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股抄底县城房子的热潮正在全国蔓延,就连我那个打死不买房的朋友,也被父母从大城市拽回贵州老家县城,一口气买了两套房。
父母的理由听起来条条在理:一是县城房价逆势企稳,一二线城市还在阴跌,老家亲戚三年前4000元一平买的小公寓,今年不仅没跌还涨了点,有的新楼盘甚至涨到7000多,快赶上地级市了。
二是政策被解读成利好,7月城市工作会议提城镇化要以县城为载体,加上生育补贴,销售们说这都是给县城的红利,房价肯定要涨。
三是传统观念作祟,父母觉得"万一在大城市被裁员,回县城总得有套房保底,结婚养老都用得上",一句话戳中朋友的焦虑,乖乖掏了钱。
但如果你家也面临这种选择,劝你先看完这篇文章再决定——未来20年,中国房地产最大的坑,可能就在这些看似"稳当"的县城房子里。
首先得戳破一个谎言:"刚需"根本是炒房时代炮制出来的洗脑词。
以前总有人说"结婚必须买房",多少人为了爱人咬咬牙上车;躲过结婚买房的,等孩子上学又被"学区房"逼得咬牙买房;再后来,租房子遇到劣质装修、奇葩房东,又咬牙为自己买套房。
三次"咬牙"下来,大家都信了"刚需"这回事,可结果呢?当初花100多万买的"刚需房",现在新邻居可能半价就能拿下。
更重要的是,刚需的根基正在崩塌:以前说买房才能读公立幼儿园,现在孩子少了,政府推租售同权,租客的孩子也能读;以前房东嚣张,现在房子太多,房东生怕你不租,态度好得很。
说到底,中国房子早就够住了。2020年人均住宅面积就达41.7平米,城市人均36.5平米,妥妥的过剩。
再看人口,每年退休2000多万人,出生人口却越来越少,2024年结婚对数只有610.6万对,创1980年以来最低,年轻人都不想结婚生娃了,哪来那么多"刚需"?
一二线城市还有点结构性不平衡,县城却是地多房多,空置率高到吓人,很多新楼盘晚上漆黑一片,挂牌40万的房子,不降10万20万根本卖不掉。
更让人后怕的是,县城房价微涨很可能是开发商的套路。
现在买新小区,开发商送补贴、送车位、送精装、送家电,算下来单价看似便宜,可这背后是开发商在拼命"卷"新房——未来还会有第六代住宅、高得房率、赠送面积、小区会所这些新花样,现在买的房,过几年就成了过时货。
更要命的是县城二手房市场,简直就是个黑洞,房子挂出去几个月没人问,想降价脱手都找不到接盘侠。有人说日本不也有县城房价涨了吗?
确实,日本47个县中,冲绳、爱知、福冈三个县在房地产泡沫后涨了,但人家有硬逻辑:冲绳靠鼓励生育、吸引移民、搞旅游,人口涨了20.5%,房价十年涨64%;
爱知是丰田总部,有大量高端制造业岗位,人口增11%,房价涨25%;福冈有汽车产业链,还成了年轻人创业的"硅谷",人口涨6%,房价却涨70%。
可咱们的县城呢?大多数既没有人口流入,也没有巨头企业和高新产业,学不来日本这三个县的模式。
要知道,日本更多县城的房子,20多年来一直在跌,现在很多房子白送都没人要,因为每年物业费、维修费比房子本身还值钱,彻底成了负资产。
未来20年,中国房地产的主线绝对不是县城的"刚需房"。交通越来越发达,县城人口只会被地级市、省会城市虹吸,人越来越少,房子越来越多,供大于求的局面只会加剧。
那些被销售吹上天的"政策红利",其实是鼓励县城完善配套,不是让房价涨价;所谓的"保底",很可能变成"包袱",等你真要回县城时,发现房子卖不掉、租不出,还得月月掏钱养着。
当然,如果你老家县城真有实实在在的人口增长,有巨头企业落地,有高新产业扎堆,那另当别论。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现在冲进县城买房,很可能像日本那些县城购房者一样,抄底抄在半山腰,未来20年为这个"刚需"付出惨重代价。
最后劝大家一句:买房不是买白菜,尤其是县城房子,别被"逆势上涨""政策利好"迷了眼。人口往哪里流,产业往哪里聚,房子的价值才往哪里去。
与其在县城为"万一"的未来买单,不如看清趋势——未来的房地产,拼的不是"刚需",而是人口和产业的硬实力。
别让自己成为那波被割的"县城韭菜",理性选择,才是对钱包和未来最好的负责。
更新时间:2025-08-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