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4年中国新生婴儿数量以954万实现久违回升时,不少母婴从业者暂时松了口气,但没人敢忽视一个基本事实:这个数字较2016年的1883万仍近乎腰斩,龙年带来的生育脉冲并未扭转长期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邻国日本传来的一组数据更具警示意义:2024年其新生婴儿仅68.6万,首次跌破70万,而2025年宠物数量已达1590万,首次超过婴儿数量。

在这样的人口变局中,日本顶级婴儿推车品牌AirBuggy的转型路径引发广泛关注:这个曾专注高端婴童市场的品牌,将航空级铝合金车架、灵敏手刹等核心技术平移至宠物推车领域,600美元一辆的产品在韩国电商平台销量甚至超过其婴儿推车。
面对相似的人口压力,中国母婴行业能复制这样的抄作业式破局吗?这需要从数据本质、行业现状与核心能力三重维度展开理性探讨。
新生儿数量的波动从来不是简单的数字变化,而是直接重塑行业生态的核心变量。
从2016年1883万到2023年902万的腰斩历程,再到2024年5.8%的同比回升,中国母婴行业正站在存量竞争与结构升级的十字路口。
这种变化带来的直接冲击已逐步显现,最前端的妇产医院和月子中心首当其冲,曾经一床难求的场景逐渐减少。
早教中心与托育机构随之面临招生压力,部分中小机构陷入生存困境,而幼儿园关停的新闻频繁出现,童装市场也陷入同质化价格战的泥潭。这种按年龄梯度推进的行业冲击,本质是人口红利消退后的必然结果。

有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母婴消费市场规模将超过4.6万亿元,这一反差背后是两大支撑:一是Z世代父母带来的消费升级,超80%的母婴人群会做足功课再决策,推动产品向品质化、智能化转型。
二是1.9亿4-14岁中大童构成的存量市场,为儿童个护、智能用品等细分领域提供了增长空间。
更值得注意的是它经济的爆发: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猫狗数量突破1.24亿只,消费市场规模达3002亿元,单只年均消费超2000元,且正从食品为主转向服务与情感消费为主导。
AirBuggy的转型并非简单的跨界,而是对核心竞争力的精准提炼与复用,这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思维框架。在日本生育率持续走低(2022年已降至1.26)的背景下,该品牌没有陷入婴儿推车市场的价格内卷,而是重新定义了自身价值。
其核心洞察在于:企业的竞争力并非绑定于特定用户,而是在于满足无法言说的需求的底层能力。
婴儿与宠物虽属不同群体,但都需要安全舒适的移动体验,且其决策者都愿意为品质支付溢价。基于这一判断,AirBuggy将婴儿推车的核心技术。
航空级铝合金车架带来的轻量化、充气减震轮胎提供的平稳性、灵敏手刹保障的安全性:完整迁移至宠物推车设计中。

日本孩子减少、毛孩子增多的现象并非个例,中国宠物经济正以相似轨迹发展,智能喂食器、自动猫砂盆等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20%,宠物医疗、殡葬等情感消费从小众走向大众。
AirBuggy的案例证明:当特定人群需求萎缩时,将积累的技术、工艺与对用户心理的理解,迁移至需求扩张的相似场景,是比固守存量市场更高效的选择。
面对AirBuggy的成功,中国母婴企业是否能直接复制?答案并非简单的能或不能,而是取决于能否平衡自身优势与市场现实。
中国市场具备两大天然优势,其一,母婴产业已完成初步的能力积累,头部企业在供应链数智化、产品安全标准等方面形成壁垒。
孩子王、爱婴室等品牌通过会员体系与专业服务建立用户信任,部分制造商掌握了高端婴童产品的核心工艺,这些能力完全可复用于宠物用品领域。
其二,宠物经济的爆发式增长提供了广阔承接空间,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1.15万亿元,且科学养宠品质生活的需求升级与母婴消费趋势高度契合。
但现实挑战同样不容忽视。首先是需求差异带来的适配难题,婴儿推车的安全标准与宠物推车的实用需求存在本质区别,简单技术平移可能导致水土不服。
其次是品牌认知的转换成本,母婴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育儿专业形象,能否顺利延伸至宠物领域仍需验证。
更关键的是行业内卷现状,部分母婴企业已陷入低价竞争,缺乏转型所需的研发投入与长期视野。

AirBuggy的真正价值,并非提供了母婴转宠物的固定公式,而是示范了一种思维方式:在人口结构变化中,企业需要从依附特定人群转向锚定核心价值。
对中国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三条更具可行性的路径,而非简单复制他人模式。
路径之一是存量市场的深度挖掘。既然新生儿数量下降不可逆,可转向服务周期更长的中大童市场。
数据显示,6-14岁中大童人口近1.6亿,占0-17岁儿童的54%,儿童牙膏、护肤等垂类仍属蓝海。
母婴企业可依托既有的安全标准与设计能力,拓展产品品类,延长用户生命周期。
路径之二是核心能力的跨界延伸。部分企业已做出尝试,如擅长婴童安全座椅制造的企业,利用其结构设计与材料学优势开发宠物安全座椅,适配汽车出行场景。专注母婴护理的品牌,将无刺激配方技术应用于宠物洗护产品。
这种延伸既保留了原有能力优势,又精准对接了宠物主的品质需求。

路径之三是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国家正通过育儿补贴、托育服务扩容、个税专项扣除提高等政策缓解生育压力,湖北天门等试点地区已实现出生人口显著增长。
企业可聚焦政策支持的托幼一体化、母婴健康等领域,同时布局宠物经济中的高增长板块,形成母婴+宠物的双轮驱动模式。
人口趋势的列车从不因行业期待而减速,2024年中国新生婴儿的短暂回升更像是长期下行曲线中的一个波动。
AirBuggy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破局不在于跟随他人的转型路径,而在于找到自身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
对中国母婴企业而言,与其纠结是否抄作业,不如深耕自身的技术积累与用户理解:无论是服务孩子还是宠物,人们对安全、品质与情感的追求永远不变,抓住这种不变的价值,方能在变化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