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改历史,颠倒黑白,日本教科书在极力隐瞒“卢沟桥事变”的真相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1937年七月七日的“卢沟桥事变”是很多中国人心里的一道伤疤。

如今有着大量的史料可以证明,这是一场日本帝国主义主动蓄意发动的侵华战争,导致了数万名战士英勇牺牲!

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七七事变前的卢沟桥

但是有一些日本势力,掩耳盗铃,揣着明白装糊涂。

开始对着板上钉钉的事实进行偷偷掩盖,或者胡编乱造,维护所谓的“日本形象与清白”。

然而,历史的真相并不是几句花言巧语就能改变。

也不能把它从教科书中掩耳盗铃的删除,就能令大家遗忘!

如今日本在教科书中,将“卢沟桥事变”轻描淡写的更改为“华北事变的一环”,将战争说是“日中双方的偶发冲突”。

日本教科书

更有甚者把“主动发动战争”的锅扣在中国部队身上,日本变成了“被迫应战”。

这话如果让当年英勇牺牲的战士们听到,他们如何能安息!

一场“精心设计”的借口

在1937年7月7日晚上,卢沟桥那边的一声枪响,打开了为期八年的抗战。

由于当时我国的综合国力较弱,此前就被分出去不少属于我们国家的本土权力。

日军光明正大的在我们国土上训练士兵,进行军事演习,对我国主权进行公然的践踏。

本以为一退再退可以换取人民群众的安稳度日,但是日本的野心却不仅如此。

当天日本军队借口在演习过程中,导致丢失了一名士兵为理由,非要闯进宛平城内进行搜查。

接到日军的无理要求后,守城官兵立即拒绝,因为宛平城是中国的领土,日军无权擅自进入。

遭到拒绝后,日军恼羞成怒,于是就利用“士兵丢失”这件事对中国进行宣战,“卢沟桥事变”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日军的这次的突然进攻,这并不是一个意外事件!

要知道“卢沟桥事变”中的卢沟桥可并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它位于北京(北平)的西南方向,也是连接北京(北平)和南方的重要通道。

只要控制了卢沟桥,就可以控制住北京与外界的联系。

换句话来说,谁控制了卢沟桥,谁就掐住了北京向南的“脖子”,让北京处于孤立无援的位置。

对于日军来说,它就是打开北京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至于所谓的士兵丢失,经过多个史料均可以证明,失踪士兵为志村菊次郎,他因腹泻擅自离开了队伍,并且在事件爆发后的二十分钟内已经归队。

但是当时的日本军指挥官却选择刻意隐瞒了这一事实,持续扩大战争局势。

日军打卢沟桥,从来不是所谓的士兵丢失的“偶然冲突”。

而且一场精心策划的“战略试探”,这座桥也成为了日军实现野心的“最佳跳板”。

日军侵华战争的开始,在当时,可是世界上的一个大新闻。

多方新闻都报道了这件事件的来龙去脉,甚至连日本的报纸上,军方的电报上,士兵的日记上,都有记载。

清清楚楚白纸黑字的记载着7月7日之前,日军已经往卢沟桥周边增派了多少的兵力,配备了多少门的火炮。

《朝日新闻》更是直言不讳的提到“驻丰台日军已‘士兵失踪’为契机,向卢沟桥发起进攻”。

这显而易见的是一场有预谋的战争,没有任何争辩的理由。

可更令人感到可笑的是,日本有些势力为了证明自己的“无辜”,还翻出来了当年一些所谓的证据。

比如,宛平城的中国军队早就架好了作战用品,明显是“有备而来”,这是对于日军的“挑衅”。

在卢沟桥头防御工事内的中国士兵

对于他们睁眼说瞎话的本事也是十分的佩服。

在自己的领土上,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架着几挺作战用品防着一些小人,何错之有?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甚至日本有些右翼分子还翻出当年的几份电报,说里面并没有提及要进行开战的事情。

可当你把那些电报的前后文一对比,就露馅了。

日军通过卢沟桥

例如7月6日的一份电报上写着“已令部队做好准备,伺机行动”。

7月7日就变成了“事机已至,按计划行动”。

这不是策划好的是什么?

信口雌黄,试图掩盖历史真相

这些年,总有人琢磨着想要去改动历史,还起了一个看起来似乎一本正经的名字,叫做“历史修正主义”。

说白了,就是想把黑的洗成白的,又是撤展品,又是改教科书。

日本的教科书对这一事件的改动,可谓是非常非常的“巧妙”。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教科书版本里,至少还写了“日本对中国发动了战争”。

日本教科书

到了零零年代,就变成了“日中之间发生战争”,直接把主语给省略掉了。

更有甚者,在一些书籍里面,把具有重大意义的“卢沟桥事变”形容成“中日之间的小摩擦”。

做人讲道理,办事凭良心。

做错了事情,哪怕时间久远也要认账。

可是有些日本势力,却总想着把这页历史撕掉重新更写。

他们片面的以为,把书中的字改掉,把博物馆里的展品换掉。

卢沟桥

好像那段历史是块烂痔疮,捂着就没有人可以开看见了,新一代年轻人便不知道事情的原委了。

可是历史并不是想改就可以改变的。

教科书里的字改掉了,可是档案馆里的老档案还在,博物馆里的展品换掉了,可是地下的尸骨还在……

不承认侵略历史,就没有资格谈文明

当然,也并不是每一个日本人都想着掩盖历史真相。

日本有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叫做大江健三郎。

他在公开的演讲中,不止一次提及“日本必须承认侵略历史,不然就没有资格谈文明”。

大江健三郎

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花了一辈子来研究这段历史。

他写下来了一本关于战争的书籍,在这本书里把“卢沟桥事变”的来龙去脉扒的清清楚楚,就连日本的军部会议记录都翻了出来。

上面明明白白的写着“占领华北后,需迅速南下,控制全中国”。

他认为,历史就是历史,错了就是错了,敢于认错,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还有一些参与过侵华战争的人员,深知自己犯下的罪孽,不惜跨越千里,来中国跪地谢罪……

可日本一些激进分子一直否认这段历史,归根到底他们也是明白段历史带来的伤害有多么大。

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抗击日军的进攻

他们担心后人知道他们当年干了多少坏事,担心历史的账单算到自己头上,担心周边国家戳他们脊梁骨。

于是他们想尽办法去扭曲历史真相,为自己扯一块遮羞布。

可是他们遮掩的越多,越说明他们当年的罪孽深重,他们越遮掩,越让人们认为他们没有担当。

历史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管你如何去美化,如何去遮掩,但是骨子里面的东西改变不了。

卢沟桥的狮子还在那儿蹲着,风里雨里在那里蹲守了八百多年了。

有的狮子脖子上有个圆坑,那是当年那场战争导致的,宛平城墙上,炮弹炸开的豁口还在。

宛平城墙

风一吹,好像还能听到当年的枪声,铮铮白骨也在地下埋葬,为祖国形成了一个隐形的屏障。

这些东西,任凭你如何巧舌如簧,也改变不了!

和平发展不等于忘记历史

现阶段,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公认的发展趋势。

我们和日本又是紧密相连的邻居,有人想,这时候再去追究几十年前的事情,是否没有了意义?

当然有意义,铭记历史真相,是为了防止历史的重演。

特别是像“卢沟桥事变”这样关乎民族尊严,人类正义的历史事件。

而且,铭记历史真相,是对那些保家卫国英勇牺牲的勇士们的最基本的告慰。

现如今的卢沟桥

苦难不该被遗忘,我们的和平是先辈用献血换来的,这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传承。

铭记历史真相,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的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而且“卢沟桥事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节点,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也是全人类反对法西斯战争侵略的共同记忆!

历史的长河不会因为谎言而改变,面对历史上本国曾经犯下的错误,敢于承认,并且进行反思,这是一个国家成熟与担当的生动体现。

更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实现文明进步的前提。

现如今的卢沟桥

历史无法改写,但是对待历史的态度是可以进行选择的。

回避错误,掩盖真相,只会让历史教训失去意义。

只有直面错误,才能真正的从中领会到国家发展的智慧,不承认侵略历史,就没有资格谈文明。

日本部分势力对“卢沟桥事变”真相的隐瞒与篡改,本质上是对责任和担当的逃避。

我们应该坚决的反对这种行为,铭记历史真相,才是国家友好往来的基础!


参考资料:

日本教科书,竟这样描述卢沟桥事变——新华社

日本教科书上消失的“卢沟桥事变”真相——新华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8

标签:历史   卢沟桥   颠倒黑白   日本   事变   教科书   真相   日军   士兵   战争   北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