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出双腿,就能自测血栓风险!每天这两个运动30分钟,赶跑血栓

血栓平时藏得深,闹起来却像个不速之客,直奔要害。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栓,在咱们中国人身上越来越常见,2021年肺栓塞发病率已经爬到14.2每10万人,死亡率1每10万人,男性还高点,比女性多0.5左右。

这数据来自全国监测,显示从2007年的1.2每10万,到2016年的7.1每10万,再到2021年翻倍,绝对人数超20万,够让人警醒。

它多发在中老年人,住院患者里VTE高风险的内科占36.6%,外科近半。 堵在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血块一松动,就能顺流上窜,卡在肺动脉,十一分之一的患者一小时内就没了,抢救都跟不上。

自测血栓风险,说白了,就从腿上入手。

伸直双腿,拿把皮尺量量腿围,这招简单到家,却准得像个小雷达。有血栓那条腿往往肿粗,差距一厘米以上,就得当心。

具体怎么量?先选三个点:膝盖上15厘米处量大腿围,膝盖下10厘米处量小腿围,再在内踝上方一圈。 仰卧着放松肌肉,皮尺别勒太紧,左右腿比比,如果哪边粗1厘米往上,肿胀感明显,按下去还回弹,那就是信号。

医院里现在用“三点定位腿围测量尺”,护士双手握住卷尺,髌骨上15厘米、髌骨下10厘米各量一圈,效率高,还准。

像有些人腿上冒包,红肿痛,还伴静脉曲张,按着疼得钻心,别以为是脂肪瘤,那多半是血栓在作祟。 脂肪瘤那种从小就有,摸着硬不痛,时间长也不变;血栓的包随血管长,颜色紫红,单侧腿粗,赶紧B超查。

为啥血栓爱找下肢?根儿上还是血流慢、易凝、血管损这“三剑客”。

久坐不动,血流速减一半,半小时降到四分之三,一小时后风险飙升,就像河道淤泥,血块就这么攒出来了。

三高人群更惨,高血压血糖血脂一乱,血管内皮伤了,凝血功能失调,慢性心肺病或肿瘤患者,高凝状态随时触发。孕妇、久站感染者,也在高危名单。


说到预防,动起来是最接地气的办法。

第一个动作,踝泵运动,名字听起来专业,其实就踝关节的小把戏,像给腿装了个水泵。 坐着躺着都行,仰卧或半坐位,脚尖向上勾,像踩刹车,绷直脚背;再向下压,像踩油门,脚跟抬高。每个动作10下为一组,顺时针逆时针转踝5圈,挤压小腿肌肉,推动静脉血回流。

每小时练5到20分钟,节律性收缩,能减淤滞,防血块成形。

研究证明,对卧床术后患者,这招减少DVT风险,还促血栓溶解。 尤其是办公室一族,长途坐车族,5分钟一练,就能搅动下肢循环,淋巴也顺溜。

第二个运动,快走30分钟,简直是血栓克星。步行保持有氧,增强心肺,从头到脚血流通畅,防血脂堆墙。 美国心脏协会数据,每天30分钟快走,血栓相关病如心梗中风风险降20到30%。

这儿提“三五七”原则:每天3000米起步,30分钟不间断;一周5次以上;运动后心率加年龄不低于170。 不会算?就记住快走到微热出汗,12分钟走1公里那劲头。

中老年人首选这路子,脑卒中概率能降30%。 每周3到5次,30分钟以上,游泳骑车也行,但走路最易上手。久坐后起身走走,别翘腿,腰背直,双脚落地稳。 ​

血栓预防,说到底是生活小事儿攒大健康。

别等肿了再慌,伸腿量量,从今天起,动一动,栓子就没地儿藏。

​血栓沉默,但咱们不哑,动起来,活出劲儿。

​参考资料​

血栓你这个“沉默杀手”,看我怎么收拾你 澎湃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养生   血栓   双腿   风险   下肢   血块   皮尺   髌骨   患者   脂肪瘤   血管   小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