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日沦陷后,中国制造,美国销售的世界产业格局已悄然成型。

日本东京首相府邸,官员们盯着刚签署的美日关税协议长舒一口气:27.5%的汽车关税终于降到15%。但翻到附件细则时,所有人瞳孔地震:

日本必须设立5500亿美元基金,投资方向由美国全权指定。三天后,欧盟跟进更苛刻版本:接受15%关税外加6000亿欧元投资承诺,奔驰宝马被迫将电池产能迁往美国。

当欧美媒体欢呼“西方贸易联盟重建”时,苏州高新区的工厂正在打包新能源重卡核心部件。这些印着“中国制造”的金属箱,即将装配进美国物流巨头的电动卡车,驰骋在贯穿东西海岸的州际公路。

5500亿买路钱,日本给美国交的“保护费”

表面看,7月22日达成的日美协议是特朗普吹嘘的“史上最大交易”。日本汽车关税从27.5%降至15%,东京股市汽车股应声大涨。但撕开华丽包装,内里藏着精心设计的产业控制链。

协议要求日本开放汽车法规认证体系,名义破除贸易壁垒,实则逼迫丰田、本田采用美标零部件。

日本电装、爱信等供应商想保住市场,只能赴美设厂,这才是5500亿美元的主要去向。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说得直白:

“这实际上就是美国说,我们想建一个仿制药工厂或者半导体工厂,日本出钱”。更惊人的是农业条款。日本同意进口美国转基因大米,但必须使用孟山都种子。

加州农场主获得零关税准入,日本稻农每公顷补贴却从8000美元腰斩至2000美元。这种自杀式开放本质是交出粮食主权。

所谓“美国承担90%风险”的利润分成模式,被日本内阁文件揭穿是会计魔术:前五年亏损期美方担责90%,后期盈利日方通过股权赎回拿回收益。5500亿更像是政治宣传的噱头。

欧盟低头,签下更苛刻的“卖身契”

眼见日本妥协,欧盟火速吞下更苦的药丸:15%关税+6000亿欧元投资。这个决定暴露了布鲁塞尔的绝望:

美国拟对欧盟5320亿欧元出口商品加征50%关税,精准打击航空、汽车等命脉产业。内部撕裂加速了投降进程。

法国主张强硬对抗,意大利与爱尔兰倾向妥协。德国汽车巨头率先倒戈:宝马奔驰虽获短期豁免,但必须将电池产能迁至美国。这种竞次博弈让全球贸易规则加速崩塌。

讽刺的是,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持续一年无果。追随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换来的不是产业振兴,而是德国大众关闭本土工厂、博世裁员千人。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已从欧洲吸走百亿美元投资。财政部长贝森特对欧盟的蔑视不加掩饰:“欧洲不会给我们1万亿美元”。当日本作为整体行动时,欧盟27国的扯皮机制成了致命弱点。

制造业回流,特朗普的“不可能任务”

特朗普高喊“让美国再次伟大”时,可能低估了产业回流的难度。苹果案例成为最佳注脚:威斯康星州工厂规划2032年产能1.3万台,而iPhone全球年销量是2.35亿台。

即使全部生产线迁回,本土产能仅覆盖需求的25%。成本更是天文数字。单厂建设需5-10亿美元,加上环保审批、劳工审查等隐性成本。

当库克看到特朗普对中国加征的147.5%新能源整车关税,他选择把iPhone生产线转至印度:第二季度印度造苹果手机在美份额从13%飙至44%,中国造从61%暴跌至25%。

但专业机构看穿本质:印度产iPhone良率比中国低10%以上。随着关税稳定,中国制造占比必然回升,未来可能形成“中国供本土,印度供周边”的格局。

美国消费者终将为“爱国税”买单,年均增加300-500美元支出。当拜登政府筑起147.5%的关税墙,中国车企开始上演“暗度陈仓”。

7月17日,法拉第未来旗下FX品牌发布新车FXSuperOne,现场未公布价格就收获上万订单。鲜为人知的是,这款车系获长城魏牌授权合作推出。

长城成为贾跃亭“中美汽车产业桥梁战略”的首个落地车企。通过FF的美国本土资质,长城将成熟车型推向美国,进口零部件关税从147.5%降至57.5%。

这种资质嫁接模式破解了政策封锁。对长城而言,这是生死突围。2024年其新能源车销量不及比亚迪一半,海外市场贡献近四成营收。

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是必须攻克的堡垒。FF则借此摆脱“PPT造车”质疑。据悉已有四家中国车企与其达成合作意向。

这种各取所需的联姻,意外契合美国“制造业回流”诉求:未来或推动中国车企在美建厂。

部件出海,苏州企业的“暗度陈仓”

更隐蔽的破局发生在供应链深处。苇渡科技拿下美国Nevoya公司数百台新能源重卡订单,总价值4.3亿元。

这批配备700kWh电池、800V高压平台的重卡,将奔驰在美国I-10、I-5、I-45等交通大动脉。核心零部件全部来自苏州高新区企业江苏思苇。

7月底,首批部件已抵达洛杉矶长滩港。这种关键部件出海模式,使中国制造以“技术心脏”身份进入美国市场。

江苏思苇作为苇渡科技的中国区核心零部件基地,预计2027年产能超1万件套/年。这种布局既规避整车关税,又保持技术主导权。

无独有偶,五十铃汽车宣布将小型卡车生产从日本迁往美国。但神奈川县工厂继续生产核心部件运往美国组装。产业转移的表象下,关键技术仍留在母国手中。

新产业格局的密码藏在“微笑曲线”两端:美国拿走品牌和市场终端,中国握紧研发与核心部件。当欧美日在关税战中精疲力竭,中国制造正用技术定义全球供应链的未来,这或许才是真正的破局之道。

参考资料:
《特朗普想要制造业回流但真有那么多美国人愿去工厂“拧螺丝”吗?》——财联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2

标签:财经   美国   格局   产业   世界   关税   日本   中国   欧盟   美元   部件   工厂   长城   印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