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七国集团考虑制定稀土价格下限,以对抗中国的主导地位


一场围绕稀土的全球较量,正在升温。
就在本周,七国集团(G7)与欧盟悄然酝酿一个前所未有的计划——给稀土设定全球价格下限,甚至研究征税,直接冲着中国这个最大供应国来的。路透社曝出这一消息后,国际舆论立刻炸开锅。有人说这是一场“贸易自杀”,有人直言“这才是真正的供应链战争”。


一、消息源现场:从芝加哥传出的风声

出发点很清楚——今年4月,中国商务部宣布对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启动出口管制制度,必须申请许可证,还要报终端客户和用量。别看只是一个文件,冲击是立竿见影:

而G7成员的焦虑,在今年9月初的芝加哥关键矿产战略会议上被推向高潮。传出的信息很直接:“要不要直接跟北京对着干?”

会议涉及的不只是稀土价格下限,还有地理限制、投资门槛提升等一揽子方案。一位熟知内情的与会者说:“目的很简单,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并建立自主定价权。”


二、中国的稀土底牌

要理解为什么G7如此焦急,得先看中国在稀土领域的盘面。

【重点信息】: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到2023年,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约70%,而在冶炼和分离环节,中国的产能占比更是高达92.3%。在稀土磁铁制造上,这个比例超过了90%。这意味着,西方几乎在任何需要稀土的领域——电动汽车、风电、智能手机、军用雷达——都绕不开中国。

更重要的是,中国不仅产得多,还掌握着从矿山到成品磁体的完整产业链。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几十年战略布局的结果:

中国在全球稀土磁铁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英国《金融时报》制图

换句话说,这是中国经过“耐心+投入”换来的综合优势。


三、西方的稀土困局

表面看,西方是现代工业的主导力量,但一拉供应链就发现,稀土环节几乎掌握在中国手里。
除日本外,其他G7国家在稀土磁铁到电池金属环节的依赖度过高。连最强调自主安全的美国,在军工系统中也存在高比例的中国稀土零部件。

【场景化细节】:在一次美国国防部安全委员会的闭门会议上,一位将军指着屏幕上的导弹零件表说:“这是我们最先进的制导系统……磁体来自中国。”

这既涉及民生工业——手机、汽车、风电机组的供应,也触及军事安全。这让西方的科技界和军界都开始呼吁:必须采取集体行动,重塑稀土供应链。


四、中国4月的新规:精确打击

今年4月的出口管制,被业内视作一次“外科手术式”的政策。原因是——它并不是“一刀切”全禁,而是瞄准中重稀土中用途最广、技术可替代性低的品种,要求许可证审批和用途透明度。

对于中国来说,这既是产业安全管理,也是增加对外议价能力的手段。

有意思的是,虽然中国在5月对欧洲释放善意——答应快速审批部分许可证,并在7月升级对欧出口机制,但欧洲企业的体验并不顺畅:

这种瓶颈效应,让欧洲制造业的日子更紧。而这,也是G7价格下限方案的催化剂之一。


五、价格下限策略的逻辑与风险

按目前路透社披露的路线,G7的设想是这么几步:

  1. 建立一个跨国协调机制,设定稀土全球价格地板(floor price)。
  2. 对超过中国出口价格的差额部分给予本土生产商补贴或投资激励。
  3. 对中国出口的稀土征收附加税,形成保护性关税壁垒。

目的很明显:让中国在价格上失去部分优势,从而给本土企业空出生存空间。

但这里有个核心风险——成本转嫁
价格下限会直接推高全球稀土价格,这意味着在消费者端——从电动汽车到手机——都会涨价。一位欧洲汽车高管在私下会议中说:“你可以打击中国,但你不能让德国消费者买不起车。”


六、历史镜像:钨和石油的教训

价格下限政策并不新鲜。上世纪80年代,美国曾试图联合盟友对钨矿设定价格地板,从而打击当时苏联的出口优势。但这个策略最终导致的是——全球买家转向成本更低的新供应国,市场份额重分配,西方自己也付出了高价格的代价。

石油也有类似案例:当产油国设限或喊价过高,市场最终通过多元化和替代能源分散了冲击。但稀土目前在很多高端应用上没有快速替代方案,这让价格战的风险更高。


七、中国的预案与反制空间

如果G7真的启动价格下限,中国会怎么做?

几个可能的方向:

更微妙的是,中国可以利用产业链完整性,将稀土下游产品的供应与价格连锁绑定,让对手发现,即便限制上游矿石,成品磁体还是绕不开。


八、长远影响:供应链重构与科技博弈

这场稀土价格博弈,其实是未来十年全球产业链重构的缩影。

短期影响:价格上涨,消费者和制造商成本压力增加,市场情绪波动。
中期影响:G7会加快国内稀土产业投资,可能刺激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产能上线。
长期影响:全球稀土供应格局将更分散,但中国依旧在完整产业链和某些关键品类上保持优势。技术迭代可能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有分析称,这场争斗背后是中西方在新能源、军工和高科技领域的控制权之争——稀土只是入口。


九、结尾:大戏才刚开始

芝加哥会议传出的价格下限方案,只是一个信号——西方开始用市场规则与中国硬碰
但规则是市场制定的,市场也是资本驱动的。能不能在不伤及自身产业的前提下动摇中国优势?这是G7必须面对的现实。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场早已预料的考验——几十年的布局不是用一个价格政策就能撼动的。未来几个月,我们会看到更多试探、更多反击,甚至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合作与妥协。

【这件事,还远没结束。】


你怎么看?
你觉得G7设稀土价格下限会成功吗?这会是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的起点,还是一场注定失败的价格战?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1. 路透社:《G7权衡设稀土价格下限以对抗中国主导地位》2025-09-24
  2. 中国商务部《关于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2025年4月
  3. 美国地质调查局《2023全球稀土产量数据报告》
  4. 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协会月报(2025年8月)
  5. 德国《商报》专栏评论:《稀土供应链的西方战略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9

标签:财经   下限   路透社   稀土   中国   主导   地位   价格   欧洲   全球   芝加哥   美国   磁体   产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