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的孩子,体内早已堆满垃圾!千万不要再补了

儿童抽动症,这种西医看来很难治疗的疾病。在中医看来,不过是阴阳的失调,就像身体里有一股邪热无法宣泄,便以各种动作表现。

这股热邪从哪里来呢?

1.情志化火

孩子学习压力大、家庭氛围紧张、受到惊吓或过度批评、长时间玩电子游戏等,都会导致情绪不畅。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长期情志不遂,会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通,久而化火,形成肝火。

2.积食化热

孩子过食肥甘厚味,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食物停滞在中焦,形成食积,食积日久就会郁而化热。

体内热邪炽盛,耗伤津液,使得筋脉失于濡养。同时,热邪会扰动肝风,使肝风妄动。筋脉受热邪的煎灼和肝风的扰动,就会出现不自主的、急促的肌肉抽动。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则案例:

11岁男孩,半年前因期末考试压力大,开始出现不自主挤眼、咧嘴,后逐渐发展为耸肩、清嗓子,喉中时有咯咯声

问诊了解到,患儿喜食炸鸡、汉堡,睡眠不安,翻身多,说梦话。大便偏干,2-3日一次,小便黄。

刻诊: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辨证:肝郁化火,痰热扰心。

方法:清肝泻火,化痰熄风,宁心安神

开方:当归、龙胆草、栀子、大黄、柴胡、白芍、陈皮、茯苓、竹茹、枳实、钩藤、僵蚕、远志、石菖蒲。

半个月后,患儿大便通畅,每日一行,睡眠安稳,挤眼、清嗓子减轻。

一个月后:患儿诸症大减,面部抽动消失,偶有耸肩、清嗓子。

继续巩固一个月,患儿上述症状未再出现,随访未见复发

总结:

案例中的患儿是情志和饮食因素导致肝火与痰热这类实热邪气,进而引动肝风引发的抽动症。调理以清泻实热为主,直折其火势,火去则风自灭。待热邪清除后,再转向调理体质,抽动动作自然就消失了。

方解:

当归、龙胆草、栀子、大黄——清泻肝火,导热下行;

柴胡、白芍——疏肝解郁,柔肝缓急;

陈皮、茯苓、竹茹、枳实——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钩藤、僵蚕——平肝熄风,止痉;

远志、石菖蒲——化痰开窍,宁心安神。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养生   体内   垃圾   孩子   肝火   竹茹   熄风   石菖蒲   僵蚕   枳实   筋脉   白芍   柴胡   远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