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地界自战国时期始入燕国版图。秦灭六国,其地属辽东郡。
50年代初美军航空测绘抚顺周边地形图
东汉永初元年(107年),玄菟郡治迁到抚顺市的劳动公园处的古汉城(另说迁到抚顺市东洲区小甲帮汉城)。辖今沈阳、抚顺、扶余一带,人口约4万余。
抚顺城与高尔山城大致范围示意
到了建光元年(121年),玄菟郡治再度东迁至今沈阳上伯官屯汉城。
民国时期抚顺城
西晋灭亡后,北方诸胡兴起。约在东晋时期,由扶余(馀)人建立的高句丽政权西进至辽东,在高尔山修筑山城一座,史称新城(高尔山城)。
日本测绘抚顺县
日本绘制的抚顺大绘卷,鸟瞰抚顺城
自此新城成为高句丽在辽东的重要军事据点,其地理位置险要,扼守东西交通。南北朝时期(551年),突厥人围攻新城,不克。移攻白岩城,被阳原王遣高纥率兵1万人拒之,杀敌千余人。
清末满汉文抚顺县印(辽宁省博物馆藏印谱)
隋、唐两代多次征讨高句丽均有战事发生在新城。唐乾封二年(667年),唐将李世勣拔南苏、木底、苍岩三城,随后便在新城设置新城州,由安东都护府管辖。仪凤二年(677年),安东都护府迁至新城。
1904年 抚顺的城墙
圣历元年(698年),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建立渤海国。唐与渤海在今抚顺分界。
从高尔山俯瞰抚顺城
后唐天成元年(926年),辽灭渤海,在浑河北岸高尔山东南筑城,置贵德州,州东置贵德县,州西置奉德县(两县均附郭)。
北门广润门
金灭辽后,后废贵德州,仅留贵德县。元灭金后,贵德县废,地属沈阳路。
满汉文广润文门额
抚顺城
抚顺城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廷于高尔山下修筑抚顺城取义“抚绥边疆,顺导夷民”。洪武十九年(1386年),以抚顺城置抚顺千户所,属沈阳中卫。天顺八年(1464年),在抚顺城东设抚顺关,作为与建州女真互市的场所。
抚顺城门
成化四年(1468年),修筑辽东东部边墙防备女真。边墙在今抚顺境内约有100余公里,另有边堡四处:东洲堡、会元堡、散羊峪堡、马郡单堡,沿途烽火台多处,形成重关垒锁之势。
抚顺城一角
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亲统二万步骑,将首次出征大明的战略目标选为抚顺所城。守将李永芳畏敌投降。努尔哈赤轻取抚顺城。为防止明军重至,努尔哈赤撤走时一举焚毁城池。
南门嘉会门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在东巡祭祖期间路过抚顺城,见其颓废荒芜,遂拨资重修。但由于旧城已不堪使用,遂改于旧城南一里处重修一座新城(清代抚顺城)。按《盛京通志》记载:“今则周三里,东南北三门(北门广润、南门嘉会、东门称便门),盖明初为千户所,后改为镇城时重修也”。
广润门内街道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分承德县东部设兴仁县(附郭于奉天府城)。
抚顺城门
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抚顺城北门及北墙遭到严重破坏。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将兴仁县治迁于抚顺城内,改名抚顺县。
伪满时期的抚顺城垣,此时已相当荒芜
1950年,城墙因城市建设需要被拆除。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