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泡芙
编辑|江娱迟
你有没有过这种“双标”时刻?刷到明星穿着高定拍的品牌广告,画面美到能当屏保,你手指却比风还快地划走。
可刷到个素人举着奶茶吐槽“这预制菜卖几百块,当我冤大头呢”,你反倒停下来敲键盘:“太对了!我上次也踩坑了”,还顺手转发给闺蜜吐槽半天。
明明西贝花了六千万做营销,是前十年的“高配玩家”,明明花西子请了顶流带货,曾是“姐妹之友”,可罗永浩一句质疑、李佳琦一句失言,就把这些“精致包装”戳得稀碎。
那么,为啥砸钱堆出来的声势,敌不过一句真实的情绪表达?
以前咱总觉得,品牌只要砸钱,就能把“靠谱”俩字焊在身上,请顶级顾问做视觉系统,花大价钱铺地铁电梯广告,编个感人的品牌故事,跟给品牌穿了层金盔甲似的,稳稳当当!
就像西贝,前十年在营销里算“高配玩家”,光给华与华的咨询费就花了六千万,换谁看都觉得“这打法没毛病”。
可罗永浩一句“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直接把这层金盔甲敲碎了!网友跟着起哄“没人愿意花几百块,让一岁娃吃两岁的西兰花”,瞬间把西贝的“高端”包装撕得稀碎。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就是网红怼大品牌,蹭热度嘛”,可你细想:为啥大家宁愿信一个人的吐槽,也不信品牌花几千万打造的形象?
因为年轻人早不吃“形式主义”那套了!你花钱请明星代言,我觉得“跟我没关系”,你把门店装得跟宫殿似的,我觉得“离我太远”。
反倒是素人的一句真话、一个真实的用餐视频,更能戳中我。就像花西子,以前多少人喊“姐妹之友”,结果李佳琦一句“工资没涨找自己原因”,大家立马转身。
不是79元眉笔贵,是品牌没把消费者的尊重当回事啊!你看,再多的钱,也换不来一颗被重视的心。
有人可能会抬杠,买东西看的是质量、是性价比,扯什么情绪价值?虚不虚啊!可你真的没被情绪打动过吗?
就说蜜雪冰城那事儿,今年315被曝出用隔夜柠檬,卫生还不达标,按以前的逻辑,这品牌早该被骂到下架了吧?
结果呢?网友不仅没追着骂,还花式“护短”,雪王不嫌我穷,我不嫌它隔夜、几块钱的柠檬水,还要啥自行车,甚至把“雪王”做成梗图、编段子,硬生生把一场危机变成了“反向营销”。
为啥?因为蜜雪冰城早把“情绪”种在大家心里了啊!它卖的柠檬水、冰淇淋,都是几块钱的平价货,让学生党、打工人觉得“这是咱老百姓能随便买的牌子”,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贵族品牌”。
这种“接地气”的感觉,就是情绪价值,你把我当自己人,我就护着你。
再看星巴克,不就是杯咖啡吗?可它会在杯子上写你的名字,哪怕偶尔写错,你也会笑着拍张照发朋友圈。
为啥?因为你觉得“它看见我了”,不是把我当流水线上的订单,而是当一个有名字、有情绪的人。
反观有些连锁餐饮,点单、取餐、走人,全程没一句多余的话,你吃完整顿,连这家店的名字都记不住,不是它味道差,是它没给你任何“被在意”的情绪。
你看,关键时刻能护着品牌的,从来不是多贵的广告,而是用户心里那点“暖乎乎”的情绪,情绪这东西,看着虚,却是最硬的护盾!
还有人会担心,品牌把传播权给用户,万一有人瞎改、乱吐槽,毁了形象咋办?可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火的品牌,全是“敢放权”的?
蜜雪冰城那首“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旋律简单到像儿歌,可用户把它玩出了花,有改编成摇滚版的,有跳着舞唱的,甚至有做成鬼畜视频的。
品牌没花钱推,全是用户自发传播,结果全国老少都知道“雪王”了,要是蜜雪冰城像某些高端品牌那样,怕“形象受损”,严禁用户二创,这歌能火到街知巷闻吗?
反观那些“端着”的品牌,把话语权攥得死死的,官方发的物料精致到挑不出错,可年轻人根本不买账,你不让我参与,我凭啥帮你传播?
就像你跟朋友相处,总端着架子,朋友能跟你走心吗?品牌和用户也是一个理,你把传播权交出去,让用户觉得“我能跟品牌一起玩”,才会有人主动帮你说话、帮你扩散。
星巴克写名字也是一个理,它没规定“必须写对”,反而允许偶尔的小失误,这些小失误不是错,是让用户觉得“我参与进来了”,是“我和品牌的小互动”。
你看,不是放权会出事,是不放权才会被用户抛弃。
这件事也让我们知道,那些还在砸钱搞广告、端着架子的品牌,早晚会发现,几百万的地铁广告,不如素人一条吐槽视频,打磨几年的口号,不如一句“我懂你”。
懂得蹲下来,跟用户走心的品牌,哪怕偶尔犯错,也有人愿意伸手拉一把。
下一个十年,品牌的考题从不是“花了多少钱”,而是“暖了多少心”,你说,你家品牌能让用户想起时,嘴角轻轻上扬吗?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