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邢台解放80周年之二:河北第一个解放城市的时代回响

八秩荣光照邢襄!铭记邢台——河北第一个解放城市的破晓时刻与时代回响


2025年,邢台市迎来解放80周年。80年前的那个冬日,这座有着3500年建城史的“邢襄故都”,在炮火与欢呼中率先挣脱国民党反动派的桎梏,成为河北省域内第一个解放的地级市。这一破晓时刻,不仅改写了邢台的历史轨迹,更像一颗火种,照亮了华北解放区的燎原之路,为后续河北乃至全国解放进程刻下了浓墨重彩的邢襄印记。

一、曙光初照河北:河北首座解放城的“第一枪”

1945年,侵华日军末日已成定局,在被日军侵占并设立的伪顺德道,八路军也开始了解放进程,顺德道尹驻邢台,下辖邢台、沙河、南和、内丘、临城、柏乡、隆平、尧山、任县、平乡、广宗、威县、南宫、清河、巨鹿等十五县。

冀南二四分区的部队率先从顺德道东部区域撕开了解放邢台的序幕。

1945年4月26日,伪顺德道清河县解放

1945年5月2日,伪顺德道南宫县解放

1945年6月13日,伪顺德道威县解放

1945年7月25日,伪顺德道巨鹿县解放

1945年7月26日,伪顺德道广宗县解放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驻邢台的日军独立混成第八旅团及相关部队撤出伪顺德道,向石门集结。

国民党新中统头目朱家骅推荐的河北省党务督查专员任晓敏秘密赶回邢台,网络伪顺德道未解放的十县武装力量,组建保安司令部,妄图抵抗八路军解放,拖延至国民党部队来临,而八路军继续推动伪顺德道的解放进程。

1945年8月22日,伪顺德道平乡县解放

1945年8月28日,伪顺德道隆平县解放

1945年8月31日,伪顺德道尧山县解放

1945年9月9日,伪顺德道临城县解放

1945年9月9日,伪顺德道任县解放

1945年9月16日,伪顺德道内丘县解放

1945年9月18日,伪顺德道沙河县解放

1945年9月24日,伪顺德道驻地邢台城解放

1945年9月27日,伪顺德道南和县解放

1945年11月9日,伪顺德道柏乡县解放

伪顺德道公署驻地邢台于1945年9月24日解放,并成为今邢台市解放纪念日,南和县则是冀南四分区在解放邢台后返回解放南和,为了支援邯郸战役,留下了孤城柏乡,在结束对邯郸的支持后,秦基伟率领太行军区三个主力团和王蕴瑞率领的冀南军区二个团合围柏乡,一举解放柏乡,至此,伪顺德道十五县全部由太行、冀南部队予以解放。

解放顺德(邢台)战役历时六个多月,太行一六军分区、冀南二四军分区分别从伪顺德道(邢台)的四个方向发起,分进合击,于9月22日(农历八月十七),四大主力部队会师邢台好南关。

在此成立解放邢台指挥部,推举太行一分区司令、时年29岁的秦基伟担任总指挥,兵力估计约在8000-10000人。

此时顽固在邢台城内的兵力有四个旅,约3000-5000人。

保安第一旅,旅长刘超群,固守东城;

保安第二旅,旅长刘国栋,固守北城;

保安第三旅,旅长和梦九,固守西城;

保安第四旅,旅长张伯魁,守卫南城。

1945年9月23日23点,解放邢台总指挥秦基伟下达向驻守邢台的日伪残余及国民党顽军发起总攻命令。彼时的邢台,既是日伪统治时期的“顺德道”治所,也是国民党企图控制华北的重要据点——城墙高筑、碉堡林立,城内盘踞着数千名拒不投降的敌人。


但正义的力量势不可挡。攻城的四支部队各自采取不同的战术,进行破城,采取“声东击西、重点突破”战术,先以炮火压制城头火力,再组织突击队架梯登城。英勇的八路军突击队战士,不怕牺牲,他们剪断铁丝网、打开城门,城外部队如潮水般涌入。经过数小时激战,守城敌军全线溃败,伪顺德道尹及国民党专员被迫投降。当日,邢台古城宣告解放,城头升起象征胜利的红旗——这一刻,邢台成为整个河北省最早挣脱黑暗的城市,比石家庄解放(1947年11月)早两年,比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1月)早三年。


解放当日,邢台街头万人空巷,百姓们提着灯笼、捧着热粥涌向进城部队,大戏院、浴池免费为八路军开放,曾经被日伪压榨、被国民党盘剥的苦难面孔,终于绽放出久违的笑容。邢台光复,为冀南战略重镇回归人民手中之先声,亦是河北全省首个解放的行政中心城市,华北解放区南部门户自此稳固。




八路军解放邢台


解放邢台总指挥秦基伟(时年29岁)


八路军解放邢台


八路军解放邢台

二、意义非凡:邢襄解放的“三重里程碑”

邢台的解放,绝非一座城市的光复,更在华北解放史上竖起了三重里程碑,其意义远超地域范畴。

其一,顺德(邢台)解放战役横跨抗日战争和国共和谈过渡时期,它给了侵略邢台的日军最后一击,同时也给了妄图抢夺抗战果实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沉痛一击。它是河北解放的“先行标杆”,打破了国民党的华北防御体系。 作为河北首个解放的地级市,邢台的解放像一把尖刀,插在了国民党“华北剿总”与中原部队的衔接处,切断了其从平汉线(今京广线)向南增援的通道。此后,晋冀鲁豫军区以邢台为基地,相继发起邯郸战役(1945年10月)、豫北战役(1947年3月),为后续解放石家庄、保定奠定了战略基础。当时的冀南军区司令员陈再道曾评价:“邢台解放,使冀南、太行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华北解放区自此有了稳固的南大门,为后续作战提供了可靠后方。”

其二,它是城市接管的“试验田”,为新政权治理积累了宝贵经验。邢台是华北解放的第一座城市,解放后仅3天,邢台便成立“邢台市人民政府”,这是河北第一个人民政权市。干部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方面镇压汉奸特务、收缴武器,仅1周就肃清城内残余势力;另一方面开仓放粮、恢复工商业,不到10天,邢台火车站恢复通车,电灯公司重新发电,被日伪破坏的邢瓷作坊、皮毛商号陆续复工。这种“军事管制与民生恢复同步推进”的模式,后来被推广到华北各新解放城市,成为我党城市接管史上的早期范例。

其三,它是解放区文教与实业的“启航地”,点燃了战后建设的火种。 邢台自古有“慷慨悲歌”的燕赵风骨,解放之战中,数千名邢台籍青年参军入伍,200多名民工推着小车支援前线,甚至有村民冒着炮火为部队带路。解放后,这种精神迅速转化为建设热情:1946年1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邢台创办北方大学(校部旧址位于今邢台市新西街东口,是中国人民大学前身之一),这是解放初期我党在河北境内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学府;1945年10月,邢台将晋冀抗日中学、太行第六中学并入原邢台师范学校,改建为太行区公立邢台师范学校,这也是河北第一所解放区师范学校(今邢台学院),为冀南地区培养了首批新型教育人才。1946年在邢台威县成立的冀南艺术学校,也为冀南地区第一所艺术学校,培养了艺术人才。

三、八秩传承:从解放之城到振兴之城

80年岁月流转,邢台早已褪去战争的硝烟,但“河北首个解放城市”的荣光,始终是这座城市的精神。

每年9月24日,都会有老战士、学生、干部来到邢台解放纪念碑,重温那段破晓时刻——他们中,有解放战役亲历者的后代,有参与城市建设的退休工人,也有刚入职的青年干部,不同的年龄,相同的敬畏。

如今的邢台,早已不是80年前的模样:从“冀南商业重镇”到“京津冀生态涵养区”,从“卧牛城”到“新能源之城”、“太行泉城”,这座河北首个解放的城市,正以新的姿态拥抱时代。但不变的,是刻在城市骨子里的“先行精神”——就像80年前率先冲破黑暗,今天的邢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依然以“敢为人先”的劲头,在新能源、现代农业、文旅融合等领域闯出一条特色之路。

八十年风雨兼程,八十年初心如磐。邢台的解放,是历史的丰碑,更是前行的号角——它提醒着每一代邢襄儿女:这座城市的荣光,始于打破黑暗的勇气;这座城市的未来,终将续写敢为人先的传奇。

站在解放80周年的节点回望,邢襄大地的每一寸土地,都铭记着那个秋日里的破晓;而望向远方,河北首个解放城市的旗帜,正指引着邢台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荣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9

标签:历史   邢台   河北   周年   时代   城市   顺德   太行   华北   国民党   解放区   部队   柏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