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突然表示,已指示证监会和港交所做好准备,若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希望回流,必须让香港成为它们首选的上市地。拼多多等27只中概股超万亿市值有望回流港股上市。说的好听是有望,实际上就是被赶回来了。
今天港交所大涨7%,就是因为这事。
说白了,这些公司不来A股是必然的,因为A股现在只有存量资金,不存在什么增量资金,你要是回来了,A股吃得下这些大块头吗?另外其他4000多家垃圾公司喝西北风吗?
当然海外中概股回流,对港股的流动性也构成较大的考验,不过是风险也是机遇,就要看管理层如何出招了。
根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目前在美上市(包括纽交所、纳斯达克及美交所)的中概股总计有385家,合计总市值超过9000亿美元,其中包括阿里巴巴、拼多多在内的前50家中概股公司的市值占了95%。同时阿里巴巴、网易、京东等头部中概股已在香港双重上市。
且在中概50指数中,还没有实现美港两地上市的公司,还有6家。
这6家公司占指数的权重约9%,而其中拼多多一家就占了7%,其他5家只占2%。
也就是说,后面只要拼多多也在香港上市,那中概50指数里面几乎所有的权重都会一直维持上市状态了。
拼多多去香港上市,港交所得敲锣打鼓欢迎,没有任何障碍。
所以对于维持上市状态这件事来说,即便中概股从美股退市,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贸易战催化下的回归浪潮: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选择
这次起因是美国财长贝森特的言论:“所有(针对中国的)政策选项均保留,包括将中国公司从美国证券交易所除名的可能性......一切都在考虑之中”,并补充说此事将由特朗普总统决定。尽管美国总统没有直接行政权力强制中概股退市,但可以通过立法、行政令或制裁等间接手段推动特定或主要中概股退市。
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升级,不仅重塑了全球产业链格局,更直接冲击了中概股的生存土壤。
现在已经是为全面脱钩作准备了,不仅仅是贸易,金融市场也在做准备。
美国以《外国公司问责法》为武器,要求中概股提供审计底稿,实则是对中国企业实施“精准脱钩” 。2025年4月中国对美加征34%关税的反制措施,叠加美国SEC对中概股的持续施压,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单日暴跌近9% ,彻底暴露了中概股在美市场的脆弱性。
这一背景下,中概股回归A股的逻辑已从早期的“估值套利”转向“生存必需”。
中概股假如被迫从美股退市,后果严重吗?
短期看还是非常严重的,若华尔街集体抛售中概股,将触发三重毁灭性冲击波:
资本市场的血腥屠杀
阿里巴巴、拼多多等中概股面临万亿市值蒸发,同时触发VIE架构下的强制回购条款。以当前中概股总市值1.8万亿美元计算,30%回购比例将直接消耗5400亿美元外汇储备。
货币体系的死亡螺旋
资本外逃导致银行间美元流动性枯竭,离岸人民币汇率(CNH)可能单日暴跌15%,迫使央行消耗2000亿美元干预市场。2015年"8·11汇改"时期的单月3270亿美元储备流失噩梦将重现。
实体经济的断血危机
芯片(年进口额4000亿美元)、原油(年进口额3000亿美元)等战略物资进口受限,可能导致汽车工厂停工、手机产能腰斩。
当然美国也有反噬效应
流动性萎缩:
中概股年交易额超7万亿美元,若退市将导致纽交所日均交易量骤降12%;美国投资者(包括养老金、对冲基金)持有大量中概股头寸。若强制退市,可能直接导致4000亿美元市值蒸发,贝莱德、先锋等资本巨头作为中概股主要持有者和交易所股东,损失尤为显著。
金融霸权裂缝:
全球投资者对“自由市场”承诺产生质疑,加速资本向香港、新加坡分流;美股之所以能成为全球股市的火车头,公平和包容是一大特点,若因为霸权主义而强制退市,无疑是自掘坟墓。
科技战自伤:
中国一定会采取报复行动,比如收紧对苹果、高通等美企的市场准入,影响其40%在华收入,形成“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博弈局面。
总而言之,剧烈变化是目前唯一不变的东西,各个方向都完全无法预测。
现在就算连特朗普自己都不知道,他明天睡醒起来,会不会让中概股退市。
这哥们儿做决策,三天一改两天一变,完全没有计划,全凭心情,毫无可预测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所以黄金涨上天了。
正如《人民日报》所言,“天塌不下来,但需以超常规力度稳住资本市场” 。当中芯国际用28纳米芯片造出5G手机,当义乌商人用TikTok直播消化外贸尾单,这场由贸易战引发的资本迁徙,正在书写中国资本市场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定价”的新篇章。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