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郭婉莹难产,丈夫却夜宿情敌家,出院后她笑着说:该回家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1943年,上海妇产医院,一个产妇在生死线上挣扎。

可此刻,她的丈夫,正与另一个女人共度良宵。

她没有崩溃,而是穿上一袭旗袍,亲自去"接"丈夫回家,这个女人,就是永安百货四小姐郭婉莹。

名门之女与风流才子

郭婉莹出生于1909年,父亲郭标,是永安百货的创始股东之一。

永安,这座矗立在南京路上的商业巨擘,象征着中国民族资本的崛起,郭家资产千万,在当时的上海滩,可谓富甲一方。

郭婉莹自小受西式教育,精通钢琴、英语,还拥有罕见的独立思想。

她的第一任未婚夫,是英国富商艾尔伯德的儿子,门当户对,本该是一段完美姻缘。

当艾尔伯德在一次宴会上,公开宣称"娶中国女人便宜又好用"时,郭婉莹当场解除了婚约。

这一决绝之举,在当时的上流社会,引起轩然大波。

1930年,郭婉莹在一次文人雅集上,邂逅了吴毓骧。

吴家乃是林则徐后人,书香门第。

吴毓骧才华横溢,留学美国归来,在同济大学任教,两人一见倾心,不顾家族阻拦,毅然结为夫妻。

婚后初期,生活宛如童话,在郭婉莹生下长子后,夫妻感情更加融洽。

好景不长,吴毓骧逐渐暴露出花花公子的本性,常借口加班或应酬夜不归宿。

郭婉莹起初选择相信,后来选择装作相信,这是上海滩名媛的处世哲学——婚姻中的裂痕,往往用体面掩盖。

1943年初,郭婉莹怀上二胎,这年的上海,战火纷飞,物资紧缺。

日军占领区内,百姓苟且偷生

即便是郭家这样的富贵之家,也不得不缩衣节食,怀孕期间,郭婉莹常因营养不良,而头晕目眩,但她从不抱怨。

怀孕七个月时,医生诊断胎位不正,郭婉莹需住院观察,随时准备剖腹产。

住院第三天晚上,一位至交好友匆匆赶来,神情凝重。

"婉莹,你得知道真相",好友压低声音,"毓骧正在李寡妇家过夜"。

李寡妇,郭婉莹的旧识,丈夫在抗战中牺牲,战乱年代,一个孤身女人的生存何其艰难。

郭婉莹曾多次接济她,甚至介绍吴毓骧,帮其处理一些法律事务,没想到,恩将仇报。

听闻消息,郭婉莹面色苍白。

没有歇斯底里,没有痛哭流涕,而是沉默片刻,轻声说:"我明白了。"

当晚,郭婉莹血压飙升,引发早产,医生紧急施行剖腹产,手术持续四小时。

此时的吴毓骧,仍在李寡妇家中,浑然不知妻子命悬一线。

旗袍下的反击

手术后第七天,尚未痊愈的郭婉莹,从病床上挣扎起身,命人取来最心爱的那件祖母绿旗袍,细心梳妆打扮。

"夫人,您伤口未愈,不宜走动。"家中老仆劝阻道。

郭婉莹对镜理了理发髻:"有些事,不能等伤口愈合了再做。"

让司机驾车前往李寡妇住所。

那是南市区一栋两层小楼,门口停着吴毓骧的轿车,郭婉莹缓步下车,在好友搀扶下,一步步走上台阶。

她有敲门,而是用随身携带的钥匙——那是吴毓骧的备用钥匙——轻轻打开了门锁。

客厅里,吴毓骧与李寡妇正低语欢笑,突然的开门声,让两人如同触电般分开。

"毓骧,该回家了",郭婉莹站在门口,声音平静,仿佛只是来接丈夫下班。

没有指责,没有哭闹,没有歇斯底里,这种反应,远比任何怒火更具震撼力。

吴毓骧愣在原地,脸上的表情从惊愕转为羞愧,低下头,默默拿起外套,跟随妻子离开。

整个过程中,郭婉莹始终保持优雅从容,没有看李寡妇一眼,仿佛那个女人根本不存在,这种无视,是高级的轻蔑。

回家途中,车内死寂般沉默。

郭婉莹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思绪万千,她知道,自己的婚姻已经走到了尽头,但为了孩子,不能轻言放弃。

从此,吴毓骧再未与李寡妇联系。

表面上,郭家恢复了平静,但内里的裂痕已无法弥合。

吴毓骧愧疚之余,开始沉迷赌,短短两年内,输掉了所有积蓄,甚至开始借。

1945年,抗战胜利,但郭家却陷入困境。

吴毓骧因欠债累累,被债主告上法庭,最终锒铛入狱。

监狱条件恶劣,加上长期酗酒导致的肝功能衰竭,吴毓骧在服刑第三年去世,留下郭婉莹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以及14万元天文数字般的债务。

从千金小姐到劳动妇女

丈夫去世那天,郭婉莹哭了,不是为爱情,而是为命运的无常。

昔日锦衣玉食的永安四小姐,如今成了债台高筑的寡妇。

郭家早已没落,兄弟各自艰难度日,无力相助。

郭婉莹变卖了所有首饰,搬入七平方米的阁楼,开始一针一线还债的生涯。

先是开了一家小服装店,凭借精湛的裁剪技艺,吸引了不少客人,但生意刚有起色,形势变动,私营经济受限,服装店被迫关闭。

1950年代初,郭婉莹主动申请以劳动还债,被分配到郊区参加建设工程。

这位曾经的千金小姐,挑起了沉重的担子——挖鱼塘、修公路、砌砖墙。

手上长满了老茧,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无论多么艰苦的工作,郭婉莹始终保持着贵族般的优雅。

有一次,工地管理员安排她,去清理公共厕所。

郭婉莹二话不说,穿着改良旗袍,拿起刷子开始工作。

同事们惊讶地发现,她清理厕所的动作,如同弹钢琴一般讲究节奏与力度,丝毫不见厌恶之情。

"郭师傅,你这样的出身,做这种活不觉得委屈吗?"一位年轻工友不解地问。

郭婉莹微笑着回答:"劳动最光荣,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通过五年艰苦劳动,郭婉莹还清了全部债务。

这期间,她没有向亲友求助,还坚持自己抚养两个孩子,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准备一天三餐,然后赶往工地,晚上回来后,还要给孩子辅导功课。

1958年,郭婉莹因外语能力出众,被调入区教育局,成为一名英语教师。

这位曾与丘吉尔夫人,同桌共餐的名媛,如今站在简陋的教室里,教导工人子弟学习英语

她的课堂生动有趣,学生们都喜欢,这位端庄优雅的"郭老师"。

1966年,郭婉莹被停职回家。但并未消沉,在家中默默翻译外文资料,保持着英语能力。

1972年,重返教育岗位,直至1982年正式退休。

退休后,海外亲友多次邀请她移民国外,但她都婉拒了。"中国是我的根,无论贫富,我都不会离开。"郭婉莹如是说。

坚韧与优雅:一个时代的缩影

1998年,89岁的郭婉莹安详离世。

遵照她的遗愿,家人将她的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机构。

她生前留下遗言:希望自己,最后能为社会做点贡献。

郭婉莹的一生,从千金小姐到劳动妇女,从饱受背叛到独立自强,射出一个时代的变迁与女性的觉醒。

与张爱玲、宋氏姐妹等名媛相比,郭婉莹的故事显得平凡却更具力量。

张爱玲以文学逃离现实,宋氏姐妹以婚姻攀附权贵,而郭婉莹则选择了直面困境、自力更生。

有人质疑郭婉莹当年为何不离婚,认为她过于软弱。

可在那个年代,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单身女性,面临的困境远比想象的严峻。

也有人认为郭婉莹的故事,是对封建婚姻的无奈屈服。

但细究其一生,即使在最艰难的岁月,她也从未向命运低头,而是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性的力量。

如今,郭婉莹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

在物质至上的当代社会,她的经历提醒我们:真正的贵族气质,不是来自财富与地位,而是来自内心的修养与坚持。

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保持自己的尊严与优雅,才是宝贵的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4

标签:历史   情敌   丈夫   寡妇   永安   名媛   伯德   旗袍   千金小姐   优雅   上海滩   婚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