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不少家长带着“小胖墩”孩子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减重中心,忧心忡忡地问:“医生,我家孩子只是有点胖,还是已经算肥胖症了?”这背后,是大家对儿童肥胖问题的日益关注,却也暴露了认知的模糊。今天,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存川教授,为大家权威解读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水平分类,帮助家长科学判断,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
与成人使用简单的体质指数(BMI)不同,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BMI值随年龄和性别变化巨大。因此,国际上通用“年龄别BMI百分位数” 来作为评估的金标准。
计算公式:BMI = 体重(kg) ÷ 身高(m)²
计算出孩子的BMI值后,需要对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年龄别BMI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表格,找到其所在年龄和性别对应的百分位数区间。
王存川教授团队将其分为以下四个关键等级:
| 分类等级 | 判断标准 (基于年龄别BMI百分位数) | 健康风险 |
| 体重过轻| < 5th | 营养不良、发育迟缓 |
| 健康体重 | 5th ~ < 85th | 理想状态,疾病风险低 |
| 超重 (Overweight)| 85th ~ < 95th| 潜在风险期*,需警惕并开始生活方式干预 |
| 肥胖 (Obesity) | ≥ 95th | 高风险期,亟需积极行为干预和医学评估 |
王存川教授特别提醒
“预防远胜于治疗。”孩子的饮食习惯大多源于家庭。父母及家人应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饮食、热爱运动的家庭环境,这是遏制肥胖蔓延的基石。
对于已经进入肥胖范畴的孩子,切勿盲目自行减肥,更不要相信所谓的“减肥神药”或极端节食方法,以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科学评估、专业指导、长期坚持才是安全有效的正道。
更新时间:2025-09-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