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能战场侦察,下能农田植保,全球82%消费级、68%工业级市占率”——中国无人机,尤其是大疆,早已成了让各国“又爱又恨”的存在。即便被美国制裁7年,换了三任总统,大疆依旧稳坐全球无人机市场头把交椅,甚至上演了一场“反向制裁”的硬核戏码。
故事的转折点,始于大疆无人机“闯入白宫如无人之境”事件。此后,美国以“数据安全”为由对大疆出手:议员提案限制使用,国防部要求下属部队禁用,还推出“蓝色无人机”计划,扶持本土企业、封禁大疆,号称要打造“安全替代选项”。
可现实却狠狠打了脸。禁令下,大疆在美国的业绩仍成倍增长,消费级市场占比达75%——官方不能买,美军就通过租赁、第三方采购“曲线救国”,去年战术无人机采购量中60%仍是大疆;所谓“白名单”企业的产品,价格比大疆贵8-14倍,性能却差强人意,导致美国内政部直言“不用中国无人机,工作根本没法开展”。
更扎心的是,美国压根没有成熟的无人机供应链:相机、云台、电池等核心部件几乎全靠中国进口,“白名单”里五家企业有四家依赖中国零件。即便美国自研无人机,最终也在与大疆的竞争中惨败,退出消费级市场。
大疆能硬刚七年,靠的是实打实的技术底气:从零件到底层代码全自主可控,专利壁垒让对手难以绕开;无人机飞行不依赖网络,操控软件可轻松绕开限制;加上绝对的市占率,即便美国禁售,走私、跨境运输(甚至用无人机“运”无人机)等渠道也堵不住。
如今,全球多数国家早已“躺平”——一边依赖中国无人机的高性价比,一边又忌惮其技术垄断。唯有美国仍在“自欺欺人”:既离不开大疆的产品,又想抢夺技术主导权,结果却成了“越制裁越依赖”的笑话。
国产无人机的“反向制裁”,恰恰印证了“技术硬才是真底气”。你觉得中国无人机能一直保持全球领先吗?对于美国的“禁而不止”,你还有哪些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更新时间:2025-09-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