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被闹钟唤醒,本应神清气爽,却觉脑袋如裹湿布般昏沉,四肢似灌铅般沉重,连睁眼都费力;排便时,马桶壁总残留难以冲刷的黏腻便痕;刷牙照镜时,发现舌苔白腻如浆糊,舌边呈锯齿状……这些令人困扰的表现,很可能是身体湿气“超标”的预警。
《黄帝内经》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人体正气虚弱时,湿邪便会乘虚而入,成为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
邪湿带来的健康影响
湿邪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可由无形之湿逐渐变为“痰”,痰与湿相互胶结,形成痰湿。
痰湿阻肺,会削弱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使人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咳嗽,甚至诱发哮喘;困阻脾胃,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食欲不振、胃胀、胃痛等消化系统疾病;下注膀胱,会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引发尿频、尿急;阻滞经络,会影响气血运行,增加血管阻力,影响血压稳定,甚至诱发冠心病;入侵关节,与风寒之邪结合,会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长期湿气重还会导致肥胖,这种肥胖往往表现为身体沉重、四肢浮肿,且减肥困难。
四招,帮您告别湿邪
遵循《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的原则,减少生冷、甜腻、辛辣食物的摄入。适当食用薏苡仁、赤小豆、冬瓜、芡实等天然祛湿食材。薏苡仁可煮粥,赤小豆可煲汤,冬瓜则可做成鲜美可口的冬瓜排骨汤。此外,寒湿体质者适当食用生姜、陈皮等温性食材,也有助于温化寒湿。
居住环境要保持干燥、通风,可借助除湿机、空调的除湿功能降低室内湿度。衣物、被褥勤晾晒,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祛湿。雨天出行注意避免淋雨, 回家后及时擦干头发和身体。
适度运动是祛湿的“良方”。选择适合多个年龄段人群的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功法,不仅能疏通经络,帮助祛除湿气,还能扶正固本。也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跑步、游泳、瑜伽等运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避免汗出当风,防止湿邪再次入侵。
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常被忽视,实则二者关系密切。长期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使水湿在体内停滞积聚。需谨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可通过冥想、深呼吸来放松身心,培养品茶、读书、 绘画等兴趣爱好,为情绪“松绑”。
祛湿的“明星方剂”三仁汤
代医家吴鞠通创制三仁汤,由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 竹叶、厚朴、生薏苡仁、半夏等药物组成。方中杏仁入肺经,宣利上焦肺气,“提壶揭盖”,便于水湿下行;白蔻仁芳香化湿,醒脾和胃,能恢复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薏苡仁甘淡渗利,清热利湿,能促使下焦水湿从小便排出。“三仁”合用,宣发肺气、醒脾和胃、渗利小便,分别作用于上、中、下三焦,使三焦通畅,水湿得化。具体配方可根据个体证型进行加减,如大便黏腻、口气臭秽、舌苔黄腻等湿热症重者,可加栀子、枳椇子清热利湿;常有胃口差、消化不良、腹胀等脾胃虚弱症者,可配伍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手脚发凉、大便溏薄等阳虚怕冷者,可加巴戟天温补肾阳。注意,以上方药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更新时间:2025-08-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