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冷知识|古人如何放假?老祖宗的假期有那么长长长长长…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又到了五一小长假。

很多人好奇,“劳动节”那究竟是劳动的节日、还是休息的节日?答案:是咱们劳动者休息的节日。

千万别小看五一劳动节,在古代,劳动人民是压根没有自己节日的,放假?那是官员等少数群体的专属特权。

当现代社畜含泪敲键盘吐槽假日太短车票难抢时,如果古人穿越回来,一定会拿扇子含泪敲我们脑袋:身在福中不知福,You see see,在我们古代上班有多卷?

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古人是怎么放假的:哪个朝代的牛马“福报”最多?哪个朝代最方便“躺平摸鱼”?哪个朝代能放120多天“带薪年假”?

一、“牛马制”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的文献有限,尤其是秦朝以前的资料更是稀缺,休假制度也无从考证,但我们依然可以从史料中搜寻出一些蛛丝马迹。

例如《三国志》记载,西周时期已形成了官员“五日一朝”制度,也就是“上五休一”,跟我们今天的单休差不多,可谓是“星期制”的鼻祖了。

再如,战国时期已经有了丧假的雏形,《居延汉简》记载官员父母去世可以申请“宁假”,大概有36天,古人重视孝道和繁琐礼节,一个月丧假估计勉强够用。

到了秦朝,“告归制度”出现,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事假,官员因私事可申请“告归”,《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任亭长时“常告归之田”,请假回家干农活。

后来刘邦登基后,许多制度其实还是沿袭秦朝,包括考勤制度

秦朝虽是个短命王朝,但为后世开创了很多制度规范。

五百年战乱刚刚统一,就跟新公司一样百废待兴,规章制度都得从0到1摸索制定,法家思维讲究个严刑峻法,加上嬴政和李斯都是工作狂,一个审批文件到大半夜,一个忙到午饭都顾不上吃。

大秦皇帝和宰相,就像董事长和CEO,都是狠抓考勤的主儿。

但先秦时代大多朝代,爵位官位是世卿世禄,子承父业的世袭制,当官既是职业、也是生活,上下班界限模糊,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公司就是我家,老板就是爹妈,放不放假的,也无所谓了。


二、“周末制”汉朝:

现代史学界普遍的观点是,我国的休假制度起源于汉朝。

因为在汉朝,官员“做五休一”的制度,第一次被官方正式确立了下来,并形成一种长期固定的出勤制度,加上汉朝统治时间有足足400年,不会像前朝一样亡个国换个皇帝,假期制度就又改了。

汉朝官员每工作五天放假一天,这个假期称为 “休沐”,为啥叫“”?

沐,是指洗头发,《史记》记载:“每五日洗沐归谒亲。”也就是说,亲爱的皇帝陛下每五天放假一天,让你回家洗头发,顺便看看婆娘和娃们。

在古代,洗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一是烧热水困难,古代全靠柴火烧水,城市家庭要买薪买炭,跟我们今天的燃气费一样,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二是古人头发很长,那时没有吹风机,洗完了不容易干,湿着就容易生病,在古代一次感冒,可能就能要了命;

三是汉朝官员上班是“寄宿”制,也就是5天班吃住都在衙门,“公司”哪有地方给你洗头,五天不出油才怪了,冬天那还好点,夏天头发都是馊的了,古代又没有洗发水护发素的,皂角之类的去油效果一般。

所以,五天休一天,就是让你回去好好把自己收拾干净了,这既是一种职场福利,更像是一种商务礼仪。

《汉律》规定:“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洗头这件事都写进法律了,这可是头等大事,毕竟官吏的形象就是官府的形象,顶着一头鸟窝上班,那老百姓笑话的可不是你的发型,那是皇帝陛下的脸面。

除了“周末”外,汉朝的节日福利明显多于前朝。

西汉宣帝时规定,每年夏至、冬至放假5天, 伏日(三伏天)、腊日(除夕)、岁首(元旦)都会放假3天,赶上皇帝诞辰、孔子诞辰,额外再放3天假。七七八八的加在一起,汉朝官员每年的假期,也有80多天

此外,汉朝的探亲假也很人性化,如果工作地离老家两千里以上的,每两年可探亲一次,每次80天假期。不过考虑到古代那个交通,估计一半时间都花在赶路上。

更令人惊讶的是丧假制度,《后汉书》记载,官员父母去世可休假3年,是的,你没看错,古人守孝3年,就会放假3年。

这么大吸引力的丧假福利,诱惑了一些人铤而走险,谎称父母去世,请假在家摸鱼,一摸就是三年,最后逼得导致《汉律》严厉规定"诈称父母丧者,斩。"

因为请假丢了性命,这大概是史上最硬核的考勤制度了。


三、“黄金周”唐朝:

大唐万国来朝,国富民强,社会开放,民族自信,自然在休假上也无比豪横。

首先,唐朝把前朝“做五休一”制度改为“做十休一”,十天为一旬,休息这天称为“旬休",旬休制一直沿用至宋朝。乍一看休息日变少了,实际上唐朝人可开心了。

先别急着骂,唐朝人的“周末”是变少了,但是他们“法定节假日”更多了,大唐的休假制度堪称“神仙模板”:

唐朝人比我们提前一干多年发明了“黄金周”,《唐六典》记载,唐玄宗时代,元旦和冬至,放假7天(划重点,不用调休!),寒食节连着清明节放假4天,中节、夏至、腊八各放假3天,立春、立冬放假1天,四月初八浴佛节等宗教节日,统统的放假。

到了武则天时代,女皇大笔一挥,继续加码:公务员手册《假宁令》规定,春节、清明、冬至各放7天 ,中秋、夏至放假3天,元宵节、中元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都会放假,加上每月3天的"旬休",唐人全年“法定节假日”达110天

节气日不是节气日,那是唐人的节假日;

腊八节不喝腊八粥,那是唐人的黄金周。

此外,大唐皇帝多开明豁达,领导批假眼睛都不眨:

听说府上公子满12岁了,给你放假3天,回去摆宴,记得叫朕吃席!

你要结婚了?啥,又纳妾?来,拿着朕的大红包,给9天婚假,够不够?

听闻爱卿父/母去世,朕心甚痛,准卿丧假3年,这是请假条,好好守孝。

世界那么大,你想去看看?朕批准了!去,好好看看朕打下来的江山!


四、“外企”宋朝:

温馨提示:如果要穿越,一定去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生活最舒服的朝代,各种假期不仅种类多,而且时间长,皇帝心情好还随机给你放“盲盒假日”。

比如,前朝过年五天假期,人家大宋皇帝看都不带看的:给朕放二十天,不,三十天,让外国人看了,还以为我大宋放不起呢。

所以宋朝的上班族,差不多农历年二十九开始放春节假期了,文雅一点的说法叫作“封印”,意思就是大老爷的官印封起来了,窗口暂停办理业务,有啥事年后再说!

一般啥时候上班呢?

差不多要等到过完元宵节,大年二十官员们才陆陆续续回到工作岗位上,这个就叫做“开印”,堪称古代版的寒假,还没作业。

大宋皇帝有钱,打仗可能不太行,但做赚钱是一把好手,根本不差你加班创造那仨瓜俩枣的经济价值。

甚至,宋代皇帝没事就琢磨着怎么放假,怎么给员工谋福利,都快把各种假期玩出花来了:春节、寒食、冬至各放假7天,元宵5天,上元、夏至、中元各3天,立春、洁明各1天,每月例行放假3日……到宋神宗时,每年光法定节日假就有76天

此外,宋朝皇帝没事还喜欢给你开个“盲盒”放假:比如赵匡胤的老爹去世,皇帝无心上班,全国放假7天;宋仁宗的母亲过生日,全国放假3天,Happy birthday to 太后;宋真宗自导自演了一出“天书降世”的戏码,都把每年正月初三定为天庆节,放假5天庆贺庆贺。

更任性的是请假理由,简直五花八门,皇帝不仅秒回审批,甚至还想多批给你两天假,比如官员不想值夜班,就在请假条上写“腹痛不安”,今晚吃坏肚子啦,就能回家睡大觉去了,简直就是宋朝男版的大姨妈假……

有学者统计,宋朝五花八门的各种假期加起来,得有124天之多! 难怪苏轼在《水调歌头》里感慨“今夕是何年”,或许正是放假太久忘了工作日。

大宋皇帝的每日三省吾身:我大宋缺这点工资吗?这班是非上不可吗?今天就不能放个假吗?

我们再思考一下,为啥北宋的官员,这么舒服这么多假?

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人员太多,一个人的活,三个人干,拿九份工资,能不舒服吗。

为啥要招聘这么多员工呢?从根子上来说,还在于赵匡胤不信任下属,担心他们有了权力就造反,所以就想了一个好办法:分权。

比如,宋朝皇帝为了不被宰相分权,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

前朝是一个宰相府,在宋朝是相互独立的5套班子:东府、西府、三司;

前朝一个宰相,宋朝也是五个:宰相、枢相、3个计相;

宰相本身,又被分为正宰相、副宰相。

也就是说,前朝一个宰相干的活,宋朝10个人干,大家每天辛苦5分钟,就完成当天的KPI了。

赵匡胤把大宋权力结构,从“金字塔”变成了“九宫格”,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公司管理更扁平化,董事长兼CEO带领十几个项目经理。

而且在宋朝不仅假期多,各种福利拿到手软:

上班时有工资,休息有补贴费,干完活有奖金,日常餐补车补,月终奖年终奖优秀员工奖,大小节日给过节费,最离谱的还有出差费、服装费、车马费、仆人费、茶饮补贴、取暖补贴、岗位补贴……

你能想到的、不能想到的花费,皇帝都给你打到工资卡了。

以宋朝正七品县令的俸禄为例,这么个小小的芝麻官是吧,月薪30两白银,按当时的大米价格购买力计算,大概相当于今天的10万块钱,一个县令都年薪百万,更别说那些王公大臣们了。

钱多事少离家近,老板开明同事nice,在大宋职场打工,简直比外企还外企。


五、“内卷”元明清:

宋朝是中国古代牛马们最后的狂欢,因为元明清皇帝会教你: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在元明清三朝,皇帝都是清一水的严抓考勤,官员们10天休息1天的旬假,一度都被取消了,用忽必烈的话就是:放什么假,工作不就是休息吗?一年给你们16天假还不够吗?

明朝推翻了元朝,但假期依然少得可怜,明朝《古今事务考》中记载:“国朝正旦节(元旦)放假5日,冬至3日,元宵10日。"元宵节假期后来也 在明孝宗时被取消了。

和唐宋动辄100多天假期相比,明朝每年的假期,只有可怜的20天

就这20天,还得看皇帝的心情。比如在朱元璋时代,这位洪武爷不仅自己是个工作狂,还要求员工也要跟他一起996,最恐怖的是,有时一年只放3天假,只要卷不死,就往死里卷,这是诸位爱卿的福报。

到了清朝,看起来是引进了西方的“星期天”制度,但奈何皇帝布置的作业太多太多,搞得底层官吏不得不周日加班写奏折,不然周一早会上,老板让你演示PPT可就懵逼了。

说实话,元明清也有不少勤勉的皇帝,但3个王朝的结局依然是个悲剧,或许古人早已告诉我们:无效的内卷不能产生生产力。


纵观古代官员假期长短的变化,不难发现一个规律,假期期制度始终与所在时代的文明同频共振:

汉代“五日一候”对应二十四节气,唐代田假配合春耕,宋代“天祺节”祭祀农神,连元朝“腊日休假”也暗合游牧迁徙节奏……这些镌刻在时间里的智慧,构建了中华文明独特的生命韵律。

今天,我们的五一小长假,是一种放假给劳动人民自己的节日,而不是像古代一样,只有官吏阶层才能享受的特权,人人皆可享受假期,这才是人类文明最大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5

标签:历史   老祖宗   古人   假期   知识   宋朝   皇帝   制度   官员   汉朝   宰相   前朝   丧假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