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预言成真?2026年,手握存款的人,或将面临三大挑战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2017年当马云说出“未来房价如葱”这句话时,全网一片哗然和嘲讽。

那时,北上广深的房价节节攀升,郑州、石家庄等城市的楼盘一开盘就被抢光,开发商拿地速度比盖楼还快,炒房客彻夜排队,银行甚至推出“房贷绿色通道”。

所有人都相信买房稳赚不赔,觉得马云的话不可能应验。

然而时间证明了马云的远见,截至2025年,全国平均房价已经从2021年的历史高位下跌了超过30%。上海内环房价从每平米十万元跌到六万出头,许多家庭辛苦攒下的首付款在市值上直接蒸发。

但很多在房价高点没有买房的人,可别高兴太早,资本的大手无处不在,普通人想守护好钱包,还要面对接踵而来的“三大挑战”。

这三大挑战究竟是什么呢?

钱袋子将面临的三大挑战

第一个悄然逼近的挑战,就是我们钱袋子的“隐形缩水”。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把钱存银行,吃点定期利息,是大多数普通人最踏实的选择。

可如今,这份踏实感正在被不断下调的利率稀释,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住户的人民币存款增加了14.26万亿元,总余额达到了惊人的151.25万亿元。

这个数字背后,不仅是家家户户的生活更富裕了,还透露出一种迷茫和不安,大家不敢消费,更不敢轻易投资。

这种不安并非空穴来风,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已经降至历史低位,从2024年一季度的1.54%,一路微降至四季度的1.52%。

银行也要生存,息差收窄的压力,最终会传导到我们每一个储户身上,多家银行已经陆续调降了存款利率,而且这个趋势很可能在未来几年持续下去。

这意味着,如果你只是把钱放在银行,它的购买力会随着时间流逝,在通货膨胀的侵蚀下变得越来越“薄”过去那种靠利息跑赢基本生活开支的日子,也正在渐行渐远。

食品价格的上涨对中低收入家庭的影响尤为明显,因为他们的食品支出占比较高,通胀带来的生活压力感受也更为真切。

如果说存款利率下行是温水煮青蛙,那么第二个挑战投资市场的剧烈波动,则更像是惊涛骇浪。

如今许多意识到存款会“变薄”的人,开始勇敢地从银行的“舒适区”跳出来,试图通过投资理财来实现财富增值,但迎接他们的往往不是财富增长的喜悦,而是资产蒸发的残酷现实。

以A股市场为例,仅仅在2024年上半年,总市值就蒸发了近2.76万亿元,按照当时2.2亿股民计算,相当于人均亏损约1.26万元。

就连曾经高调入市的《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也在炒股一年后公开承认,70万本金亏损了超过7万元。

这并非个例,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A股有超过4500只股票下跌,其中跌幅超过50%的就有273只。

基金市场同样未能幸免,许多曾经被追捧的明星基金也出现了大幅回撤,我国基金市场长期以来偏重散户,投资者超过1亿,但人均投资额仅有2万元左右,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

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里,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人很容易陷入“追涨杀跌”的恶性循环,最终成为被收割的“韭菜”。

那么不投资,去创业总可以吧?自己当老板,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便引出了第三个,也是最为严峻的挑战,创业环境的“九死一生”。

近年来,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从2019年到2023年,累计为小微企业减免税费超过5万亿元,然而宏观政策的扶持,并不能完全对冲微观层面的经营困境。

特别是对于普通人而言,投身创业更像是一场豪赌,房地产行业的快速下行,带来了巨大的溢出效应。

这个行业体量巨大,关联着上下游众多产业,它的降温会直接导致建材、家居、家电等行业需求下滑,并对整个就业市场,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就业造成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变得更为谨慎,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许多怀揣梦想的人投入全部积蓄创业,结果不到半年就因无法回本,只能将设备抵押给供应商,惨淡离场,这正是无数创业者的缩影。

而且在商海中,有时让你的“小船”翻车的甚至不是同行。

就像方便面厂还在琢磨如何改良口味时,外卖平台已经“掀了桌子”,出租车公司还在计算抽成时,网约车用技术和补贴改变了整个市场。

而对于缺乏资本、资源和抗风险能力的普通创业者来说,成功之路异常艰难。

面对利率下行、投资高风险和创业艰难这三大挑战,普通人的财富之路似乎变得异常崎岖,难道我们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血汗钱缩水吗?

当然不是,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过去那种闭着眼睛买房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正如一些财富规划专家所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必须转变思维,未雨绸缪。

如何守护好自己的钱包?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资产”的定义。

当金融资产和不动产的增值逻辑发生改变时,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真正能抵御风险的“硬资产”,这不仅仅是指黄金这类传统的避险工具,更包括我们自身的技能、健康和认知。

有家长开始减少给孩子报昂贵的补习班,转而投资于体育、语言等能伴随一生的“硬技能”,这正是一种极具远见的投资。

其次对于家庭资产的配置,必须进行更为审慎和多元化的规划,过去那种把所有鸡蛋放在房地产一个篮子里的做法,风险极高,现在,我们需要像专业的财富管理者一样,思考如何进行资产隔离和风险分散。

虽然对普通家庭而言,设立复杂的家族信托可能不太现实,但这种“隔离风险”的思维至关重要。

例如合理规划家庭成员间的财务关系,避免因一人的债务问题而拖垮整个家庭,在做任何重大投资决策前,都要充分评估其最坏的可能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持续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未来的世界,信息会更加泛滥,机会与陷阱并存,只有那些能够穿透迷雾、看清趋势的人,才能守护好自己的财富,与其盲目听信所谓的“专家”去追逐下一个风口,不如静下心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找到适合自己的财富路径。

马云那句“房价如葱”的预言,或许不仅仅是对一个行业趋势的判断,更像是一声警钟。

它提醒我们,任何被过度吹捧的资产泡沫终有破灭的一天,当房地产这艘巨轮缓缓减速,我们不能只是站在岸边庆幸,而应该立刻警觉,审视自己脚下的小舟是否足够坚固,能否抵御接下来一波又一波的经济浪潮。

2026年,或许将是一个分水岭,那些能提前布局、稳住心态、并对自身和家庭资产做出理性规划的人,才能在这场时代的变局中,真正守住自己的钱包。

信息来源:

烟台在线2025.07.29《惊爆!马云“房价如葱”预言或迎数据力证:6亿栋楼对14亿人,楼市要变天?》

中国质量万里行2020.08.14《马云曾说过未来房价如葱,还预期将来这三个行业比房地产还赚钱》

新华网2025.01.14《2024年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8.09万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1

标签:财经   成真   存款   马云   房价   资产   财富   普通人   银行   家庭   息差   市场   风险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