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九三阅兵时,在战旗方队出现在画面时,央视刻意给了“杨靖宇支队”一个长达20秒的镜头。
杨靖宇是东北抗联的将领,他的名字已经写入史册,被千万人赞颂。
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了支持杨靖宇抗战,他的家人同样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而这也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的缩影。
杨靖宇将军原名马尚德,1929年,在他远赴东北抗日时,妻子郭莲还在一边拉着蹒跚学步的儿子,一边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女儿。
即便是面对最亲密的妻子,杨靖宇也没有交待他要去东北干什么,也许是怕妻子担心,也许不告诉家人才是对家人最好的保护。
从这之后,妻子郭莲就再也没有见过丈夫。
唯一能够当作念想的就是丈夫留下来的唯一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还被郭莲缝进了女儿衣服夹层里。
郭莲只是最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可在丈夫离开后,她却独自承担起了照顾婆婆、抚养孩子的重任。
可命运从来就没有对这个善良的农村妇女网开一面过,杨靖宇参加过共产党,国民党匪兵找不到他,就派人去他的家乡四处搜捕。
杨靖宇一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国民党反动派的报复对象,郭莲除了要照顾婆婆和两个孩子的起居之外,还得仔细小心提防着敌人。
一家子人只能背井离乡,四处流浪,其中心酸苦楚又有谁能知道?
为了养活一家人,郭莲甚至一度沦落到了沿路要饭为生,这种日子一过就是十多年。
可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也没有发牢骚抱怨过丈夫的不是。
作为一个农村妇女,她没有读过多少书,可是却也能理解丈夫的选择,并且甘愿为之付出自己的心血。
后来杨靖宇的母亲因为年纪大了,身体实在吃不消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先一步撒手人寰。
郭莲也在1944年被日军抓捕,受到了日军的非人对待,到死也没再见到过丈夫。
弥留之际,她用剩下的力气嘱托孩子们,一定要把照片藏好,鬼子已经蹦跶不了几天了,等胜利后,你们就带着照片去找父亲。
在当时那个简陋的医疗条件下,遭受到酷刑的郭莲,没多久就死于严重的感染,死之前丈夫是她唯一的念想。
可是她却不知道,早在四年前,他的丈夫就以身殉国。
1940年1月,当时抗联内部出了汉奸,杨靖宇将军率领的小分队行踪被日军所掌握,很快就被日军追赶上,团团围住。
一百多人的小分队在第一次突围时便死伤大半,可奈何鬼子是有备而来,设下天罗地网非要置杨靖宇于死地不可,突围最终失败。
面对这一小波游击队,鬼子并不着急,它们认为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游击队迟早会被活活饿死。
于是便按照惯例先来一波劝降,杨靖宇投降的消息如果传了出来,将会彻底摧毁抗联的作战意志。
可即便面对如此绝境,抗联战士们也从来没有想过投降,他们愤怒地将子弹招呼回去。
时间来到2月18日,杨靖宇成了真正的光杆司令,除他之外,其余战士全部殉国。
在这之后,他又孤身一人和鬼子拉锯了五天五夜,终因寡不敌众力尽身亡,牺牲前几天更是只能靠树皮和草根充饥。
杨靖宇将军倒在晚冬的东北平原上,终究是没有看到春天的到来。
杨靖宇的子女只记得父亲的原名叫马尚德,即便是在建国后,他们也没有放弃寻找父亲,总之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直到1951年,相关部门才找到长子马从云,将事实的真相告诉他,你的父亲就是在东北牺牲的杨靖宇将军。
马从云一时之间竟然说不出话,又悲又喜,毕竟能有这么一个英雄父亲,哪个子女能不骄傲?
可同样痛苦的是,多年的寻父之旅已成徒劳,自己此生再也见不到父亲了。
当时马从云只是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人,知道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杨靖宇将军之后,他也从没主动找政府要过遗属待遇,依然勤勤恳恳工作在第一线。
反而因为自己父亲的原因,更加刻苦工作,因为他不能丢英雄父亲的脸。
1964年,马从云在一次出差途中意外过世,年仅三十七岁,留下妻子和五个孩子。
马从云的妻子同样也是一个坚韧的女性,在丈夫过世之后,她从来没有找政府解决过困难,坚持靠自己的能力支撑起这个家。
杨靖宇将军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没有死,这种精神在他的后人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传承,已经成为家风的一部分。
杨靖宇将军的最后时刻--党史-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铁血将军杨靖宇:铮铮铁骨铸忠魂-新华网
“抗战胜利后,你们要拿着相片去找父亲”--法治网
更新时间:2025-09-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