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县余家场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及历史影响
一、余家场苏维埃政府旧址位置
余家场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岳池县普安镇场镇正街188、190、192、194、196号,该旧址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坐北朝南,穿木结构,属20世纪初期地主房屋。一部分曾是普安镇卫生院办公用房,一部分为场镇居民住房。
余家场苏维埃政府旧址(2010年摄)
余家场苏维埃政府旧址(内部结构)
普安原名余家场。清乾隆年间设场,名余家场,属岳池资马乡普同里。民国初余家场属资马乡,后改属东关乡。民国十年(1921年)建余家乡,同年底改为余家镇。民国十八年(1929年),以境内普光寺,平安寨更名普安。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为普安乡,属第四区,下设18个保。1950年新生人民政权建立,成立普安乡,保改村,属第九区。1952年新设立第十二区,区公所驻普安。1955年第十二区撤销,普安乡划归石垭区,同时将新民乡的两个村划归普安乡。1992年9月,撤石垭区,文昌乡并入。2001年10月,普安撤乡建镇。2019年12月,普安镇与花板乡合并,成立新的普安镇。
二、廖玉璧组建华蓥山游击队
1931年秋,中共岳池特支根据中共六大、中共四川省委第二次会议精神和中共顺庆特委指示,决定由共产党员廖玉璧、刘汉民、金化新、罗方域等组建华蓥山游击队,廖玉璧具体承办。廖玉璧,1903年2月生,岳池县中和镇人,中共党员,华蓥山游击队组建人,川北赤卫军领导人,1935年2月23日,廖玉璧被杀害于岳池县城南门外校场坝。
1931年11月,廖玉璧在魏家沟村魏家大院(现属齐福镇)组织魏远文、魏远山、魏云安、伍登先、尹锡元等50多人,正式组建成立华蓥山游击队,廖玉璧任队长。游击队高举“抗捐、抗粮、抗丁”旗帜,在华蓥山区开始了武装反抗军阀杨森的斗争。
通过组建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改造绿林武装和开展军运工作,党的武装力量日益发展壮大,到1932年春,中共岳池特支可直接或间接控制的队伍达到600余人。
1932年春,廖玉璧与改造过来的绿林武装刁玉甄部联合行动,开始进行反抗军阀杨森黑暗统治的武装斗争。出于斗争策略考虑,中共岳池特支决定廖玉璧领导的革命武装以“劫富济贫”的面貌出现,以退为进,寻找合适时机,惩办豪绅,劫夺地主不义之财。中共岳池特支还大力发动群众支持游击队,吸收农民参加游击队。广安进步人士李星北、绿林好汉陈博斋等经常与廖玉璧、刁玉甄联系,互相配合策应。
广安驻军杨森部在华蓥山一带驻有重兵,但他对蜂起的绿林武装并不采取武力清剿,而是企图将其招安为“杨家军”,以扩充自己实力。1932年春,鉴于广安不少绿林武装先后被杨森收编形势,活动在岳池广安一带的廖玉璧、刁玉甄部,为取得弹药给养,保存力量,赢得时间壮大队伍,经请示岳池特支同意,以不改编队伍为条件接受军阀杨森招安。
三、余家场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1932年5月中旬,廖玉璧领导的华蓥山游击队集结在岳池余家场整训。13日,廖玉璧、刁玉甄、文若余、罗方域等游击队干部30人,在与余家场相邻的魏家沟魏家大院(现属齐福镇)魏寿周家召开整军会议。会议决定:将华蓥山游击队更名为川北赤卫军,共设5个大队;廖玉璧任赤卫军领导人,刘汉民任赤卫军政委;在余家场成立余家场苏维埃政府,以余家场为中心建立华蓥山根据地,开展革命斗争;在队伍整训中,一方面对战士加强政治思想和革命前途教育,一方面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劣绅;赤卫军纪律严明,买卖公平,对群众和气,不调戏妇女,不侵犯群众利益,并扶助灾民。
根据整军会议决定,廖玉璧着手筹办成立苏维埃政府事宜。几天后,廖玉璧在余家场“楼外楼”(“楼外楼”是魏寿周家的房产,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魏寿周即把它捐出来作为苏维埃政府的办公地点)隆重集会,参加集会的有游击队员和300多名群众,场面热烈壮观。会议宣布“余家场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会议推选罗木匠、魏云安、魏远文、伍登元为“余家场苏维埃政府”委员,罗木匠任“余家场苏维埃政府”主席。至此,土地革命时期川东北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红色革命政权——余家场苏维埃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余家场苏维埃政府旧址部分原貌
四、余家场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活动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赓即组建自己的队伍,罗木匠任大队长;立即在余家场贴出“打倒土豪劣绅”“实行耕者有其田”“苏维埃政府万岁”“人民民主自治”等宣传苏维埃政府政治主张的标语口号。
余家场苏维埃政府旧址现状
同时,余家场苏维埃政府大力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行土地革命的指示,放手发动群众,使广大群众革命热情空前高涨。苏维埃政府对土豪劣绅恶霸压迫农民的恶行实施坚决的惩治。大地主周恒堂(家有4000多挑谷),平时勾结官府和军阀,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他家养有家丁40余人,家中设有水牢。他对无力交租的佃户,实行残酷迫害,甚至逼其卖儿卖女。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几户佃户欠周恒堂的租谷无力交纳,被周恒堂打入水牢。苏维埃政府知道后,及时派魏远文带领3名赤卫军战士分头打入周恒堂的私人武装。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赤卫军战士里应外合,解除周恒堂家丁的武装,解救出被关在水牢的群众;收缴周恒堂家3000多银圆,打开其谷仓,将几百担谷子分给附近的群众。进士沟一农家失火,粮食衣物被烧,苏维埃政府了解后,迅速给予救济。苏维埃政府受到当地群众拥护,群众都称赞苏维埃政府好,一些群众还将自己的儿子送到苏维埃政府参加赤卫军。
1932年10月,中共四川省委发布紧急通知,指示“南部、顺庆、广(安)岳(池)等地,应坚决领导农民斗争,革命兵变,发动游击斗争”。因此,中共南充中心县委在发动南部“升钟起义”创建川北工农红军的同时,要求川北赤卫军相机响应。当时正值杨森调一、四等混成旅到资阳参加军阀刘湘、刘文辉的“二刘混战”,仅留第五混成旅驻扎在华蓥山区,岳池县城兵力空虚。廖玉璧、刁玉甄商议,决定乘机暴动,夺取岳池县城。但因失密,暴动计划未能实现。但在此期间,党领导的川北赤卫军在岳池、广安开展了“袭团防劫军饷”“惩恶霸”“袭击伪罗渡政府”“支援川陕红军”一系列革命活动给反动军阀以沉重打击。
苏维埃政府和川北赤卫军的活动,很快传遍了余家场周围的乡镇。驻防广安的军阀杨森十分惊恐,于1933年1月,派第五混成旅第十五团团长罗润德部1000余人赶往余家场武力剿杀川北赤卫军。廖玉璧、刁玉甄得知敌情后,考虑到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率部撤往华蓥山区,寻找机会再痛击敌人。1月13日,农历腊月初八,罗润德部赶到余家场,赤卫军已撤离。罗润德在余家场扑了空,甚为恼怒,便在余家场烧杀掠抢,枪杀了留宿川北赤卫军的栈房老板孙容礼和派往赤卫军中刺探情报的肖教官与群众数人,烧毁民房数十间,制造了震惊全川的“余家场惨案”。
岳池县烈士陵园余家场苏维埃政府浮雕
五、余家场苏维埃政府的影响
从1932年5月到1933年1月,余家场苏维埃政府的活动虽仅短短的8个月,但它却是岳池也是川东北地区土地革命时期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建立还早9个月,意义十分重大。
余家场苏维埃政府开展的革命活动和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杨森的反革命势力,动摇了反动军阀的统治,有力地牵制了杨森的兵力,支援了川陕苏区红军的战斗。余家场苏维埃政府存在期间,在它的影响下,“岳池大片乡村成为苏区”。
武胜县红色文化园余家场苏维埃政府浮雕
余家场苏维埃政府展示的革命斗志及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唤醒了广大群众,播下了革命火种,为后来的华蓥山起义积累了宝贵经验,打下了群众基础,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岳池县党史县志办公室
更新时间:2025-07-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