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周六,埃及在南部城市卢克索,把一座修了二十多年的法老陵墓给对外开放了,这座墓的主人是阿蒙霍特普三世,说出来你可能惊讶,它的历史能追溯到 3000 多年前。
而且这次开放不单纯是 “揭幕”,其实是为了给月底要开的大埃及博物馆铺路 , 那博物馆定在 11 月 1 日开放,俩事儿凑一块儿,明显是想搞波大的。
这座陵墓待在帝王谷西侧,位置不算偏,公元前 1390 年到 1350 年,古埃及由阿蒙霍特普三世统治,这座墓就是当时留下来的。
最早关于它的记录,是 1799 年拿破仑短暂征服埃及时期,而且也是这一年,有人发现了它,这墓的 “命” 不太好。
被发现后,就遭了盗掘,连里面的石棺都没保住,后来还经历了严重破坏,1915 年英国又来挖过一次,这一挖,不少遗存又流走了。
本来想这墓可能就这么 “荒废” 了,后来发现日本牵头,还拉上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搞了个三阶段修缮工程,一干就是二十年。
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穆罕默德・伊斯梅尔说,修缮时还还原了墙上的壁画,画的是法老和他妻子,现在墓里还留着被盗石棺盒的框架,盖子倒还在原来的位置。
如此看来,这二十年的功夫没白费,至少把墓的 “骨架” 和一些重要痕迹保住了。
进这墓得走一条通道,这条通道在帝王谷下方,长 36 米、深 14 米,还得往下倾斜着走,墓里面分了几个空间,有国王的主墓室,还有两间小的,分别是供奉他妻子泰伊王后和西塔蒙王后的。
这墓跟帝王谷其他墓比,有点 “朴素”,别的墓都往华丽了装饰,它反而简单,但里面有俩东西挺重要,一个是壁画。
画的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和一群古埃及诸神站一块儿,另一个是刻在墙上的《亡灵书》场景,《亡灵书》不是咱们想的 “书”,是古埃及人用来引导死者穿越冥界的咒语集。
搞不清为啥这墓装饰这么简单,是当时的习俗还是有别的原因?不过好在有这些壁画和咒语,咱们现在才能顺着这些痕迹。
猜一猜当时古埃及人的信仰和生活。这些细节比华丽的装饰更有研究价值。
聊完墓,得说说墓主人阿蒙霍特普三世,他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法老,这个王朝存在于公元前 1550 年到 1292 年,算是古埃及的 “鼎盛时期”。
本来想他可能是成年后才登基,后来发现他十几岁就坐上了法老的位置,一坐就是 38 年,还被人叫 “阿蒙霍特普大帝”。
这 38 年里,埃及社会挺稳定,艺术也发展得不错,能看出他治理得还行,公元前 1349 年,他 50 岁时去世,被埋在了底比斯墓地。
那地方在公元前 16 世纪到 11 世纪,都是古埃及国王、王后、祭司这些 “大人物” 的安葬地,不过他的木乃伊也挺 “波折”。
据埃及国家文明博物馆说,古代祭司把他的木乃伊移到了他祖父阿蒙霍特普二世的陵墓里,也是在帝王谷。
现在这具木乃伊受损挺严重,跟另外 16 具木乃伊(属于 17 位古埃及国王和王后)一起在博物馆展出,无奈之下,咱们只能通过这具受损的木乃伊,想象这位 “大帝” 当年的样子。
这墓里的遗存,不光在埃及本土,不少还流到了国外,1799 年法国挖的时候,1915 年英国挖的时候,都带走了不少东西。
现在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还有英国海克利尔城堡,都藏着这儿的遗存,本土这边,埃及国家文明博物馆藏着他的木乃伊和石棺。
开罗的埃及博物馆和新建的大埃及博物馆,还有他和妻子同坐的巨型雕像,他陵墓附近还有个祭祀神庙叫 Kom al-Hetan。
可惜被尼罗河每年的洪水毁得差不多了,就剩俩花岗岩做的 “门农巨像”,现在成了游客进山谷的 “标志”,为啥这次开放陵墓这么受关注?除了文明价值,还因为埃及的旅游业。
旅游业是埃及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但 2011 年之后因为政治动荡,旅游业一直低迷,这次陵墓开放,跟大埃及博物馆开放差一个月,明显是想靠这俩事儿吸引游客,让旅游业 “活” 过来。
毫无疑问,这招挺实在,毕竟 3000 年的文明遗迹,对游客的吸引力摆在那儿,但未来怎么平衡旅游和遗存保护,也是埃及要琢磨的事儿 。
总不能为了吸引游客,把这些宝贝给折腾坏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这座陵墓重新开放,不光是让 3000 年的文明 “重见天日”,也给埃及旅游业指了条路。
接下来就看大埃及博物馆开放后,能不能跟这座陵墓一起,让更多人愿意去埃及,看看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宝贝。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