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终究是撑不住了,南京第一家倒闭,再多优惠券也救不了!

斑驳的招牌下贴着错字连篇的停业通知,蒙尘的“西北情怀”标语在空荡的店里渐渐褪色。

南京六合欢乐港。

一家开业七年的西贝门店悄然落幕。

公告上的错别字都没来得及修改。

门头积满了灰。

这样的撤离,太过仓促。

就在两个月前,这家店还是不少家庭聚餐的选择。孩子们在等位区玩着彩色的莜面,大人们计算着如何用券更划算。如今只剩下一纸轻飘飘的告示,连告别都透着敷衍。

01 一张微博引发的“塌方”

事情要从2025年9月10日下午4点55分说起。

罗永浩在微博上写道:“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

五个人,十五道菜,八百三十元。这条微博像一颗炸弹,在48小时内阅读量突破一亿次。

消费者积压已久的不满瞬间被点燃。

有人晒出就餐经历:莜面栳栳口感冰冷,像是冷藏后加热的;羊肉带有明显回炉痕迹;连儿童餐都吃出了工业化生产的味道。

更扎心的是价格。一个古法戗面馒头卖21元,158元的羊排份量却悄悄缩水。

02 “切腹式公关”加速坠落

面对汹涌舆情,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应对堪称“反面教材”。

9月11日,他斩钉截铁地声称西贝从不使用预制菜,甚至扬言要起诉罗永浩。

为自证清白,西贝宣布全面开放全国门店后厨参观。结果媒体实地探访发现,厨房冰柜内堆满保质期长达两年的冷冻半成品。

厨师全程使用电磁炉加热密封包装肉类,未见任何明火炒制过程。

有厨师长坦言,在此岗位无需持有厨师资格证,只要掌握加热流程即可上岗。

更让大众愤怒的是,网友扒出2023年贾国龙在接受采访时说过的话:“好菜都是预制出来的,越是高级餐厅越依赖预制。”

这与其当前立场完全相悖,消费者直呼被误导。

9月15日,西贝发布道歉声明,承诺将部分菜品改为现场烹饪。可细读内容却发现,文中既未承认此前存在虚假宣传行为,也未明确列出哪些菜为预制出品。

网友吐槽这是“避重就轻、缺乏诚意”。

03 日亏200万,疯狂救场

信任危机很快传导至经营层面。

据内部数据披露,自9月中旬起,公司日均亏损高达200万元。营收断崖式下滑的同时,房租、人力等固定支出并未减少。

为吸引客流,西贝紧急启动促销策略。

9月24日宣布发放100元无门槛优惠券,并从10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下调菜品价格,最高降幅达40%。

由于准备时间紧迫,新菜单无法及时印刷,员工只能用贴纸覆盖原价签。部分标签粘贴歪斜脱落,现场显得杂乱无章。

降价短期内带来了人流回升,但多数顾客仅为领取补贴而来,消费一次即不再回头,导致客单价急剧下降。

更糟糕的是,优惠券遭黄牛批量抢购并高价转卖,真正想用餐的顾客反而需额外花钱购买。

网友痛心疾首:“连打折都在割韭菜”。

04 傲慢早已埋下祸根

事实上,西贝今日的困境早有征兆。

根本症结在于品牌逐渐背离主业,忽视了食客最真实的需求。

2015年贾国龙卸任CEO后,并未聚焦核心餐饮业务,反而将大量资源投入零售项目和快餐副线。

如“贾国龙中国堡”、“龙堡”等创新尝试,最终全部折戟沉沙,数亿元投资血本无归。

西贝的定价策略也长期引发争议,屡次挑战大众心理承受极限。

2021年,一个售价21元的馒头登上热搜榜。尽管官方解释称原材料优质、工艺复杂,但多数消费者并不认可。

更早之前,有媒体曝光西贝前副总裁曾发表言论:“月薪5000以下的人群不适合来西贝消费。”

虽然后续企业澄清该人员已离职,但不少网友认为,这话折射出品牌骨子里的傲慢。

信任如同一张白纸,一旦褶皱便难以抚平。

西贝南京首店的关闭,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广东汕头万象城店、北京石景山京西珠宝城店相继闭店。苏州一家门店虽对外称“租约到期”,但店员私下承认:自从罗永浩事件后,生意直接腰斩。

曾经人均150元的高端餐饮品牌,如今在消费者眼中,已然褪下了“西北情怀”的光环。

在我看来:餐饮做的是良心饭,守的是诚信秤。肉有多厚、菜有多足、火候有多准,每一口都能被舌尖感知。别等到招牌蒙尘才想起擦拭,真正的“功夫”不在广告词里,而在日复一日的灶火之间。

大家怎么看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2

标签:美食   南京   优惠券   消费者   网友   大众   餐饮   发现   品牌   傲慢   厨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