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那会儿,国民党军队撤退到台湾,易祥当时是骑兵连长,部队规定军官只能带三个亲属走。他老婆陈淑珍带着两个小儿子易浩光和易浩明留在湖南邵阳老家黄泥村,没法全家一起走。易祥只好把名额给了勤务兵庹长发他们几个,自己先过去,打算以后再接家人。
庹长发是易祥的手下,四川彭水人,1924年出生,家里穷,14岁就被国民党抓去当兵,先干四年杂役,18岁才正式入伍。易祥对他不错,平时分点吃的,还教他认字,两人关系铁得像兄弟。易祥临走前托付庹长发帮忙照顾老婆孩子,庹长发二话不说就应了,从那以后他就留在大陆没走。
易祥到了台湾,国民党政府给他发了土地券,他特意写上大儿子易浩光的名字,心想着以后团聚用得上。他一开始还一心扑在军务上,总盼着反攻大陆啥的,能早点回去接家人。可几年下来,形势没变,他也得面对现实。1955年,他认识了个比他小15岁的女人,两人结了婚,生了几个孩子,其中就有女儿易若莲。易祥在新家过日子,但没忘大陆那边,他把旧照片和信件藏着掖着,不让新家人知道。
庹长发那边呢,从1949年起就住在黄泥村附近一间小屋里,天天帮陈淑珍家干活,挑水砍柴,饭菜也分给他们吃。遇到饥荒年景,他自己啃树皮草根,先让陈淑珍母子吃饱。陈淑珍劝他回四川老家结婚,他死活不肯,说易祥没回来,他就得守着承诺。庹长发还帮两个孩子上学,长大后成家,他一辈子没娶,就这么耗着。
1979年两岸开始通邮,易祥终于能寄信给陈淑珍,信里他坦白了自己再婚的事,只想知道那边情况。陈淑珍回信讲了这些年庹长发的付出,说他为了那句托付,三十年如一日,没娶媳妇,全身心照顾他们。易祥看完信,手抖得厉害,后悔当年那决定害了庹长发一辈子。可他也没法子,两岸关系那样,他回不去,只能干着急。易祥晚年身体不行,1988年69岁就走了,临死也没见到大陆家人。
易若莲那时已经成年,她在整理父亲遗物时翻出个旧箱子,里面有泛黄的地契和几封信,地契上写着易浩光的名字。她一看信,才知道父亲在大陆还有另一个家,还有庹长发这么个人物。易若莲退休后开始跟大陆亲属通信,2009年陈淑珍走了,2011年她自己母亲也去世,这些事让她下定决心去寻亲。
2012年,易若莲飞到长沙黄花机场,亲戚开车带她去邵阳县黄泥村。她找到庹长发住的地方,那时他88岁,头发花白,靠拐杖走路。易若莲一见面就认出他,庹长发也知道她来意,两人聊起往事。庹长发讲了自己这些年怎么帮陈淑珍家,1964年当地有社会教育运动,他差点被赶回四川,但他坚持留下来,说承诺没完就不能走。易若莲在那住了几天,听庹长发说想回彭水老家看看,她答应帮忙。
故事传开后,有志愿者出面,2015年庹长发91岁时终于坐车回了四川彭水。到村口,他看到小时候那棵柿树还在,伸手摸了摸。那里他得知两个弟弟前一年都死了,只见到侄子辈的亲戚。三个月后,2016年1月,庹长发92岁走了,一辈子没娶,守着那承诺到头。
后来,庹长发回乡虽只三个月,但算圆了心愿。他走后,易家后代偶尔通信,延续联系。整个事件影响不小,媒体报道后,激发两岸民间交流。有些人拿这事说两岸一家亲,但本质是历史遗留问题。易祥作为国民党军官,撤退时选择带手下而非全家,反映军令如山。庹长发从杂役到连长副手,一路跟易祥,托付后没食言。陈淑珍守寡等夫,中间没再嫁,靠庹长发帮衬。两个儿子易浩光易浩明,长大后知道父亲在台湾,但没怨言。易若莲作为台湾一代,寻亲时已退休,行动力强。她见庹长发时,他身体还行,能讲过去事。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