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让孩子住校还是走读?听过来人的一句劝,别等考完试才后悔

上周和朋友吃饭,她一脸愁容,说儿子住校后变了样,刚上高一的小林以前挺乖的,话也不多,可住校一个月回来,夜里不睡,眼睛黑乎乎的,手机一刻不离手,连最疼他的奶奶都叹气,说这孩子眼神不一样了。

宿舍里总有人钻空子,两个男生每天带两部手机,上交一部,留一部,熄灯铃一响,他们就用被子捂着手机打游戏,本来不碰游戏的小林,慢慢也被带进去了,朋友翻儿子手机,发现游戏充值记录里,连续三个月都有深夜的付费。

这让我想起当班主任那会儿,有学生把手机埋进花坛,夜里翻墙出去挖,有人趁晨跑躲进厕所充电,还有孩子把手机绑在鞋底,走过安检门时故意跺脚,想让老师分心,这些招数背后,是孩子想挣脱管束的念头,也是人多了一起乱了分寸。

住校其实藏着不少问题,我表姐的孩子转学后才说,小学住校那会儿,总被室友半夜说梦话吵醒,有一次还被同学起身的动静吓尿了床,到现在睡觉还得抱着小学时的玩具熊才踏实,表弟初中住校,床挨着暖气片,三年下来皮肤一直过敏。

但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走读,去年冬天大雪封路,同事家孩子凌晨五点打车去学校,到校时手冻得连笔都拿不稳,这种时候住校反而更合适,关键看孩子能不能在宿舍吵闹里睡得着,能不能看见别人违规也不跟着做,能不能遇到矛盾不当场哭出来。

现在回想起来,朋友儿子的变化其实早有苗头,小学时连iPad都不怎么碰,住校后却天天缠着要最新款手机,这让我明白,住校不是放任不管,家长得像挑室友一样仔细,不是挑成绩最好的,而是挑能互相管着的,后来朋友发现,隔壁宿舍有个女生总去图书馆,她的室友用手机的次数,比在家时还少。

教育本来就是一件慢慢来的事,不能光看眼下省不省事,有位妈妈让娃初二先住校一周试试,孩子回来就说宿舍太吵,作业写不下去,她就决定继续走读,等到高三再搬回宿舍,这种一步步来的方法,可能比一下子全换掉更合适,我们送孩子去上学,不是为了自己图清闲,是希望他们能真正长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6

标签:育儿   来人   后悔   孩子   手机   宿舍   朋友   室友   学时   儿子   夜里   发现   暖气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