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白江推出营商环境7.0新政:100条举措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9月28日,四川成都青白江区召开“强园区促开放优化营商环境 100条新政”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新版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标志着该区营商环境建设迈入7.0时代。此次推出的100条创新举措,聚焦“枢纽建设、园区建设、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作风建设”五大核心领域,紧扣“强园区、促开放”主题,旨在做优“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加快构建产业生态最好、政务服务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的营商环境新高地,为“世界级陆港枢纽、现代化新兴城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我们始终紧盯企业发展诉求、城市建设需求,推出这一揽子政策,核心是持续扩大营商环境制度性供给,以‘有需必应’为企业高效解决难题,用‘无事不扰’助力企业安心经营。”青白江区委常委窦川在发布会上表示,新政的出台既是对企业关切的精准回应,也是该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聚焦枢纽建设:构建国际物流网络,助推贸易高质量发展

作为内陆开放前沿阵地,青白江始终将枢纽建设作为立区“第一要务”。此次新政明确提出,持续推进“8大方向、20条国际干线”国际多式联运网络建设,为企业“走出去”搭建便捷通道。朗浩进出口集团的实践便是新政成效的生动注脚,该企业通过“澜湄蓉”鲜果专列 “一箱到底”全冷链模式,实现泰国金枕榴莲72小时直达成都,较海运提速70%、较空运降本50%,损耗率趋近于零。“智能温控冷链集装箱与铁路运输结合,彻底破解了生鲜产品跨境运输的难题。” 公司运营负责人宋凤说。

在增强枢纽通达能力上,青白江将加快建设中欧班列调度指挥中心,探索“区港一体化”模式,打造全程智慧化“陆港云码头”,进一步提升货物集散效率;在跨境贸易便利化方面,开展出口货物铁公多式联运试点,创新“空铁联运”“空公联运”低空物流模式,切实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在国际人才流动领域,支持重点产业链引进紧缺专业技术人才,扩大青年人才驿站服务范围,推动产才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青白江还通过技术赋能、模式创新、服务升级三重举措提升开放效能。搭建“智慧陆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国际班列“掌上服务”、关务资料“一站集齐”,口岸作业环节达成“0跑动、0等待、秒办理”;推广“铁路快通”监管模式,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平均压缩约 24小时,单个集装箱可为企业节约成本约200元;支持跨境全程电子缴退税,探索中亚涉外法律指引服务,为企业“出海”提供全方位保障。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青白江区五大临港贸易产业外贸进出口额达102.4亿元,同比增长52.8%,开放型经济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聚焦园区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打造“企业办事不出园”生态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此次新政中“园区”一词出现29次,凸显出青白江对园区建设的高度重视。过去企业办证“多头跑、反复跑”的现象正逐步消失,“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的服务新生态加速形成。

“园区企业需要的不仅是行政审批服务,更是产业链上的成长伙伴。”青白江区审批和营商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秦鸿美表示。今年以来,青白江围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省级试点,统筹政府、产业、社会三方资源,全面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全链条服务水平。在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域的企业综合服务专区,企业可一站式办理政务服务、知识产权托管、职业技能认定、金融贷款等业务,“进一扇门、办所有事”成为现实。

新政还从服务、政策、成本、效能四个维度推出31条务实举措:健全园区企业“网格化”服务体系,试点建立园区环保工作服务站,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对新出台政策实行“免申即享”,原则上免申即享率不低于30%,并为企业编制“一企一策”政策摘要,让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完善国资基金容亏机制,打造自贸试验区金融园区,为人才提供免费职介服务,促进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探索“无感智办”服务,推进“抵押即交证”,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聚焦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跑出项目落地“加速度”

“从2023年4月破土动工,到2024年6月第一条生产线投产,再到8月第二条生产线投产,这样的建设速度让我们倍感振奋。”福融新材料(四川)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申成丽表示,项目快速推进的背后,是青白江为企业提供的“全链条”保障和政企协同的强大合力。

针对项目“落地难、开工难、竣工难”等痛点,新政提出从项目洽谈到竣工投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方案。在项目落地阶段,实施产业项目“用地保姆”机制和“项目直通车”服务机制,提前制定要素保障清单,安排专人“全程领办”,推动“引进即筹建”;在开工环节,整合15 个部门审批事项,将申请材料从29份压减至16份,实现“10天9证连发”;在竣工阶段,优化设计方案批后调整管理,允许产业园区工业项目分期竣工验收,加快项目投用进度。同时,青白江还探索水电气管沟“随路先建”、“即插即用”办电模式、电力精算与综合能效服务,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提升配套服务水平。

为保障市场公平公正,新政在项目采购和招投标领域推出创新举措:推行政府采购信用承诺制度,以信用承诺函代替5类证明材料,解决企业“开证明难”问题;在依法必须招标的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中探索“暗标盲评”模式,确保评标结果公平公正。

聚焦企业发展:强化法治保障,营造安心经营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新政聚焦企业发展需求,从商事纠纷解决、规范执法检查、提升司法质效三个方面,构建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

在商事纠纷化解上,青白江依托四川省涉外知识产权工作(青白江欧洲产业城)指导站,为企业提供多维度知识产权服务;借助自贸试验区法律服务中心,在商会设立商事调解组织,建立“商会调解+司法确认”“商会调解+赋强公证”机制,高效解决企业纠纷。在执法检查规范方面,探索行政检查事先告知制度,建立涉企行政检查“白名单”,对守法诚信、风险等级低的企业降低检查频次或免检;推行涉企“一码检查”机制,实现执法信息“码上查”、过程“掌上看”、结果 “一码知”,避免重复检查、多头检查。

司法服务也在不断优化。青白江将建立类型化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实行简案快办;探索企业诉讼保全“白名单”制度,为资信良好的企业提供免于提交财产保全担保、免于被财产保全的“双免待遇”;推行 “活封”“活扣”机制,允许企业在扣押财产权证的情况下正常生产,保障企业经营连续性。

聚焦作风建设:深化政企互动,构建尊商爱企人文环境

“政府为我们扩大市场提供了很多支持,比如加氢站的投用,极大推动了产业链发展。如今,企业成长与城市发展正实现双向赋能。” 中国重汽成都商用车公司综合管理部党群宣传室主任王龙感慨道。今年1-7月,该公司总产量逾1.7万辆,同比增长70.3%;国际订单近 3000辆,同比增长125.19%;累计产值逾50亿元,同比增长33%,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新政从作风建设入手,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人文环境。在助力企业拓展市场方面,开展“企需我应”对接活动,常态化发布产业场景、民间投资、科技创新等城市机会清单,为企业定制个性化“出海”方案;在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上,健全“进解优促”长效机制,开发“企业诉求码上办”服务场景,完善“收集-解决-反馈-问效”闭环机制,高效回应企业诉求;在尊商爱企方面,为优秀企业家匹配“陆港人才绿卡”,探索建设“民企法治学院”,严查损企害企行为,解除企业发展后顾之忧。

据统计,2024年9月以来,青白江区常态化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累计走访服务企业超4000家次,收集诉求1409件,解决问题1398件。此次新政正是对企业共性诉求的精准回应,彰显了青白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随着100条新政的落地实施,青白江将在“有需必应、无事不扰”中与企业形成发展共识,随着这样的默契浸润整座城市,“世界级陆港枢纽、现代化新兴城区”的城市发展目标必将在这片热土上加快实现。(供稿:郝斌 青白江区委宣传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财经   青白   成都   高地   内陆   新政   举措   环境   企业   青白江区   项目   枢纽   产业   机制   模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