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平:让地域特色为新疆药膳注入新活力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于江艳报道)9月3日16时,第一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药膳大赛正式开幕,全国8个省区市的29支代表队参赛,170余名选手同台竞技。

药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将中药材的滋补功效与食材的鲜美滋味巧妙融合,既满足味蕾享受,又守护身心康健。本次大赛,对新疆餐饮行业带来什么影响?对新疆相关领域人才发掘有什么启示?针对读者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新疆餐饮协会副会长、新疆塔林鼎尚餐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塔林商学院副院长姚安平。

9月3日16时,第一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药膳大赛正式开幕。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摄

问:新疆举办首届中药药膳大赛对推动“新疆风味”与“中药药膳”融合有怎样的价值?

答:从烹饪技艺传承与创新角度看,这场大赛价值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传承上的“双向锚定”:既让中药药膳理论体系,如“药食同源”“辨证施膳”等落地新疆饮食场景,又通过药膳技艺激活新疆传统烹饪中隐藏的药食智慧,如熏、烤、炖等技法对食材药效的留存,使两者从“自发结合”走向“系统融合”。

二、 创新上的“特色突围”:新疆风味以香料浓郁、食材独特为标识,大赛可推动这些元素与中药配伍结合,如用孜然、花椒搭配理气药材,用哈密瓜、葡萄调和药膳口感,形成区别于传统药膳的“地域化流派”,避免药膳陷入“千人一味”的同质化困境。

三、文化上的“符号赋能”:通过大赛让“新疆风味+药膳”成为地域饮食文化新载体,既强化新疆饮食健康属性,又让中药药膳文化获得更生动的传播形式。

开幕式会场摆放药膳,参赛队员在拍照学习。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摄

问:新疆传统饮食的“药食结合”对本次大赛有什么启发?

答:新疆传统饮食的“药食结合”经验是本次大赛最鲜活的创作素材,核心体现在“食材适配性”与“场景实用性”两方面:

一、食材适配性:新疆传统饮食中,药食搭配会优先使用本地常见食材,这些食材在功效和口感上能够相互适配。

二、场景实用性:药食结合方式会贴合新疆人日常饮食场景和习惯,让“养生”融入普通生活,无需刻意改变吃法。例如,馕、手抓饭是新疆人常吃的主食,传统中可能会在馕里加核桃、红枣,如果在手抓饭里放山楂。这样,不用单独做“药膳餐”,吃日常食物时就顺带实现了药食调理,很贴近生活场景。

简单来说,就是“用本地食材搭配出合适的功效,在日常吃法里融入养生”。

参赛选手可借鉴这种“日常食材配伍智慧”,将中药与饮食的“调味逻辑”结合,如用枸杞、桂圆搭配葡萄干入馕,既延续馕的甜味习惯,又叠加了养生功效。

问:从烹饪经验看,您认为新疆特色食材在药膳创作中有哪些优势?

答:我认为有两方面优势:

一、口感缓冲优势。新疆食材多自带浓郁风味或特殊口感,可中和中药的苦涩。比如用酸奶疙瘩搭配茯苓、山药制作甜品,酸奶的酸香能掩盖药材的土腥味;用巴旦木、核桃与黄芪、当归同炖肉汤,坚果的香脆可平衡药膳的厚重感。

二、功效协同优势。部分新疆食材本身就是“药食同源”品种,与中药搭配可强化功效。比如新疆红枣与党参同煮,能增强补气效果;新疆枸杞与菊花配伍泡茶,养生功效更突出,且口感更清甜。

问:您认为此次大赛对餐饮行业会带来哪些影响?

答:对餐饮行业的影响体现在三方面:

一、推动产品升级:餐饮企业可以探索“新疆风味+药膳”融合产品,如药膳手抓饭、养生烤包子,丰富菜品结构,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尤其适合团餐、快餐等需要“健康化转型”的赛道。

二、 激活产业链价值:带动新疆特色食材种植,如药膳用羊肉、养生杂粮,以及新疆甘草、大芸、罗布麻、恰玛古、油沙豆等本地药材的标准化种植与加工,推动餐饮与农业、中药材产业联动。

三、提升行业专业度:通过大赛普及药膳知识,如食材配伍、功效适配,推动餐饮从业者学习“药食结合”技能,促进行业从“单纯烹饪”向“健康服务”转型。

问:您认为此次大赛对群众饮食选择会带来哪些影响?

答:影响主要有三点:

一、 降低健康饮食门槛:将药膳从“高端养生”转化为“日常可及”,如通过新疆手抓饭为载体,让群众在熟悉的饮食形式中接受养生理念,比如用“药膳馕”替代普通馕,实现“方便食用+日常养生”。

二、强化地域饮食认同:通过“新疆风味+药膳”的创新,让群众感受到本土饮食的“健康价值”,比如意识到“羊肉配萝卜”等传统吃法的科学逻辑,进一步认可新疆饮食文化内涵。

三、引导理性养生观念:大赛中对“辨证施膳”(如不同体质适配不同药膳)的科普,可帮助群众避免“盲目跟风养生”,学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药膳饮食。

问:您对此次大赛有哪些期待?

答:期待通过大赛培养或挖掘更多“懂药膳、擅烹饪”的餐饮人才。这类人才是推动“药膳文化落地”和“新疆风味创新”的核心力量——他们既懂中药的基础理论,如药材性味、配伍禁忌,又精通新疆烹饪技艺,如调味、火候、食材处理,还理解大众饮食习惯,如口味偏好、食用场景。

希望通过此次大赛激励更多餐饮从业者主动学习药膳知识,推动“烹饪技能+养生知识”复合人才培养,为新疆餐饮行业健康化、特色化发展储备力量。

问:您对参赛选手有什么建议?

答:建议参赛选手一是守住“功效安全”,严格遵循中药配伍原则,如“十八反十九畏”,避免盲目添加药材;二是守住“新疆风味”,不为追求药膳功效而丢弃新疆饮食的核心特色,如香料的运用、食材的本味,找到“养生”与“美味”的平衡点。

参赛选手要敢于“落地创新”,多从新疆日常饮食中找灵感,如街头小吃、家常菜谱,让作品既有药膳的专业性,又有“能端上百姓餐桌”的实用性。例如,思考“如何让药膳手抓饭适合学生团餐、适合养老餐”“如何让养生奶茶符合年轻人口味”。

问:对关注药膳文化的大众,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我主要有两方面建议:

一、从“了解”到“践行”:先学习基础的药食同源知识,如常见食材的性味、适合的体质,再从简单搭配开始尝试,如煮羊肉时加山楂去腻,煮粥时加山药健脾。不追求“高端药材”,重视“日常适配”。

二、尊重“地域与个体差异”:新疆地域辽阔,不同地区饮食习惯和体质特点不同,如北疆偏凉、南疆偏热。选择药膳时可结合本地气候和自身情况,如体寒者适合羊肉药膳,易上火者适合瓜果类药膳,让养生更“接地气”。

总之,中药药膳传承不是“守旧”,而是让古老智慧与当下生活结合;创新不是“脱离”,而是让地域特色为药膳注入新活力。期待大家一起让“新疆风味+药膳”既成为健康选择,也成为文化名片。

9月3日,一支参赛队伍在准备食材。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摄

一位选手在炒制塔尔米,准备做塔尔米酥油养生糕,姚安平(左)在了解参赛选手所做药膳保健作用。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6

标签:美食   新疆   药膳   地域   活力   特色   姚安平   大赛   中药   饮食   功效   风味   抓饭   参赛选手   日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