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今天必须跟你们唠唠房地产市场发生的一件大事!租赁市场迎来了超级大变革,以后啊,可别再觉得房子卖不掉就租出去这么简单了,这条老路,现在可不好走啦!为啥呢?因为咱们国家正式发布了《住房租赁条例》,而且今年 9 月 15 号就要正式落地实施了!这可是咱们国家第一次正式发布《住房租赁条例》,意义非凡呐!
这个《条例》一共有 7 章 50 条,主要目的就是整治规范租赁市场。平常咱租房遇到的那些糟心事,这里面几乎都能找到答案。比如说,条例规定厨房、卫生间、阳台、过道库等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用于居住。这一条,明摆着就是针对合租房乱象的。以前很多合租房,为了多赚钱,啥空间都敢隔出来出租,住里面的人安全和舒适度根本没法保障。以后可不行啦,那些想靠这种违规操作赚钱的房东和中介,这下没辙了。
还有啊,出租人收取押金的,除了住房租赁合同约定的情形以外,无正当理由不得扣减押金。这一点简直太重要了!多少人租房的时候,被房东以各种奇葩理由扣押金,那叫一个欲哭无泪。有的房东甚至搞出什么 “提灯定损”,大晚上拿个手电筒,在屋里找些根本不算损坏的小瑕疵,就想扣钱。以后,这种情况再出现,租客们可就有法可依了,直接拿《条例》说话,看那些不良房东还敢不敢这么嚣张。
另外,《条例》还严禁发布虚假或者误导性房源信息。这明显就是针对租赁公司和中介的。以前他们为了吸引客户,经常搞些虚假房源或者低价房源当噱头,等客户来了,就说房子没了,再推荐其他又贵又不好的房子。以后要是再敢这么干,那就是违反《条例》,得吃不了兜着走。
对住房租赁企业,《条例》也提出了一系列合规要求,比如说设立住房租赁资金监管账户。这太关键了,现在好多长租公寓打着低价租房的幌子,收了租客好几个月甚至一年的租金,结果没几天就卷钱跑路了,租客们不仅钱没了,还得被真正的房东赶出去,简直是雪上加霜。有了资金监管账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保障租客的权益。
从整体来看,这次的《住房租赁条例》真的是全方位地对租赁市场进行了规范。但在我看来,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它反映出房地产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局!你们想想,《住房租赁条例》的征求意见稿在 2020 年住建部就发布了,为啥到现在才正式落地?这背后透露出来的信号就是,房地产供需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咱们已经要进入存量房时代,开始发展房地产新模式了!
这份《住房租赁条例》,很明显是在为租购并举铺路。啥意思呢?就是说,以后就算你买不起房子,选择租房,也能得到很高的保障。现在保障性住房、保租房的供应体量越来越大。整个十四五期间,咱们保租房的目标高达 870 万套呢!根据 URI 城市租住统计数据,截至 2025 年 3 月份,全国保障性租赁住房累计完成超 800 万套,完成率约 92%。再加上各地已公布的超 100.6 万套计划,妥妥地能超额达成 “十四五” 时期的目标。而且保租房的价格,相对正常的商品房租赁价格还要更低。这就意味着,房地产市场正朝着 “商品归商品,保障归保障” 的目标前进,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目标,慢慢从销售主导向租购并举转变。
从最近几年房地产的销量也能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2021 年,全国房产的销售规模还在 18 万亿,到了 2024 年,已经不足 10 万亿,只有 9 万多亿。再看看 2025 年上半年的行情,这个数据还在下降。而另一边呢,根据《2025 中国城市长租市场发展蓝皮书》数据,当前我国租房人口规模已近 2.6 亿,2024 年全国租房人口为 2.4 亿 ,这说明我国租赁人口数量在持续增加。很明显,房地产市场不再完全以新增销售为主导,而是租购并举。租赁人口在增加,新房销售规模在下降。
现在很多城市,二手房的成交量已经超过新房了。就拿成都楼市来说,今年上半年新房销量的占比只有三成,二手房销量的占比高达七成。这表明房地产市场已经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了。这也再次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发展重点将逐渐从新增住房建设转向存量住房的运营和管理。那么租购并举以及租售同权,这就是必然的大趋势。
所以说,家人们,房地产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以后不是说没有机会了,而是不能再像现在很多人想的那样,动不动就想走房地产老路,盼着来一波普涨大涨。时代变了,房地产市场的玩法也变了。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都得好好研究研究这个新变化,别再稀里糊涂的了。租房的,以后权益有保障了,也不用再怕那些不良房东和中介;想买房子的,也得考虑考虑房地产市场的新趋势,别盲目跟风。咱们得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房地产这场游戏中,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更新时间:2025-07-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