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洛公路G213“磨黑盐茶马道之记忆”(七)彭桓/原创

卫星图: 通关(南)长大坡:即便当今经济、科技引领,昆磨国际大通道G8511,也无法以隧道群工程穿越下图多座横断之帚状山脉,于是,昆磨高速只能以大M(见上图)工程展线,绕行通关(南)长大坡。


卫星图右下:通关(南)长大坡:红色方框细黄线,昆洛公路G213以“盐茶马道”路基南拓蹊径,连续12次大回头弯道之展线,绕行多岭横断山帚状山脉而下,足见昆洛公路G213标志性工程“一岭两江分水岭”通关镇之万夫莫开。

卫星图:昆洛公路从通关(南)长大坡顺山腰、山脊,以展线、降坡等主要工程技术,九曲回肠急弯道,盘旋错落回头坡,终于在上图的左下,跨把边江(正下方土红色)大桥到右岸行驶,一段行程之后,逆磨黑河右岸顺“”盐茶马道”’旧基前行,直抵孔雀屏驿


盐茶马道边 - 《普洱府志》:“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万余人。”

“一方富卤,三面短盐。” 盐,国之大宝。世界任何国家,盐,既是民生之必需,也是国家财政、赋税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它更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滇南、滇西是中国井矿盐的主产区之一,总储量约136亿吨,仅次于青海湖的湖盐总储量。尤其磨黑井盐,独产坚硬无比、运输中斤两毫厘无损的“无硝盐”。


卫星图:此一时空,昆磨高速(G8511)沿把边江左岸与昆洛公路(G213)沿右岸并辔前行,随即跨把边江新桥进入磨黑河左岸;眼见昆洛公路(G213)进了把边客运站,再一个大U形展线后上坡,复与G8511并驾齐驱,经孔雀屏驿、臭水,双线抵达“盐茶马道第一驿镇”磨黑

盐茶马道-昆洛公路边 —— 滇省典籍载,“盐茶马道”起源唐代“盐茶马互市”。“1200多年前,南诏时期以大量的锅盐、茶叶形成的‘盐茶马道’渐进藏羌地区”,由此,渐兴起“以盐茶易西番之良驹”的大宗产品的区域经贸活动,其中,滇南制盐、贩盐,以普洱府磨黑镇为翘楚。

清雍正三年(1725年),磨黑井盐进入规模开采,其独领风骚的天然优势就是矿石原料不含硝,品位81.9%,且采矿、溶卤和制盐等传统工艺历史悠久,属滇国井盐中宁洱磨黑、景谷凤岗、镇沅案板、大理乔后和楚雄一平浪等五大矿井盐之至尊精品。于此,异军突起的磨黑盐获得了长足进步,一举成为云南井盐名门望族中的顶尖高手。井盐孕育了磨黑,磨黑因盐而兴,磨黑因盐设镇,于是磨黑仿效“建都州以铸币”,并拥有蛛网般密布的“盐茶马道”闻名天下。


凌晨五点,正是盐夫准备下井的时候,也是卤夫锯夫灶夫抬夫运脚准备协同取出第一锅精盐的时刻。盐工们清理完盐锅又开始各自忙碌:盐夫背硔,锯夫锯盐,抬夫过磅,运脚搬仓,卤夫继续往铁锅添加勾兑着渐渐粘稠的卤水,而灶夫则要重新燃火;百忙之中,灶户们要小跑,赶到本商那里领取熬盐之前必需高高扯起的幡旗。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6),云南建立了由商人垄断公盐运销的“制度”即所谓“纲法”,而由纲商指定运销的盐使,即称“纲盐”;到了清初,再增设巡商巡查盐场,以防私煎、私鬻。雍正时的煎盐更是采用“火伏法”,即一昼夜,每一灶户以产盐千斤为定额,“灶户临烧,向本商领取熬盐旗号,举火则扯旗,熄火则偃旗,以鉴私煎。”每一番“火伏”,均要造册立案,并由巡商稽查督办;熄火即刻偃旗,再由灶户填单,分别逐级申报灶头、灶长、盐使、纲商;入账之时,锯夫所锯锅盐的边角碎沫,一律过磅归仓,毫粒不得私卖。


三伏之天,正是挥发卤水和煎熬盐砂的绝好天气。自然,也成了卤夫、灶夫们心肝五脏和体肤备受煎熬的日子。

熬盐的瓦棚如同炼狱,十余口大锅的热浪与干柴烈火朝着盐工们滚滚扑来。卤夫、灶夫脚穿一大双生白布鞋,腰间围一片白布,于此,女性不得进入熬盐作坊。此时,卤夫光着上身,汗流浃背地把粘稠的石盐卤水一桶桶倒进锅里,再凑大火,好让沸腾的卤水尽快烧开。


“天生者卤,煮成者盐”。卤水蒸发之时,温度会超过摄氏300度,而一排排“龙灶”锅边,也时常保持在50度以上。这时,液态卤水熬成了糊状盐砂,卤夫们要不时用一柄铁铲在热气腾腾的大锅里慢慢搅动,以免起盐的时候盐砂粘锅。


熬盐时靠近“龙灶”火口的铁锅不需太多搅动,由于膛口火势更猛,日久天长,糊底的盐砂逐渐与锅底的铁水融为一体,锅底变得又厚又硬。于此“盐铁相溶”,这样一种偶然得之的独特制盐工艺,自然成就了又硬又薄的“锅巴盐”。“锅巴盐”成本高,不易发潮,比重仅次于生铁,大锤砸不动,凿子鐟(zàn)不开,只有完全依靠锯夫开张。“锅巴盐”特咸,味道特醇,入口特香,回味特绵,炒菜、熬汤、搁盐之时,自然也特有准头,它决不像滇西就连那些巧妇也拿不实准头的散扒扒的锥状硝盐;再看“锅巴盐”于酱行业之派用,腌制品:泡菜不生花,辣椒有肉头,腌菜不流涎,不长花,不发臭,如果用来浸鸭蛋,只见金黄色的蛋心满面流油。“锅巴盐”如此精品,遂列一代“贡盐”。


经过撤火、栗炭焙烤与水汽晾放等等工序,土红色的盐硔终于熬成了坚硬、板扎的锅盐。这样,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就是大家最为熟悉的锅状大石块了。细观之,内里下凹呈洁白,凸起的外圆见漆黑,这种卖相丑陋的大石块,正是世人求之不得的正品“磨黑无硝锅盐”。随即,产家用朱笔在每品盐面批上名号,打上官印,再经“过磅、刷码子”(即标重量和贴税票),产品便正式成为“纲盐”。最后,由一伙儿运脚将其搬入库房。据此,但凡出品每一锅盐,其计量单位遂称“一品”,正品即品质、质量(斤头),每一品为老秤250斤,为了运销方便,经锯夫分解两半或四丫,每一畜力视其骡、马、骒、騲、驯马等等,量体驮之半品、四丫。如同《水浒传》里的“生辰纲”一样,磨黑盐一经打上朱红“纲”印,摇身一变就成了朝廷“纲盐”,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盐茶马道边 –昆洛公路边—— 在磨黑河、安乐河的古石桥、铁索桥边,马帮川流不息,缉私盐警和保安严守桥头,仔细盘查各路运盐马帮的货票,一经验毕,随即在马屁股上盖章放行。上路的锅盐一般由马帮、镖局经几个方向的盐路转运出去。马帮日行通常以60里一站,驿路蛛网,水银泻地;骡马萧萧,红尘滚滚。

盐茶马道边 – 昆洛公路边——在明清、民国,人民共和国早期,马帮“磨黑无硝锅盐”南走古六大茶山,跨境缅甸“下坝子”,出入寮泰“走烟帮”,马帮“磨黑无硝锅盐”北上通关、墨江、个旧、省府,西出滇缅景谷、镇沅、景东的弥(渡)宁(洱)线(后路)抵大理,这一路商贸互补,使滇西大理“观音市”由最初的宗教活动,渐变为盐茶、云土、虎皮、貂裘、缅玉琥珀以及川藏羌骡马的物资交流大会。


图为磨黑到普洱盐茶马道陡坡、普阳八景之一的“茶庵鸟道”

盐茶马道边 - 昆洛公路边——以滇南、滇西、滇中的普洱磨黑、景谷凤岗、镇沅案板、大理乔后、楚雄一平浪并白井、黑井诸矿为圆心,这正是中国西部几十个少数民族、跨境民族顶礼膜拜、盐茶大宗串货的古滇“盐茶马道”。

在马帮们歇脚的磨黑大驿站,既有客栈、马厩、杂货店和兽医站,还有烟馆、酒馆、赌馆和茶馆,甚至包括一些精心修割马蹄、仔细帮助钉掌的匠铺,分工之细密,门类之齐全,可与当今公路沿线星罗棋布之吃喝拉撒一条龙同日而语。每到傍晚,只见一伙伙马帮纷至沓来,马铃、马蹄、马嘶声,响鞭、亮哨夹杂多路小马帮先后抵达而“哦嚯嚯”“哦嘎嘎”的吆喝、让帮。经过一天劳累,伙计们跌死拚(pàn)命涌入各自熟悉的马店,而在那些草肥粮足的大马店,每天都会迎来上千人的马帮驮队,无数小伙计铡马草之声“唰-唰-唰”地彻夜不息……


凌晨,元江“咪哩王”的各路马帮倾巢出动,马灯暗淡,松明灼灼,鸡鸣狗吠,一路凉爽,他们径直赶着骡马“哦嘎嘎”吼叫着各奔前程。


盐茶马道边 - 昆洛公路边——

磨黑锅盐以生产不易、专制专卖、驿道艰难并运送凶险的丰厚利润而名冠全滇,于此,磨黑锅盐也在滇南造就了一批富甲天下的盐商。及至清末民初,滇省各地出现了一批批较大官帮、商帮结合的骡马大队,其马队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完全称得上洋洋大观,如滇南、滇西南的大富人家元江咪哩村的“咪哩王”李和才、宁洱磨黑张孟希、景谷李希哲、景东、新平李闰之等。

张孟希,因磨黑盐矿而声名鹊起,成为通吃思普、坐拥磨黑的大盐枭。在取得盐业经营的绝对主动权后,张孟希建地方武装并控制了相当一段盐路,同时,百十里方圆的盐号、钱庄、当铺、烟馆以及鸦片买卖也做得风生水起,真可谓“滔滔财源至,滚滚利丰盈”。曾几何时,张孟希势力几乎与政府的税警队、盐警队和缉私队平起平坐而令官家几度失控。

磨黑小镇,从明、清、近代至民国初年逐渐成型,其古色古香的地标建筑当数张孟希依山而建的一院“走马转角楼”。走马转角楼坐西南朝东北,成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占地面积1159平方米,建筑面积1776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砖瓦、木石结构四合院。正楼三层,左右两厢与门楼对称、等高,内外廊道畅通无阻,房间阁阁相连,楼上楼下自然环行,宽敞可以走马,故名。


开启内嵌式的石雕框架楼门一看,转角楼通体采用凿活挖空式的榫扣连接。平视,纹石柱基,木架重叠,挑梁插栱;仰视,屋脊线条流畅,两端鼻子微翘,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勾心斗角,四角飞檐悬挂的“铁马”叮当作响,遥相呼应;青石铺就的“四水归明堂,肥水不外流”的天井有130余平方米。


正楼一层设小戏台,二楼歌榭、乐楼相望,有房间43间,一楼19,二楼18,三楼6间,整个院落不大,浑然一体,确有一番“地不够,空中凑”的恢宏气派。


内外层的檐廊柱之间有凭栏、回廊与楼面相接,向外喷出的椅背超乎于天井四周的栏板临空悬置,自然形成了一弯合乎人体轮廓的漂亮曲线,此谓“飞来椅”,雅称“美人靠”。院内的四角皆有木梯直通楼顶,而在吸食“云土”的烟塌上,风姿绰约的罂粟图案在天花板上迷离蒙眬,此谓“吞云居”;在“和——了”的一阵拖声曳气之中,推洗骨牌又如排山倒海之势,故麻将一隅又曰“排山阁”……走马转角楼大门与整院的小门一律内开,晚上大门“吱呀”一关,俨然一座森严城堡。

磨黑小镇曾是思普区的重要风云场所。每逢聚会,达官显贵盈门,名媛豪贾喧哗,天井里蜀川汉调,空房中滇剧票友,过道上摆开小宴,贩夫走卒吆五喝六——只见“吞云居”烟雾缭绕,又闻“排山阁”稀里哗啦,伴随着大宴宾客的杯盘碗盏,娇小绣楼里飘起了嗲声嬉笑,加之搬运银两的金属铁箱撞击在青岗石基的“嗡嗡”作响,这清脆与厚重,便无聊聊地一同窜上了这一袖珍小镇的夜空……


云南磨黑盐矿,全省唯一没有“提硝车间”的大型井盐矿

昆洛公路边 – “公铁一体接驳”——G213通车以后,四面八方涌来的老爷车、吉米西、老“解放”车基本取代了萧萧骡马,滚滚红尘的长途贩运功能,云南省汽车运输总站5团(即开远汽总5团)以成建制车队,不时在磨黑盐矿公路沿线集结,排开数公里以远的阵势以倒盐接驳;一路马达轰鸣,黄灰滚滚,汽总5团经通关南北坡、老苍坡、玛萨坡、路水坡、滑石板、元江、甘庄等等长大坡,将无以计数的磨黑锅盐从朱家寨岔路转运石屏(宝秀)境内,以接驳“个碧临屏”寸轨小火车(1970年改扩米轨,与滇越铁路并网)。昆洛公路G213、云南省汽总5团、昆明铁路局以“公铁一体”接驳的快速物流,完全解决了云南井矿盐资源分布滇南、滇西的单一供盐的流通格局。


滇段的米轨内燃机车和鸡个段(个碧临屏)的寸轨蒸汽机车并驾齐驱


“个碧临屏”米轨火车终点站石屏火车站

注:“个碧临屏”寸轨铁路即个旧、碧色寨、临安/建水、石屏;1970年“个碧临屏”扩轨,以蒙自县雨过铺为枢纽、起始站,经建水直达石屏以远10公里的宝秀站),由此,“蒙宝铁路”与“滇越铁路”正式并轨,形成滇中/滇东南米轨铁路运输网。


昆洛公路边 – 磨黑小镇:两部电影、一代女神


磨黑镇人杨丽坤,出演电影《五朵金花》《阿诗玛》剧照


杨丽坤电影《五朵金花》剧照


昆洛公路边 – 盐帮菜之一,极尽奢华比御膳,九死一生馋死你

有肉无盐,吃死不甜。昆洛公路边,“磨黑烧烤美食节”。“磨黑烧烤”以香、酥、脆、嫩、鲜取胜,烤鸡、猪、牛、羊肉和各种新鲜瓜果菜蔬及豆腐香肠,闻者嘴馋神往,食者大饱口福,令人垂涎,欲罢不能,以此定调磨黑美食“九死一生”:

豆汤米干撑死你 竹叶青酒醉死你

香烤肘子腻死你 浸泡豆腐臭死你

肥糯腊肠香死你 槟榔芋头面死你

沙地甘蔗甜死你 碧绿苦瓜苦死你

小米香辣辣死你 一生离不开磨黑盐……


昆洛公路边 – 盐帮菜之二,滇省“盐帮菜”经典菜品简介——

盐业以生产不易、专制专卖、驿道艰难以及运送凶险的丰厚利润而富养一方大土豪,他们声言“帝王将相做不成,美味佳肴比御膳。”所以,盐商们吃法独树一帜,无奇不有,无怪不吃,独具特色的“盐帮菜”在磨黑、凤岗、案板、乔后、一平浪、黑井、白井堪称翘楚,倍受显贵贤达称奇,故闻者倾慕、食者倾心而交相赞誉。这些富极一时的盐商,其菜肴想法之怪异,加工之奇特和做工之考究,即便于当地富豪士绅,也为之瞠目结舌。

如下一荤三素,足见一斑:

泡青蛙:先把齐备的佐料融入盐水,倾倒大坛,置一小木块浮于半坛水面,把几只活蛙丢人坛中,随即用田泥封住坛口,数月或者逾年启封,青蛙均蹲在木板上死去,取出清蒸,其味甚佳。

露水菌:冬季将稀释的牛粪泼在裸露山岩,初春长出茂盛的嫩草且不受虫伤,直到春末,草丛中生出一种小菌,杆短、白色,形同口蘑,名为露水菌,每朵仅小指一般,产量低、价格高,盐商巨贾约请春酒宴客,露水菌时令烹炒,美味无比鲜甜。

炒空心菜:若干斤鲜菜,每根只要顶端两片雀舌嫩叶,麻油炒、鸡汤烹,小碟绿菜,雅称“鸦雀嘴”。

炒豇豆:先把豇豆掏空,把剁得极细、拌和了蛋清及佐料的碎肉轻轻抹入,用麻油煎炒而成。


本章节选自《思普区盐茶马道轶事/彭桓》

该文原载普洱市文联《太阳河/2016年第3期》

图文节选自《文化线路遗产-滇越铁路影像志/彭桓》


待续: 昆洛公路G213之“文澜锦袍与筚辂褴褛”(八) (原载:彭桓/2020/疫情蜗居之作《国家记忆-昆洛公路影像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旅游   马道   公路   记忆   马帮   普洱   井盐   骡马   卤水   锅巴   大理   盐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