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想有钱得靠本事赚,光省省不出金山。"
也有人坚持讲:"钱就是一块一块省出来的。"
这两个说法哪个更有理,咱们这里不深究。
只是在我们身边,确实能看到有这样的人:
平时用钱非常仔细,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买点啥都精打细算,看着挺“抠门”,可人家硬是存下了好几十万。
仔细一看,这一类人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不少上了年纪的人,都经历过现在年轻人想象不到的日子。
那会儿吃饭是最大的难事,一顿饱饭可能就是一天里最大的盼头。
穿衣服更是,哪有什么新衣裳,补丁摞补丁是常事,冬天冷得直哆嗦也拿不出件厚实的棉袄。
饿着肚子去田里干重活,身子发虚眼前发黑也常有。
这些苦,像刻在骨子里,忘也忘不掉。
正因为这些苦经历过了,烙印在心里,他们就一门心思绝不要再回去。
心理学研究发现,经历过贫困的人容易形成"金钱敏感体质",他们潜意识里把金钱数量和安全感受直接挂钩,总觉得钱必须达到某个数值才能安心。
所以存款越多反而越不敢动,生怕数目减少一点就要回到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并且,这种心理并非是穷人独有,很多富人身上也常见。
比如,认识一位王奶奶,就是典型的例子。
她年轻时赶上困难时期,有回在田埂上饿晕了过去,幸好被人发现抬回来。
后来日子慢慢好了,她家条件其实不差,儿女也都孝顺,可她过日子那叫一个“细”。
平时家里炒菜放的油,都用小勺一点一点量,生怕放多了;
买东西永远挑最便宜的,稍微贵点就舍不得;
后来,前两年她老伴生病住院,手术费一下子要十万,老人默默地从床头一个小布包里拿出存折,上面清清楚楚有好几十万。
儿女们才知道,她这些年省吃俭用,给自己和老伴攒下了这份“安心钱”。
这是她用一辈子省出来的底气。
有人总爱为将来的事操心,这未必就是瞎担心。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太平日子里能想到可能会遇到的麻烦,并且提前做准备,这就是未雨绸缪。
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能保证明天都一帆风顺。
手里有点积蓄,遇到急事难事,心里就不至于太慌。
毕竟,过日子大部分坎儿,有足够的钱垫着,总能更容易迈过去些。
而且,普通人家的收入明摆在那儿,工资增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想要积攒下保命的钱,除了尽量想办法多挣点,更实际的,还是把日子安排得紧凑些,能节省的地方坚决省。
想起我一个表姨和表姨夫。
他们是村里人,守着几亩地过活。
表姨夫农闲时就去县城打零工,搬砖、挖沟、卸货,啥苦活累活都干过。
记得九十年代那会儿,他吭哧吭哧干一天重体力活,也就挣个三块五块。
即便是现在,农村这些零工钱也不高,一天八十块算好的。
表姨就在家里养点鸡鸭,攒点蛋,或者种点菜托人在镇上卖,换来点油盐钱。
两口子辛苦一年,撑死了也就能见着万把块钱。
外人觉得他们这日子清苦。
可他们怎么过呢?米粮自家种,基本不花钱买;
山里有泉水,水费省了;砍柴烧灶,煤气费省了;
家里灯泡就晚上用那么一会儿,电费也有限;
衣服基本是孩子大了不穿的旧衣服拿回来,洗洗补补接着穿。
几十年如一日,这么抠抠搜搜地过。
去年,他们儿子在城里想跟人合伙做生意,缺本钱,又要给孙子预备学区房的首付,急得团团转。
老两口知道后,默默拿出一张存折给了儿子,里面有三十万!
儿子当时都愣住了,根本想不到一辈子在泥土里刨食的父母,怎么存下的这么多钱?
仔细想想,我们身边应该都有这样的人,明明手里还有几十万存款,但是他们的衣服就是破烂到你不敢想象。
他们临老了,也没享过啥福,但这份给子孙攒下的钱,让他们觉得这辈子操心值了。
别以为不舍得花钱的都是老人。
其实现在很多年轻人,也精明得很,算盘打得噼啪响。
他们不是没钱,也不是舍不得消费,而是非常清楚这钱该不该花,值不值得花。
买东西时,脑子特别清醒,绝不冲动。
比如:几个小姐妹约着逛街买衣服,她们也高高兴兴地试穿,但比什么?
比的不是谁买的最新款最贵,而是谁挑的东西又实惠又好,谁的钱花得更值当。
再比如:孩子学校要搞个文艺演出,需要表演服装。
几个妈妈聚一起商量,不是直接去大商场买新的,而是想办法租,或者看看网上有没有二手的划算货,到处打听比较,跟店家软磨硬泡讲价,非得把费用省到最低才满意。
还比如:看到一件挺中意的电器或者大件,导购员再热情推销,她们听了可能也有点心动,但不会马上掏钱。
回家琢磨琢磨,再想想家里真的需要吗?现有东西还能不能用?
过上几天,那股热乎劲儿消了,发现家里本来那个还好好的,或者其实可有可无,这笔钱自然就省下来了。
老话讲“买东西急不得”,真是这样。
买东西前缓一缓,多想想,很大一部分一时兴起想买的东西,就会被证明是不必要花的冤枉钱。
这几年谁都知道挣钱不容易,手头紧是常事。
所以,不要去笑话那些平时精打细算、抠抠搜搜,舍不得享受的人。
他们看起来过得小气、过得紧巴,可正是这份“小气”,像一块块砖瓦,慢慢垒砌起一个家的坚强后盾。
也许他们这辈子没尝过花钱大手大脚的那种自在和舒坦,但正是靠这积少成多的积累,他们心里有份实在的安定。
即使咱们自己做不到那样节约,至少也该理解人家的选择,多一份尊重。
毕竟,能把辛苦挣来的钱守住,让日子有备无患地过下去的人,总是值得肯定的。
更新时间:2025-07-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