元,英国持仓则升至8581亿美元,两国分别稳坐美债第一和第二大海外债主的位置。

美债抛售潮:中国去美元化的战略转向

中国减持美债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一场精心布局的长期战略。回顾近年的数据,自2022年4月中国美债持仓跌破1万亿美元后,减持步伐便持续不断。

2022年、2023年、2024年中国分别减持美债1732亿、508亿和573亿美元。进入2025年,这一趋势进一步加速,1-7月累计净减持额已达537亿美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美国关税政策引发市场恐慌,且美国财政状况受国际社会广泛担忧,导致美债尤其是长债遭到抛售。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已攀升至37万亿美元,每年仅债务利息支出就超过1万亿美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江振龙分析认为,特朗普对外加税、对内减税和扩大支出以及美联储独立性受质疑,使美元信用严重受损。这种背景下,中国减持美债是理性选择。

与减持美债同步,中国央行已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截至2025年8月末,中国黄金储备增至7402万盎司。这凸显中国正积极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减少对美元资产的依赖。

在中国大幅减持美债的同时,日本和英国却成为美债市场的主要买家。2025年6月,日本持有美国国债达到创纪录的1.147万亿美元,英国持有量也持续走高至8581亿美元。

日本增持美债背后有多重因素。一方面,日本对美贸易顺差积累大量美元,美债作为高流动性资产仍是其主要投资方向——91.9%的外汇储备配置在美债上。日本国内长期超低利率(1.9%)也迫使金融机构追逐美债收益率(4.5%以上)。

另一方面,政治同盟考量也是关键因素。在美日同盟关系下,增持美债是维系战略合作的“经济纽带”。特别是在特朗普要求日元升值20%的背景下,日本需要平衡政治压力。

英国大量持有美债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作为全球金融托管中心的角色,而非本土资金需求驱动。伦敦作为国际金融枢纽,提供先进的托管服务,许多对冲基金和机构投资者通过英国的托管账户持有美债。

英国脱欧后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美债4.5%以上的收益率显著高于英债,吸引养老基金等机构配置。同时,英国2025年面临3340亿英镑到期债务,通过增持美债向美联储释放合作信号,以换取潜在的流动性支持。

美国焦虑与代表团急访:金融博弈的幕后较量

中国连续减持美债触动了美国的神经。2025年9月21日,美国一个跨党派代表团乘专机抵达北京,这是自2019年以来美国众议院的首次访华。

美国代表团由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民主党领袖亚当·史密斯带队,其他随行议员来自不同委员会和党派。史密斯在会谈中表示,中美之间不应隔六七年才进行一次高层对话,传递出美国希望恢复交流的迫切信号。

美方希望中国暂停抛售美债,或至少放缓减持节奏,以稳定市场信心。特朗普此前曾委婉表示希望访华,并开出条件希望中方停止抛售美债、恢复稀土供应、增加大豆采购和购买500架波音飞机。

中国方面的回应坚决而直接。中方明确要求美方“拿出实际行动”,解决关税壁垒、科技封锁、内政干涉等“老问题”,为金融合作创造空间。李强总理在会谈中重申:“合作需相互尊重”。

美国财政状况确实令人担忧。特朗普政府的“大美丽法案”预计将使美国未来十年赤字增加3.3万亿美元。2025年5月,穆迪罕见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从AAA降为Aa1,进一步削弱市场信心。

中国减持美债的同时,正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2025年,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突破5000亿元,覆盖103个国家。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交易额已突破120万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央行增持黄金仍是大方向。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角度出发,需要持续增持黄金储备,适度减持美债。目前中国官方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占比为7.3%,明显低于15%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

全球央行正掀起购金热潮。世界黄金协会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增加166吨,处于历史高位。2022年至2024年,全球央行年度购金量连续三年均超过1000吨。

95%的受访央行预计未来12个月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将增加。

去美元化已从讨论走向现实。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降至57.7%,较25年前下降了15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跨境支付占比从2020年的1.5%升至28%,“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已有65%使用人民币结算。

中国抛售美债引发的多米诺效应正席卷全球。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加速本币结算,国际贸易不再局限于美元体系。欧美的金融机构也在重新布局,摩根大通、高盛等顶级投行纷纷调整美债投资策略,转而布局亚洲新兴市场。

中美金融博弈的未来走向

这场围绕美债的博弈远未结束。多个外交消息来源透露,特朗普最快可能在10月底前后访华,并将率领由数十名CEO组成的代表团。这将成为中美金融博弈的下一个关键观察点。

对中国而言,抛售美债是“去美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通过减持美债、增持黄金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正在逐步削弱美元霸权的根基。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黄金作为非主权信用储备资产,不受单边制裁影响,能够有效对冲美元单一货币风险。

对美国而言,中国减持美债带来的压力是实实在在的。为了维持美债市场稳定,美联储不得不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兜底”,资产负债表规模从2020年的4.2万亿美元膨胀至2025年的9万亿美元。这种“左手印钱右手买债”的操作,虽然暂时稳住了市场,但却埋下了通胀失控的隐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若中美经济完全分离,全球GDP可能缩减7%,损失规模达7.4万亿美元,相当于法国与德国经济总量相加。这场博弈的影响已远超两国范围,正在重塑全球金融秩序。

中美金融博弈的结局将取决于谁能更好地把握全球金融格局变革的大势。中国减持美债、增持黄金、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组合拳,正在为多极化世界金融新格局奠定基础。

金融市场的风向已经改变。随着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7万亿美元,每天利息支出超过27亿美元,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美元资产的安全性。

美国国会预算案争吵不休,9月30日就是政府拨款的最后时限。如果预算没能通过,美国政府将面临停摆,美债信用评级也会再度下滑。

这场围绕美债的角力远未结束,但格局已然清晰:美元独大的时代正慢慢走向终点,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将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6

标签:财经   大动脉   美国   中方   桌子   美元   中国   英国   日本   金融   中美   黄金   全球   人民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