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活埋近5000红军,逃往国外安享晚年,如今国内竟还有人纪念他!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提起马步芳这个名字,可能鲜为人知,但他却和5000多条生命紧紧相连——当年活埋了近5000名红军之后,他选择逃往国外,安享晚年。

而令人震惊的是,如今竟然还有人纪念他!

他到底做了什么,居然能在历史的阴影中还剩下如此“特别”的存在?他的过去,究竟是被遗忘还是被某些人故意“美化”?

西路军的悲壮西征

1936年秋,中国西北的黄河岸边,一支疲惫但斗志昂扬的军队正在渡河。

这就是红军西路军,他们肩负着打通国际通道的重任,踏上了充满未知的西征之路。

当时国内局势复杂,中央红军主力已北上抗日,而西路军则被派往河西走廊,希望能够与苏联建立联系。

十月的黄河水流湍急,西路军将士冒着生命危险,用简陋的渡船强渡黄河。

许多同志甚至不会游泳,但他们毫不畏惧,因为理想和信念支撑着他们前进。他们不知道的是,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血腥残酷的厮杀。

当红军刚刚站稳脚跟,一支数量远超于他们的军队已经虎视眈眈。

国民党军阀马步芳调集了约三万精锐骑兵,开始对西路军实施全面围剿。在装备和兵力悬殊的情况下,西路军的处境异常艰难。

西路军将士们在茫茫戈壁滩上,面对着马步芳军队的围追堵截,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突围和血战。

他们在高台城、倪家营子、三道柳沟、梨园堡等地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

八昼夜的生死之战

1937年初,在河西走廊的高台城,红军第五军军长董振堂率领三千名将士与马步芳的军队展开了决死抵抗。

高台城不大,但在那八昼夜里,它成为了西路军最悲壮的战场。

城墙上,红军战士们弹尽粮绝但仍坚守阵地。他们用砖块、石头甚至赤手空拳与敌人搏斗。

董振堂身先士卒,亲自指挥战斗,鼓舞士气。敌人一次次攻城,一次次被击退。

然而,在武器弹药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红军将士们最终难以坚持。

当最后一颗子弹打完,最后一块砖石投出,高台城终于陷落。董振堂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他的头颅被马家军割下,作为"战利品"送往西宁。

高台城的悲剧只是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马步芳对被俘的红军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

在张掖,他下令活埋了约5600名红军战俘;在西宁南门外,又一场大屠杀让无数红军将士魂断青海。

据不完全统计,在马步芳的屠刀下,约有7000名红军将士惨遭杀害。

西路军的牺牲者

西路军的失败,让数千名革命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中有像董振堂这样的高级将领,也有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士兵。他们怀揣着理想和信念,最终长眠在了西北的黄土地下。

许多西路军战士的遗体甚至没有得到妥善安葬。

在张掖,那些被活埋的红军战士至今仍深埋地下;在西宁南门外的屠杀现场,被杀害的红军战士尸骨无存。

他们的家人甚至不知道亲人埋葬在何处,只能在心中默默祭奠。

西路军中还有许多女战士,她们同样英勇无畏。

在被俘后,这些女战士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折磨和侮辱,但她们宁死不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骨气和节操。

高台城战役中,一位年轻的女战士在弹尽粮绝之际,宁可跳下城墙摔死,也不愿意被敌人俘虏。

还有一群被俘的女战士,在得知将被送给马步芳的军官做"军妻"后,集体跳河自尽,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宁死不屈的革命气节。

这些英雄的故事,是我们不能忘却的历史。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他们的牺牲不应该被遗忘,更不应该被曲解和美化。

一个军阀的末路逃亡

1949年,中国大地风云变幻,中国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

八月,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向西北挺进,直指兰州。在兰州的马步芳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作为盘踞西北多年的军阀,他深知自己犯下的累累罪行不可饶恕。

不等解放军进城,他就匆忙从兰州逃往西宁,开始了他的末路逃亡。

在西宁,马步芳并没有打算负隅顽抗。

他精心安排了九架飞机,将家眷和积攒多年的金银财宝全部装载上去。

据说,光是黄金就装了好几大箱,还有无数珍贵字画和古董。这些都是他多年来盘剥西北人民的血汗钱。

飞机起飞后,马步芳辗转来到重庆,又逃往香港。

但他知道,香港也不是长久之计。最终,他选择了远走中东,开始了他的海外流亡生活。

1957年,台湾当局给了他一个"驻沙特大使"的空衔,但这不过是个虚职,没有实际意义。

马步芳在国外过着表面光鲜但内心孤独的生活,直到1975年夏,在沙特阿拉伯的吉达郊区病死,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历史争议

2016年春天,一场关于历史评价的争议在青海西宁悄然兴起。

位于西宁市的马步芳旧居——馨庐被改造成了一个展览馆,但展览内容却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

当时的展览内容被指责“美化”马步芳,淡化了他的罪行,甚至将他描述成一个有功绩的历史人物。

不可否认,作为西北地区的长期统治者,马步芳在某些特定时期或某些具体问题上,的确曾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却不能掩盖他曾经的劣迹和累累血债。

展馆讲解员在讲解中称马步芳为"将军",介绍他如何爱护家人、如何喜爱收藏,却对他屠杀红军、镇压人民的罪行只字不提。

这一情况被媒体曝光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许多西路军烈士的后代和历史学者纷纷发声,谴责这种曲解历史、美化罪人的行为。

在舆论压力下,当地有关部门承认展览内容和讲解确实存在不当之处,并承诺进行整改。

馨庐风波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历史展览问题,但它反映的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个人好恶而改变。

马步芳屠杀红军、残害人民的罪行是铁一般的事实,无论如何美化,都无法改变他作为历史罪人的本质。

《——【·结语·】——》

马步芳的一生,留下的是血腥和罪恶。那些在他屠刀下倒下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今天的和平。

如今当我们站在西北的黄土地上,我们要记住那些牺牲的烈士,永远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西路军战史研究》、《中国共产党青海历史》、《马步芳与西北穆斯林社会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1

标签:历史   安享晚年   红军   国外   国内   高台   西宁   将士   生命   罪行   黄河   兰州   张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