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期间大汉四川军政府主要职官及川军建制一览(1911年末)

1911年11月27日,四川保路运动催生的军政联盟——大汉四川军政府宣告成立,蒲殿俊(立宪派)、朱庆澜(原清军将领)分任正、副都督,正式终结清廷自1644年入关以来对四川的统治。但军政府在成立初期便政局不稳,12月8日巡防营兵变爆发,乱军焚掠成都商业核心区,蒲、朱仓皇出逃。军政部长尹昌衡借机掌控新军平定叛乱,联合保路同志会领袖罗纶重组政权,建立同盟会、立宪派与军方的三元共治架构。1912年2月,经月余谈判,成都军政府与重庆蜀军政府合并为中华民国四川都督府,尹昌衡出任正都督,最终完成全川统一。

都督 尹昌衡,同盟会成员,四川武备系核心人物

副都督 罗纶,四川立宪派骨干,四川保路运动实际领导人。

外交部部长 杨庶堪同盟会重庆支部主要负责人

盐政部部长 邓孝可,立宪派代表,保路运动中任《蜀报》主笔,主张温和改革。

交通部部长 郭开文,清末留日学生。

实业部部长 廖治,实业救国倡导者。


司法部部长 覃育贤,法学背景出身。

学务部部长 曾培,新式教育推行者。

财政部部长 董修武,同盟会成员,主持田赋改革与军需统筹,兼管行政中枢。

民政部部长 龙灵,地方治理实务派。

总务处总理 董修武

军事巡警总部总监 杨维,成都治安主官。

军务部部长 周骏,四川人,四川武备系头目,护国运动期间短暂督理四川军务。

参谋部部长 王祺昌

川西宣慰使 颜缉祐

川北宣慰使 张澜

上川南宣慰使 陈希曾

下川南宣慰使 李德芳

川边宣慰使 黄籀青

辛亥革命初期的军队改编‌

1911年11月成都独立后,军政府以‌陆军第十七镇‌为基干改编为‌四川陆军第一镇‌(后称师),统制官‌宋学皋‌(同盟会成员,武备系)留任。下辖:

‌第一标标统 龙绍伯‌:原第十七镇主力,驻防成都皇城;

‌第二标标统 赵南森‌:驻防川北,扼守陕甘入川通道;

‌第三标标统 林德宣‌:控制川南叙府(今宜宾),防范滇军渗透;

第四标标统 吴栋臣‌:驻防资州、内江,拱卫成渝交通线;

‌骑兵标标统 蒋隆棻‌、‌炮兵标标统 唐廷牧‌:直属军政府,承担机动作战任务。

同期整编川西保路同志军及旧巡防营,组建‌四川陆军第二镇‌,统制官‌彭光烈‌(同盟会成员,武备系)。该镇兵员混杂,纪律松散,主要负责镇压地方匪乱及旧官僚势力。下辖:

‌第五标标统 孙泽沛‌(原温江同志军首领);

‌第六标标统 吴庆熙‌(崇庆州袍哥领袖);

‌第七标标统 张达三‌(郫县民团指挥);

‌第八标标统 侯国治‌(前清巡防营管带)。

军政府在川西北地区整合松潘、茂县土司武装与巡防军残部,组建四川陆军第三镇,统制‌官 孙兆鸾‌(武备系)。该镇依托茶马商税维系军饷,借岷江峡谷险隘自成割据,名义隶属军政府,实为半独立状态。下辖:

‌第九标标统 朱宪文‌(松潘汉军军官);

‌第十标标统 刘赞廷‌(理番厅藏族头人);

‌第十一标标统 舒龙甲‌(旧边军将领)。

第四镇为新增编主力部队,其兵力源于滇军旧部整合及川军新编武装,统制官 刘存厚(同盟会成员,武备系)。下辖:

‌第五标标统 陈凤昌‌(同盟会员);

‌第六标标统 向树荣‌(蜀军敢死队队长);

‌第七标标统 罗雨帆‌(川东袍哥舵把子);

‌第八标标统 曾菘生‌(旧巡防营军官);

‌炮兵标标统 赖心辉‌(后为四川军阀重要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历史   川军   辛亥革命   职官   大汉   年末   政府   同盟会   军政府   武备   部长   巡防   立宪派   都督   成都   松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