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所谓的丧偶女子也被称之为寡妇,无论是在古代医疗条件不发达和现代社会,这都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但由于古代都是要立贞洁牌坊的,所以说寡妇一般都不能出现再嫁的现象。如果选择再嫁的话,一定会受到周围人的指责与唾骂,如果是偷偷摸摸的情况下有可能被族人浸猪笼。所以说古代的寡妇一般都会选择自己过,而不是重新找个男人再把自己嫁出去。
一、寡妇的社会地位
现代社会的寡妇一般都是在已婚期间丈夫去世,自己一个人过的。而在古代社会,也是如此,有些寡妇年纪很大,已经是五六十岁,而也有的才刚刚十七八岁的年轻寡妇。而在旧社会的时代,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对于女性来说是不公平的,而古代裹脚的恶习就是针对与女性的一种极端表现。
而如此残酷的风俗习惯,在那个年代被人们称之为美,将女性的脚趾已经裹到掰弯骨折,而那正是那个男尊女卑时代的标志性产物。尤其是到了明清时代,律法极其严格,在这个时代是对于女性最不友好的。丧偶的女子天生就受到他人的歧视,先不说改嫁,就是与其他男子有任何的身体接触,都会受到周围人的唾弃。
如果有人将你告到官府的话,你还有可能受牢狱之灾。而那些丧夫的寡妇来说,他们也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毕竟死去的是他们的亲人。他们丧夫以后,便不能像正常的女性一样,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每天的日子都是受到他人的歧视,生活非常煎熬。
在那个时代也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拘泥于周围人的看法和风俗礼教,虽然说他们的勇气是值得钦佩的,但在当时这是很少的一部分人才敢做的事情。他们作为污浊的封建社会的一股清流,需与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进行抗议和斗争,虽然说最后的失败了,但是勇气永远被世人所钦佩。
那些勇于追求自己幸福的女性,好一点的是受到周围人的唾弃,而在有些老士族中,则会被浸猪笼淹死。而过去的封建礼教也不过是为了束缚女性的思想,作为约束女性的一种工具。在古代如果想控制一个人,能否控制住他的思想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过去通过不让女子学习读书来固化他们的思想,让封建礼教更好的约束他们,这样更有利于巩固中央政权。
二、周围的谣言
有句老话说的好,杀人诛心,有时候最致命的武器往往不是能见血的刀,而是锋利的语言。尤其是在古代,邻里街坊的风言风语就能把一个人把好人说成坏人,周围人的唾沫星子能把人淹死。而这种谣言是致命的,他对人的伤害力往往比律法更加严苛,因为他无时无刻不传到你的耳朵里,刺痛你的心。
别人用语言将你固化成某一类人,而你将作为那个词的代言人。你为了改变那个词语,就必须按照别人的话来进行生活,慢慢的也就活成了别人想要的样子,却迷失了自己。
俗话说得好,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在古代脸面是人最重要的东西。只要自己有了一点不检点的举动,就会被他人所谣传,一传十十传百,周围的人全都知道,如果改嫁也会受到婆家的歧视,受到丈夫的冷言相对。
也许一个人过所带来的孤独是可以忍受的,但是谣言对心理上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大部分的寡妇通常会选择默默的度过一生,将自己的委屈埋在心里,只为受到周围人的夸奖。那个封建礼教约束的时代下,个人的对错并没有什么意义,只为了让自己活得更有颜面一些。
近现代也有许多的学者,思想仍旧停留在封建思想的腐化下,大名鼎鼎的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道:“男人本来大半可以做圣贤的,只可惜都毁在了女人手里”,批判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而是在过去女性受欺负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在如今社会的不断发展,文明不断进步,女性的地位逐渐提高,之前那些封建陋习也被摒弃。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