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到发抖也要冻着吗?这些情况“冻不得”!

【来源:福州疾控】

根据福州气象台发布信息

本轮寒潮一路南下

降温进程直抵华南

气温将在19日夜里降到最低

福州疾控提醒

大家需根据气温变化调整穿着

尤其早晚出行要穿戴保暖

谨防受寒

很多人遵循“春捂秋冻”的做法

冷到直发抖

这不禁让人怀疑“秋冻”

到底科不科学

今天,让我们一起

了解一下“挨冻”的正确姿势吧

1

什么是秋冻?

秋冻,通俗地说就是当夏末秋至之时,不忙于添衣,不要捂得太严,即使到了深秋,穿戴也当有所控制,避免过多的衣服造成机体生热出汗,致使阳气外泄,阴津耗伤。

实际上这是顺应自然,内收阳气,蓄存阴精的养生需要,是预防秋季乃至冬季多发病的良好保健方法。

2

这4个部位不能“冻”

“秋冻”并不意味着盲目“挨冻”,以下这些部位不适合“秋冻”,需要做好保暖。

1

腹部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

2

双脚

脚部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3

脖子

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4

肩膀

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

3

这6类人不宜“冻”

“秋冻”并非人人适宜,青壮年、体质较好的老年人等健康人群可以适当进行,但以下这6类人“秋冻”可能会诱发疾病。

01

慢性胃病患者

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若不慎着凉,容易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复发,严重者可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因此,有慢性胃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

02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受寒冷刺激后,会使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肌缺血、缺氧更加严重。加上“秋燥”常引起体内缺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极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

03

呼吸道疾病患者

有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等病史的人也不宜“秋冻”。寒冷会对人的气道产生不良刺激,使得上述疾病复发或加重。

04

关节炎患者

患有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常反复出现腿部胀痛、沉重感,受寒后可使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关节疼痛,或伴有肿胀、行走不便等。

05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表现为微循环障碍、手足麻木等。寒冷刺激不但会加重糖尿病,还可能加重微循环障碍,导致血管神经病变进一步加重。

06

虚寒体质的女性

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小腹寒冷的女性朋友,秋季一定要注意脚踝、腹部、腰部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加重体寒。

那么

面对突如其来的降温

如何科学增添衣服呢?

不妨试试“洋葱式”穿衣法

将外层、中层、内层的衣物“叠穿”

每层都选取方便穿脱的衣物

这样就能随时根据温度和环境

进行衣物的增减啦~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9

标签:养生   情况   患者   保暖   福州   部位   胃病   寒冷   疾病   衣物   阳气   微循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