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之后,茶叶黑名单又更新了,这5种茶有一个算一个,都别喝!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立夏,是夏天轻盈的序曲。

推开窗,风里裹挟着新荷的清香,树梢的嫩叶在阳光下泛着晶莹的光。

浅绿、翠绿、墨绿交织成夏日独有的画卷,蝉鸣渐起,万物生长的气息愈发浓烈。

古人笔下的立夏总是诗意盎然,“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这般美好的时节,最宜煮水烹茶,在茶香中静享时光。

可若饮茶不当,反而会辜负这好光景。

茶,是夏日里最好的陪伴,能消解燥热,带来片刻宁静。

但立夏后,若不懂得甄别,盲目饮用某些茶,不仅体会不到茶香,还可能糟践了身体。

有些茶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不少人天天喝,却不知早已踏入饮茶误区。

立夏之后,究竟是哪5种茶需要格外注意,不能喝?

且听细细说来。

《2》

第一,不喝冷泡茶

夏日的暑气总是来得猝不及防,日头刚爬过屋檐,窗台上的多肉就被晒得蔫了叶尖。

这时候总有人图省事,抓把茶叶丢进杯子里,往冰箱一放,几小时后拎出来吨吨灌下去,图的就是那口冰凉解渴。

冷泡茶确实方便,尤其在忙得脚不沾地的午后,随手拧开瓶盖就能喝,但从喝茶的风味和健康角度来说,这做法实在算不得高明。

先说茶香茶味。

但凡是真正的好茶,都藏着层次丰富的香气物质。

这些香气分子像调皮的精灵,有的喜欢在高温里舒展身姿,有的则在温水里轻轻摇曳。

冷水就像一床厚重的棉被,把高沸点的香气牢牢裹住,让它们难以上扬。

比如白毫银针那层细密的白毫,是防水的保护层。

冷水自然难以穿透,茶叶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物质就只能慢慢渗出,泡出来的茶汤自然寡淡如水。

喝起来只剩一丝若有若无的涩,全然没了热茶里那种鲜爽到喉头的清甜感。

再说到肠胃的感受。

年轻人或许仗着脾胃强健,喝几杯冷茶没啥反应,可身体底子弱的人就不一样了。

冷茶下肚,就像往热锅里浇了勺冰水,肠胃难免会打个哆嗦。

特别是本身脾胃虚寒的人,喝完冷茶容易腹胀、腹泻,反而让暑气趁虚而入。

茶原本是用来滋养身心的,何苦让冰凉的茶汤变成肠胃的负担?

《3》

第二,不喝浓茶

夏天喝茶图个清爽,可总有人把茶汤泡得跟中药似的。

茶叶抓一大把,泡在杯子里半天不倒,最后茶汤浓得能染布,喝一口舌尖发紧、喉咙发涩。

这种浓茶看着够劲,其实最毁茶味、伤身体。

浓茶怎么来的?说白了就是两个原因。

要么茶叶放太多,比如110毫升的杯子能塞进去十几克茶叶,跟不要钱似的;

要么泡茶太贪心,第一泡舍不得出汤,让茶叶在水里泡成落汤鸡,茶多酚和咖啡碱像脱缰的野马全跑出来,茶氨酸却还没来得及舒展。

想想看,茶多酚带涩,咖啡碱味苦,这俩急性子先把茶汤占满了,本该带来鲜甜感的茶氨酸慢悠悠地才露头。

结果整杯茶只剩浓烈的苦涩,哪里还有喝茶的惬意?

年轻人喝惯了浓茶,可能觉得提神醒脑,可到了晚上就知道厉害了。

躺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跟走马灯似的转,都是咖啡碱在捣乱。

《4》

第三,不喝泡了一天的茶

不少人习惯用大茶壶泡茶,一次投足茶叶,喝完就添水,从早到晚反复冲泡。

看似省事,实则暗藏隐患。

夏季气温高,茶汤暴露在空气中,就像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温床。

茶汤中的茶多酚、茶氨酸等营养物质,会在高温下快速成为微生物的养料,即便茶汤表面看起来清澈,内部可能已大量繁殖细菌。

尤其是肠胃较弱的人群,饮用后极易引发腹泻等不适。

同时,长时间浸泡会严重破坏茶汤风味。

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释放速度较快,而带来鲜爽感的茶氨酸释放缓慢。

当茶叶在水中浸泡超过3小时,苦涩物质过度析出,原本清甜回甘的茶汤会变得又苦又涩,完全丧失品饮价值。

若投茶量较大,反复续水后茶汤浓度更高,不仅口感极差,还可能因过量摄入咖啡因导致失眠、心慌等问题。

此外,敞口放置的茶汤容易落灰,要是开窗通风,飘点柳絮、小虫子进去都不稀奇。

因此,建议各位茶友改用标准容量茶具,按需冲泡,若使用大茶壶,尽量在2小时内饮用完毕,避免长时间浸泡。

《5》

第四,不喝隔夜茶

喝茶,难免有喝不完的时候。

晚上泡的茶没喝完,不少人会想着“搁一夜没事,放冰箱冷藏着明天接着喝”。

可您知道吗?隔夜茶最大的问题在于卫生隐患。

如今气温高,茶汤只要敞开晾上几小时,就像给细菌开了场自助餐。

茶叶泡开后,茶氨酸、糖分全溶到水里,正好成了微生物的营养汤。

尤其是没喝完的半壶茶,室温下放一夜,到第二天早上,细菌数量早就翻了好几倍。

咱的肠胃可没那么坚强,喝了这种茶,轻则肚子胀气、犯恶心,重则跑肚拉稀,夏天本来就容易没胃口,何苦让隔夜茶折腾自己呢?

再说味道,隔夜茶早就没了茶香。

新泡的茶香气扑鼻,是因为茶叶里的芳香物质在挥发,可茶汤搁一夜,这些香味分子早就跑没了,剩下的只有寡淡的水味。

而且茶叶里的茶多酚和氧气接触久了,会发生氧化反应,茶汤颜色变深,苦涩味加重,喝起来就像放久的剩茶,完全没了新鲜茶汤的清甜感。

就算放冰箱冷藏,顶多能让细菌长得慢一点,茶香和滋味还是会悄悄溜走,喝起来总觉得差那么一口。

喝茶图的就是个新鲜清爽,现泡现喝,茶汤清亮、茶香扑鼻,喝下去浑身舒坦。

隔夜茶那点节约,真不如咱喝杯新茶来得痛快,您说是不是?

《6》

第五,不喝怪味茶

优质白茶的茶香像刚剥开的嫩笋尖,带着毛茸茸的毫香,混着春日野花的清甜,凑近杯口深吸一口气,仿佛能闻到茶园里晨露沾着青草的气息。

可要是喝到带闷味、酸味、焦味的白茶,千万别勉强下咽。

这些怪味背后,藏着白茶品质的大问题。

先说闷味,就是那种闷闷的、像受潮纸张的气味,喝起来喉咙发堵、不清爽。

这大多是制茶时偷懒了,新鲜茶青采下来,得及时摊开晾在水筛上,让叶片自然呼吸。

要是堆在一起没及时摊晾,茶青就会发热沤坏,像捂了一夜的青菜,自带一股熟闷味。

还有可能是存茶时没密封好,茶叶吸了潮气或异味,闷在袋子里憋出了怪味。

再说酸味,正常白茶的茶汤是清润微甜的,若喝出酸溜溜的味道,十有八九是发酵过头了。

白茶讲究不炒不揉,全靠萎凋和干燥保留原汁原味,要是萎凋时环境潮湿、温度没控制好,茶叶就会偷偷发酸。

像水果放久了烂掉的那种酸,不仅破坏口感,还可能滋生有害微生物。

最要警惕的是焦味,凑近一闻有股糊锅巴的刺鼻味,这明显是制茶时工艺失误。

烘干时温度太高,把茶叶烤焦了。

焦味不仅掩盖了茶香,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喝起来喉咙发苦、舌尖发木,完全背离了白茶自然纯粹的本质。

喝茶讲究“色香味俱全”,白茶的魅力就在于天然本味。

遇到带怪味的茶,别心疼那点茶叶,果断舍弃才是对自己负责。

《7》

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喝茶本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乐事。

但若被错误的饮茶习惯坏了兴致,实在可惜。

不妨趁着立夏的光阴,换个讲究的喝茶方式。

用沸水唤醒茶叶,出汤时沥干茶汤不拖延,喝多少泡多少,让每一杯茶都带着刚冲泡时的清亮。

喝茶嘛,喝的是个顺心,喝对了,茶香能润心,喝错了也别纠结,改过来就是。

日子漫漫,咱慢慢喝,让每杯茶都喝得踏实又舒服,比什么都强。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7

标签:美食   立夏   茶叶   黑名单   茶汤   白茶   咖啡碱   清甜   肠胃   浓茶   怪味   细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