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最新潜规则:你发的每条朋友圈,都在出卖你

近期,微信更新了一个新功能:

朋友圈可以在评论中发表情包,或者直接从相册上传照片。

很多网友都很激动,纷纷表示:赶紧给朋友发一个!

今年,微信派曾发过一项数据:

每天有 7.8 亿用户进入到朋友圈,并有 1.2 亿用户发朋友圈。

这几年这个数据一直较为稳定。

朋友圈,依旧是很多人发表心声、记录当下的平台。

正如山本耀司曾说: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而每一次表达、记录和互动,都在无形中暴露了我们的状态。

“出卖”了你的真感情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中,男主谢之遥某天被鱼刺卡住喉咙。

他让医生把鱼刺拿出来后,对着鱼刺“咔嚓”一声拍了一张照片,并将其分享到了朋友圈,附文:扁桃体上卡到了一根巨大的鱼刺。

如此大费周章,只为了心爱的人许红豆能够看到这条朋友圈,然后多和自己说说话。

很多朋友都给谢之遥点了赞,但他一直在划拉屏幕,看到许红豆没有点赞,他倍感失落。

没想到没过多久,许红豆就打来电话表示关心。

他欣喜若狂,被鱼刺卡过喉咙的不适感,早就被他抛到九霄云外了。

两人借此机会谈天说地,感情也升温起来。

最后,谢之遥还表示:“那以后,多联系。”

许红豆“嗯”了一声,两人不约而同地笑起来,空气中都是甜蜜的泡泡。

朋友圈里,我们可以用感叹号强调自己开心,可以用各种表情包吐槽生活的不易,可以暗戳戳地写下隐晦的文案,等心爱之人来点赞……

在这里,我们的情绪变得更加自由。

我们会给爱人、亲人、朋友等秒赞秒评,也会屏蔽那些我们不喜欢之人的朋友圈。

人是感情的动物,我们在朋友圈里关心他人,体贴他人,同时也收到了同等的爱与尊重。

这种能量的传递,让我们衍生出无限力量和勇气。

哪怕肩上是沉重的负担,在亲朋好友那里,我们依然能看到一整片星光。

“出卖”了你的心态

“菜场女作家”陈慧在45岁那年,决定暂时不卖菜了,而是跟着养蜂人,辗转各地,体验追花养蜂的全过程。

一路走来,艰苦万分,但她却自得其乐。

睡在简陋的帐篷里,因为水源稀缺,洗澡往往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也曾遇到十级狂风,被蜜蜂蛰是家常便饭,重型货车飞驰而过的声音让她彻夜难眠,时常出没、爱咬人的各种虫子,让她不得不时刻警惕……

但她会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苦中作乐的模样,朋友们都非常担心她,她却把其中的酸甜苦辣,化为笔下丰富的素材。

她曾分享道:

“一只慌不择路的蜜蜂立即把全部的怒气发泄到了我的下嘴唇上。

剧痛过后,下嘴唇很快红肿鼓胀。

于是乎,我没花一毛钱,就充分体验到了医美丰唇的效果,拥有了电影《东成西就》中梁朝伟的同款香肠嘴。”

这实在让人忍俊不禁,朋友们都点赞她的好心态:

“你好乐观,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朋友圈里,有人分享生活的小确幸,有人不断堆积负能量。

同样是平凡的日子,心态好的人,把日子过成诗,过成艺术,过成段子……

而喜欢抱怨的人,即便日子平安顺遂,也能在鸡蛋里挑骨头,把日子过得千疮百孔、破败不堪。

曾在一个大学演讲视频里,听到这样一句话:

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只要调整好心态,何时何地都可以过得开心快乐、自在洒脱。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是心生。

当我们遇到糟糕的事情,与其在朋友圈里复述,让自己受到二重伤害。

不如学会看淡看开,卸下沉重的心理负担,在困境中修出一个有趣的灵魂。

正如《太较真,你就输了》一书中所言:

“日出东方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身也舒坦,心也舒坦。”

“出卖”了你的时间

作家娜里跑曾分享过朋友雨芯的故事:

雨芯在朋友圈记录1000天冥想的全过程,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冥想对情绪的调节作用。

她已经坚持了几百天,在践行、记录、复盘的过程中,逐渐明白:

“幸福不在于你有多少钱,而在于你生活中各个方面都很平衡,所以身体的健康很重要,情绪很重要。”

无独有偶,作家粥左罗的朋友圈,也在无声中传达了一个信息:

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自律上。

从2020年8月起,为了摒弃熬夜的不良习惯,他持续在朋友圈打卡记录自己早睡早起的状态。

从2021年,为了控制体重,健康饮食,他每天都会在朋友圈记录自己的日常和体重变化。

回望复盘过去的朋友圈,粥左罗意外地发现自己的作息变得越来越规律,身材也越来越匀称,健康状态越来越好。

朋友圈能够显示具体的时间轴,有人记录了孩子的成长,有人记录自己进步。

樊登老师曾鼓励大家坚持在朋友圈写笔记,甚至可以通过视频去分享自己今天所学的知识。

日积月累,假以时日,就会变得博闻强识。

朋友圈,记录着我们的时间投入,也督促着我们变成更优秀的自己。

正如作家杨晓霞所说:

“通过记录,建立一个时间的城堡,把有价值的事情呈现在城堡里,而不是让生活变成一个深渊一样的黑洞,觉得自己的生命不断地被侵蚀而无法捕捉。”

有人在朋友圈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有人在朋友圈记录自己的读书心得,有人在朋友圈分享充满烟火气的一日三餐……

无论是哪一种,都能提高我们收集微小趣事、汇集自律点滴的能力,提高我们观察和感知幸福的能力。

在平凡的日子里,通过郑重其事地记录,把每天都过成限量版。

写在最后

在这个崇尚“断舍离”、“0糖社交”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关闭朋友圈。

然而还有很多人,依旧在朋友圈里孜孜不倦地整理生活碎片,袒露真情实感,感知点滴进步……

即便这个世间充满考验,也要活得热气腾腾。

弗洛伊德曾说:

“人的一生,就是自己说服自己,自己看见自己,自己给自己一个幸福生命的过程。”

你的潜意识是怎么样的,你的朋友圈就是怎么样的。

你呈现积极,你就能说服自己活得乐观,你呈现美好,美好也将和你环环相扣。

无论发不发朋友圈,都不要为别人的评价而活。

无论朋友圈暴露了多少,永远要活得井井有条、活得生机勃勃、诗意盎然。

— END —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科技   朋友圈   潜规则   最新   鱼刺   朋友   时间   心态   日子   情绪   作家   事情   状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