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刘阿姨的生活总有个‘小插曲’,一杯温水还没下肚,嗓子里那团痰就开始作祟:咳不出来,咽不下去,一天都觉得嗓子黏黏腻腻,出门跟邻居聊两句都要不停清清嗓子,怕被人笑成‘咳嗽大王’。更棘手的是,试过各种润喉糖和含片,效果都不理想,反倒感觉嗓子越来越“堵”,偶尔干呕。是不是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会这样?其实,不少中青年上班族也曾深有体会。”
其实,“喉咙有痰”不仅是一种难受的表面症状,更透露着身体内部的脏腑失调信号。有人说,嗓子里总有痰,那是“肺不好”,有人则归咎于早晚温差。但你可知道,中医有句老话:“痰为脾生,肺为贮。”许多人天天被这团“痰湿”困扰,却忽略了背后真正的“元凶”。你只知道含片润喉,却不知道,其实有两味药材,被中医视为对抗顽固痰湿的“黄金搭档”:一味入肺,一味入脾,痰湿不见,嗓子就轻松了!
那么,这“两味”究竟是什么?它们为什么被称为喉咙有痰的克星?咽干咳痰真的能靠这两招“治根”?尤其是第2味,多数人一直没重视,答案马上揭晓。
嗓子老有痰,常常被当成“秋冬多发的小毛病”,但持续的咳痰、清嗓,背后其实有它的科学解释。现代呼吸科学数据显示,慢性咽炎与痰液分泌增多密切相关,咽部异物感人群达17.3%。而从中医角度看,痰为“体内水液代谢紊乱”的产物,其根源与肺脾功能的强弱密不可分。
肺主呼吸、宣发肃降,犹如我们体内的“空气净化器”。一旦功能失常,容易“容纳”多余水液化为痰。脾则负责运化水湿,就是“搬运工”,脾虚则水湿不运,下不去,上不来,长时间淤积就产生“痰湿”。有数据显示,中老年人脾胃功能减弱,痰湿体质发生率升至41%以上,远高于年轻人。
如果你发现自己舌苔厚腻,晨起嗓子有异物感,清晨、夜间咳痰明显、甚至运动后痰液更多,说明你的肺脾可能正在向你“报警”。此时如果只盯着“缓解喉咙不适”做表面功夫,无异于“临渴掘井”。
追根溯源,除去口腔炎症、空气污染等明显外因,长期“喉咙有痰”最大的问题正是“痰湿”困扰而且难断根。专家建议,要“清嗓”,首要是清除肺里的“痰热”、调畅脾胃水液运化。
第一味,清肺化痰,桑白皮
桑白皮,听起来像不起眼的“树根皮”,实则是中医眼中的“清肺化痰第一方”。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桑白皮所含多种黄酮成分,能有效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对慢性咽炎、支气管炎患者,具有明显的镇咳化痰作用。老年呼吸疾病专科数据表明,桑白皮降痰作用可提升咳痰效率18.3%,且安全性好。
更珍贵的是,桑白皮偏寒,归肺经。对因“痰热”导致的黄浓黏痰、咽部异物感、咳痰不畅、甚至痰中带血丝等情况尤为适宜。它像刷子一般,把附着在肺里的痰和热一并“扫地出门”,嗓子自然通透许多。
第二味,健脾化痰,陈皮
很多人只知道陈皮是老广汤里的必备香料,却少了解它的中医药价值。陈皮温和,入脾、肺二经,性温能中和桑白皮偏寒的性质。现代数据证实,陈皮中的挥发油可刺激胃液、胰液分泌,增强消化吸收能力,间接推动体内水液的代谢,防止“痰湿”根本生成。某呼吸道慢病人群实验,陈皮联合茶饮作为辅助化痰方案,患者嗓子黏腻感较对照组降低约26%,而乏力、食欲差等“脾虚证”也有明显改善。
它的最大优势在于“芳香醒脾”。就像轻敲脾胃的“闹钟”,启动搬运水湿的功能。有痰的人,若一味只攻肺、不调脾,痰湿还会“源源不断制造”。陈皮和桑白皮合用,寒温互补,化痰止咳兼以化湿醒脾,效果事半功倍。
其实,满嘴苦药、含片不离口,往往只能暂时“止痒”,没能解决根本问题,体内痰湿依旧。权威医生建议:日常饮食中可适当加入桑白皮、陈皮煮水代茶饮,以达到“润肺清痰、健脾化湿”的协同效果。
桑白皮适量25克,陈皮36克,加热水煮20分钟后即可饮用。注意体质偏寒、舌苔淡白者,单用陈皮即可;咳痰稠黏、舌苔黄腻者,两味叠加最佳。
若病情顽固、症状明显,切勿自行加大草药剂量,请在专业中医医师辨证指导下服用。有高血压、肝肾慢性疾病的人群,药食同源类饮片应用更需医生把关。
除药方外,日常还要减少油腻、甜食摄入,保持充足饮水,适度运动提升代谢,配合“拍背助排痰”等科学动作。这样才能标本兼治,告别反复难缠的“嗓子有痰”。如果长期症状未缓解、伴有咽痛、痰中带血或消瘦等异常,请及时就医排查咽喉部更严重原因。
喉咙反复有痰,说到底是身体水液代谢系统出了“小麻烦”。从现代研究到中医经方,都给了我们一条“治本”思路:调畅肺与脾,清除痰湿,让嗓子畅快说话、笑声朗朗。
不过,方案因人而异,健康效果也受个体体质、日常生活习惯、是否坚持有关。想让嗓子彻底“清爽”,还需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饮食结构。长期效果,请依医生指导辨证论治,这样才不哪怕老痰久留,都能逐步改善。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 《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4. 《脾胃论》(明·李东垣) 5. 《痰证治疗学》 6. 《呼吸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 7. 《桑白皮药理作用综述》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