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可现代人熬夜、吹空调、吃生冷,阳气就像被不停扣流量,还没到冬天,已经手脚冰凉、腰膝发软、大便溏稀,整个人像被按了“节能模式”。这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赶紧补阳!附子、肉桂猛怼上去?打住!中医补阳,讲究“兵法策略”,最忌“蛮补硬上”。真正的高手,是先“清场”,再“点火”,先桂枝茯苓丸,后附子理中丸,这才是阳气复苏的“黄金剧本”。
为啥要先清场?因为阳虚久了,气滞血瘀、痰湿内停,体内像堆了“垃圾堆”,这时候直接上附子理中丸这种“超级火炉”,不叫取暖,叫“烧烤”!火上浇油,虚火上炎,可能口干舌燥、长痘失眠,补了个寂寞。
所以,第一招,桂枝茯苓丸打头阵。这方子出自《金匮要略》,听着像调妇科的,其实它是“活血化瘀、通阳散结”的先锋队。桂枝温通经脉,像个小太阳先探路;茯苓健脾利湿,把垃圾打包;丹皮、赤芍凉血化瘀,桃仁破血行滞,把瘀堵的“下水道”疏通。三五剂下去,身体感觉轻松了,舌下静脉不那么怒张了,手脚微微暖了,说明“战场”清理得差不多了。
这时候,第二梯队:附子理中丸隆重登场!这才是补阳的“主力军”。炮附子(先煎)大补元阳,干姜温中散寒,党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五味药,把脾胃这个“后天之本”暖起来,阳气的“发电站”重新启动。《伤寒论》说“附子温肾,理中暖脾”,脾肾阳气一振,怕冷、腹泻、乏力统统退散。
这个“先通后补”的节奏,就像冬天启动汽车:先热车(疏通),再挂挡(补阳),否则直接猛踩油门,发动机分分钟报废。临床观察,这样搭配,阳虚体质改善率能提升三成以上。
当然,阴虚火旺、实热证的别乱用。而且附子有毒,必须先煎40分钟以上去毒。安全第一!补阳不是蛮力赛,是智慧战。记住:通是补的前提,补是通的目的。把顺序搞反了,您补的不是阳气,是“内火”!
更新时间:2025-09-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