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祥瑞传奇
今天说的老街,不是越南的老街市,而是冀中平原冀州的一条老街道。
近日冀州老街“开街”了,是省文旅部门和冀州联合开办研学旅游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条老街是冀州老城里约有几里长街道的称呼。
我生在老街,长在老街,在这条老街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74年在“冀县中学”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插队务农,后回城到石家庄铁路参加工作,转眼间五十年过去了,但儿时老街的印象仍然记忆犹新。
冀州老城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当地人称之为东关、西关、南关、北关。弯弯曲曲的长方形的城墙将四座城门相连。这条老街是西城门到东城门的一条街道而已。
当年街道两旁人民银行、百货仓库、新华书店、国营布店、供销社、五金交电门市、百货公司、食品商店、照相馆、药材公司、国营食堂、邮电局……,可谓是店铺林立,买卖兴隆。尤其是每逢城里大集,这条老街上人员鼎沸,熙熙攘攘,吆喝声,叫卖声不绝于耳。二分钱一小把的甜草根,三分钱一根的高梁杆当甘蔗,那甜甜的味道,至今难以忘怀。
县委招待所、武装部、文化馆、商业局、冀县小学、冀县中学、粮食局等机关学校也临街而设。冀州老街是当年冀县的政治、经济的中心。
冀州古城建于汉,历史悠久,城内大量的历史珍贵文物,但在1963年秋季大洪水和“文革十年浩劫”之中,大都毁于一旦。
北门里的庙寺被洪水冲塌、一甫老街凌云摩天塔文革中被红卫兵拉倒拆除、文化馆收藏的大铜佛被砸烂、院内及街道旁的石刻雕像被砸毁并扔到西城门外护城河水沟之中、武装部门口直径约3米的王母娘娘手磨盘不知去向、南门里乌龟驮李耳石碑不见踪影、四座城门在备战备荒之中灰飞烟灭……。这一切一切都让人惋惜!
如今,老街两侧的建筑仍保存着上世纪70年代的模样。为什么在日新月异的改革大潮中,老城没有发生改变呢?
主要原因是冀州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邢台南宫至衡水有一条106(308)国道,绕冀州老城而行,使老城成为交通不便之地。县政府决定开辟新的政治经济活动中心,老城内政府机关部门及商业迁移到南门外,紧邻其国道。弃老城不用,致使老城缺乏了发展动力。从70年起几十年中,老城面貌依旧,破烂不堪,街道失修,经济凋零。
2013年3月5日,冀州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此老城的修缮保护也提上日程。
这次老街的“开街”活动得力于此。对上世纪70、80年代的建筑进行修缮施工,还原了50年前的生活场景,还原了童年的记忆。
政府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调研及工作,应给予褒奖。但细细品味,这条老街还是缺少了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有其貌,而欠缺了50年前的灵魂。
网图侵删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