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框架中,中国致公党是一个具有鲜明“侨”“海”特色的民主党派。它既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参政党和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成员。其发展历程,贯穿了中国近现代史的沧桑与辉煌,体现了广大海外侨胞和归国人士心系故土、报效国家的赤子情怀。

一、历史渊源:海外洪门,根植侨社
致公党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的海外洪门组织。洪门,作为以“反清复明”为初衷的民间秘密结社,随着华人漂洋过海,在海外落地生根,逐渐转变为以“互助互济、维护权益”为主要功能的华侨社团。
19世纪末20世纪初,海外华侨在居住国备受歧视与压迫,他们深切感受到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海外游子便如同无根浮萍。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与海外洪门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他多次倚重洪门的力量筹措革命经费,洪门成员也为辛亥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25年10月,由美洲洪门致公总堂发起,中国致公党在美国旧金山正式成立。
早期的致公党,其纲领还带有浓厚的“建党救国”色彩,希望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然而,在旧中国的政治现实中,这一道路步履维艰。

二、历史转折:接受领导,走向新生
抗日战争的烽火,成为了致公党历史命运的重要转折点。致公党积极呼吁海外侨胞支援祖国抗战,为民族存亡奔走呼号,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抗战的实践,致公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彻底拯救中国于危亡,才能真正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1947年,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这是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会议。大会公开揭露和谴责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并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次会议标志着致公党从一个传统的华侨会党,转变为一个在现代国家政治格局中明确自身定位的进步政党,从此走上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道路。
1949年,致公党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自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一员。
三、特色与定位:“侨”“海”本色,参政议政
新中国成立后,致公党从海外华侨政党转变为以归侨、侨眷为主体的参政党,始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其章程明确规定,致公党是“由归侨、侨眷和与海外有联系的代表性人士、专家学者组成”的政党。这一定位决定了其独一无二的特色与优势。

“侨”“海”特色是致公党最鲜明的标签。其成员主体是归国华侨、侨眷以及具有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常被概括为“海归”和“侨界精英”。这使得致公党成为联系海内外中华儿女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致公党作为中国八个民主党派之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凭借其独特的视角和资源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致公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多种社会服务活动,并积极推动海外华人华侨参与祖国的公益事业。
进入新时代,致公党的使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凝聚“侨”“海”力量,参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加强与海外反“独”促统力量的联络,为推进祖国完全统一贡献力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友谊。
致公党首任总理是陈炯明,知名党员有司徒美堂、陈演生、官文森、章子怡、李冰冰、朱明瑛等。
从美洲旧金山的堂口到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议政席,中国致公党的百年历程,是一部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的历史。它见证了海外侨胞从“叶落归根”到“落地生根”再到“寻根问祖”的情感变迁,也参与和推动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致公党继续秉持“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的宗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着连接中国与世界、汇聚侨智侨心的崭新篇章。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