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却低价出口成品油,为何要赔本赚吆喝?

2024年,中国全年花了3247亿美元进口原油5.53亿吨,平均每吨587美元;但出口的成品油,均价才725.3美元,跟国内汽油1147美元的零售价一比就很便宜了。

表面上看,这买卖怎么看怎么不划算。高价买进原油,低价卖出成品油,乍一看像在做亏本生意。有网友调侃:“中国炼油厂这是在练慈善?”

但其实,这事不完全是市场行为,它和国家的能源安全、税收制度、产业布局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的这波操作背后有复杂的战略考量。

比如加工贸易的税收优惠、国际运输成本的平衡、国内炼油产能的结构性过剩,都在悄悄影响着这笔“看起来很亏”的买卖。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逻辑也完全不一样。这么做真的只是赔钱卖油吗?

这篇文章就来把这摊“赔钱”生意扒个底朝天,看看它到底赔在哪,又赚在何处。

税收

中国的成品油出口价格远低于国内价格,这样的情况跟我们的税收政策的设计逃不开关系。

先说个关键词:“来料加工贸易”。什么意思?就是国外把原油运到中国,中国炼完了再把成品油运出去,中间这一套操作,可以享受一系列税收优惠。比如,原油进口时不收关税,出口时也不用交消费税和增值税。

你在国内买一升汽油,其中有1.52元是消费税,还得加17%的增值税,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最后到你手上的价格早就被“税”抬高了。

一吨成品油如果卖给国内,要交的税比卖给国外多出2000元以上。为什么卖给自己人的油这么贵?但这正是政策设计的精妙之处。

税收政策的核心意图,不是让企业赔钱,而是鼓励他们提升炼化能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加工贸易企业通过出口退税,不仅缓解了库存压力,还倒逼产业升级。

这不是简单的便宜卖,而是把“税”用在了刀刃上。

再看看别人怎么干。新加坡、韩国这些亚洲炼油大户,税收政策也差不多,都是给出口开绿灯,对内消费则收得紧。亚洲炼油中心普遍用这种“外松内紧”的税制吸引加工业务。

所以,中国这招,根本不是什么“赔钱赚吆喝”,而是国际惯例下的常规操作,甚至可以说,是聪明人的游戏。

运费和市场

说完税,我们来聊聊运费。想象一下,要把几万吨汽油从中国东南沿海送到澳大利亚,这中间杂七杂八的花费可不少。

以一条常见的航线为例,从中国到菲律宾,一趟下来是13000公里,耗时16天。油轮本身就吃油,一天烧掉几十万元不算,还得养船员、付港口费、买保险,加起来一趟的运输成本轻轻松松就能上3000万元。

这年头,海运不是便宜买卖,尤其成品油的运输,更是个“烧钱游戏”。既然运费高,那出口价格低,是不是就赔多了?说实话,也不一定。

关键看怎么定价。中国炼厂在定价时,早就把这些成本算进去了。而且,为了在亚洲市场站稳脚跟,适度降价反而是种策略。比如2024年,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成品油出口量明显增加,价格也做了微调。

这不是“做慈善”,而是抢市场

亚洲市场竞争多激烈?新加坡、印度、中东炼厂天天打价格战,就为了能够拿下订单。在这种环境下,适当让利,是为了换取长期客户。就像你卖煎饼果子,第一张不赚钱,但人家吃得好,下次还来买,这账才划得来。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炼油基地有规模优势。像浙江石化、恒力石化这些大厂,不只是“炼油工厂”,更像是“炼油城市”。港口就在门口,管道连着仓库,物流一体化,成本自然就摊薄了。这种集群化发展模式,让中国炼油厂在国际市场上更具价格优势。

所以,低价出口不是赔着卖,而是精打细算后的一次“长线投资”。

炼油产能过剩

说到底,中国为啥要把便宜的成品油往外送?答案藏在“炼油产能”这五个字里。

目前中国的炼油总能力是10亿吨/年,而国内一年实际需求只有3.9亿吨。超过一半的产能是“闲着”的。不卖出去就会有一半的厂子倒闭。

过去十年,中国一直在扩炼油厂,一方面是为了保障能源安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带动地方经济。可没想到,新能源一脚踹门进来了。

2024年,中国电动车的渗透率超过40%。越来越多的人不加油了,直接充电。你炼出来的油,没人用,不出口还能干嘛?所以,这不是“赔本卖”,而是“库存清理”。

同时,有些炼厂已经开始转型,不再死磕汽柴油,而是改炼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比如乙烯、PX这些工业原料。某民营炼厂甚至把大部分产能都用于化工产品出口,利润比原来翻了几倍。这不就是“弯道超车”吗?

更别说,“一带一路”上的能源合作也离不开这些出口。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地,对成品油的需求还很大。中国的出口,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布点”,不仅是卖油,更是搭建地缘关系。

中国在东南亚的能源合作项目里,成品油出口扮演着桥梁角色。

从更大的角度看,这些出口动作,其实是在为未来铺路。全球都在能源转型,中国也不例外。把多余的炼油产能转化为国际影响力,是一种资源再配置的方式。短期看是“便宜卖”,长期看却是“高端走”。

看似是“高价进口、低价出口”的亏本生意,其实是国家的精密布局。税收政策在里头做文章,为出口开路;运输成本算得清清楚楚,抢市场不含糊;炼油过剩压力没压垮企业,反而倒逼转型。

这一切,不是“赔本赚吆喝”,而是“做小账,算大账”。眼下让利,是为了未来更大的布局。

所以,别只盯着价格差看,那只是表象。真正的聪明,是在看不见的地方做文章。中国的能源战略已经一步步稳扎稳打地走出去。

参考信息:今晚调油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265元和255元2025-10-27 17:53·中国网

27日国际油价小幅下跌2025-10-28 08:54·央视财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财经   赔本赚吆喝   低价   成品油   原油   中国   高价   产能   国内   税收政策   价格   炼油厂   成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