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间,乞丐当街耍"人面蛇",让人不寒而栗:此非蛇而是人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方丈

编辑| 幸运

初审| 天坛

前言

京城的繁华街市向来热闹非凡,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儿都能见着。

同治十二年那个夏天,两个外地来的乞丐带来一件"宝贝",号称是上古神兽转世,有人的脸蛋却长着蛇的身子。

这玩意儿一亮相就轰动了整条街,围观的百姓里三层外三层,都想瞧瞧这千年难遇的怪物。

可谁能想到,这背后藏着的竟是人间最恶毒的勾当?那张人脸下面,究竟隐藏着怎样令人发指的罪恶?

街头怪物引轰动

同治十二年六月初,北京城的天桥一带来了两个衣衫褴褛的外地乞丐。

这俩人年纪都在四十上下,皮肤黝黑,看着就不像本地人。

他们扛着一个破旧的木笼子,外面蒙着厚厚的黑布,神神秘秘的模样立刻引起了过路人的好奇。

头一天,这两个乞丐只是站在街角吆喝,说自己手里有件宝贝,是打西北荒漠里带来的神兽。

围观的人越聚越多,大家都想知道笼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其中一个乞丐操着外地口音说,这东西见不得太多光,要看得给钱,每人二十文。

二十文在当时可不算少,能买好几个烧饼了。

可架不住人的好奇心,很快就有胆子大的掏了钱。

那乞丐这才掀开黑布一角,让人凑近了看。

这一看不要紧,围观的人当场就吓得往后退了好几步。

笼子里蜷着一个东西,顶着一张孩童的脸,眼睛睁得老大,嘴巴张着却发不出声音。

身子却是蛇的模样,细长弯曲,浑身包裹着鳞片状的东西,在笼子里慢慢蠕动。

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没过两天,半个京城的人都知道天桥那儿有"人面蛇"。

来看热闹的人挤满了整条街,有钱人家的少爷小姐坐着轿子来,穷人家的孩子踮着脚尖往里挤。

两个乞丐赚得盆满钵满,每天收的铜钱得用麻袋装。

有心人察觉端倪

看热闹的人多了,什么人都有。

第四天下午,一个在药铺当学徒的年轻人挤进人群看了一眼。

这小伙子平日跟着师傅学医理,见过不少稀奇古怪的病症。

他盯着笼子里那东西看了好一会儿,脸色越来越难看。

回到药铺,他跟师傅说了这事。

老药师一听就皱起了眉头,说这世上哪有什么人面蛇,《山海经》里记载的化蛇那都是传说,怎么可能真出现在京城街头?他让徒弟第二天再去仔细瞧瞧,特别要注意那东西的眼神和身体细节。

第五天一早,小徒弟又去了。

这回他蹲在笼子边上看了很久,终于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那张脸虽然被熏得发黑,五官却是活生生的孩子模样。

更重要的是,那双眼睛里透着的不是野兽的凶狠,而是人才有的恐惧和绝望。

再看那身子,表面的鳞片其实是层层叠叠缝上去的东西,仔细看能看出针脚。

小徒弟越想越不对,赶紧回去告诉师傅。

老药师这下坐不住了,他连夜写了状纸,第二天一早就递到了顺天府衙门。

状纸上写得清清楚楚,怀疑那所谓的"人面蛇"其实是被人残害的孩童,请求官府彻查。

官府介入揭真相

顺天府的官员接到状纸后,立刻派了几个机灵的捕快便衣去查看。

这些捕快都是见过世面的,一看那笼子里的东西,心里就有了七八分把握。

当天傍晚,等围观的人散得差不多了,十几个捕快突然冲出来,把两个乞丐按在了地上。

笼子被抬回衙门,仵作仔细检查后,在场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笼子里确实是个活生生的孩子,看样子只有五六岁。

这孩子的手脚全被人从根部砍断,伤口已经愈合结痂,但能看出当时砍得有多狠。

嘴巴被撬开,舌头被整根割掉,所以发不出声音。

最可怕的是,这孩子身上裹着的不是什么鳞片,而是一张完整的蛇皮,密密麻麻地缝在了他身上。

仵作说,这种伤要是处理不当,孩子早就失血死了。

能活下来说明对方懂得止血和包扎,这绝不是一时兴起的虐待,而是有计划的谋财害命。

衙门的官员当场就怒了,连夜升堂审问那两个乞丐。

罪犯招供全过程

两个乞丐一开始还想狡辩,说那真是从荒漠里抓来的怪物。

可证据摆在眼前,任他们怎么编都圆不了这个谎。

刑具一上,其中一个年纪小点的很快就撑不住了,哭着把实情全都交代了出来。

这两个人原本就是专门干这种勾当的。

他们背后有个团伙,专门拐卖小孩子。

那些被拐来的孩子,有的被卖到深山老林当童养媳,有的被卖到煤窑矿山做苦力。

还有一部分,就被用来做这种赚钱的买卖。

他们把孩子弄到手后,会先给孩子灌药,让孩子昏迷。

趁着孩子没知觉的时候,用利刃把手脚从关节处砍断。

为了防止失血过多,他们会用烧红的铁器烫伤口止血,再敷上特制的草药。

舌头也是趁昏迷时割掉的,这样孩子就算醒来也说不出话,更不可能喊救命。

最残忍的是后面的步骤。

他们会活剥一条大蛇的皮,趁着蛇皮还有温度的时候,用针线把它缝到孩子身上。

孩子的身体会慢慢适应这张皮,等伤口愈合后,远远看去就像长了一身蛇鳞。

这个过程要持续大半年,期间不知道有多少孩子熬不过去死掉了。

那个在笼子里的孩子算是命大的,撑过了所有折磨活了下来。

可这种活着比死还难受。

孩子已经被吓疯了,除了眨眼睛和扭动身体,什么都不会做。

他们每天只给孩子喂一点粥糊,让他能活着但又没力气挣扎。

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

审问继续深入,更多的罪恶被揭开。

这两个乞丐只是最底层的执行者,他们背后有个庞大的组织。

这个组织分工明确,有人专门负责拐孩子,有人负责"加工"孩子,还有人负责把这些被残害的孩子运到各地展示赚钱。

据他们交代,类似的"人面蛇"在全国好几个地方都出现过。

除了人面蛇,还有所谓的"猪面孩"、"羊头人"等等稀奇古怪的东西。

制作方法大同小异,都是把正常的孩子通过残忍的手段改造成畸形的怪物,然后拿出来展览赚钱。

这种行当在江湖上有个专门的名字,叫"采生折割"。

采生就是拐孩子,折割就是对孩子动手脚。

干这行的人心狠手辣,在他们眼里,那些孩子不是人,只是能赚钱的工具。

一个"制作"成功的孩子,能给他们带来巨额利润。

像那个在北京展示的"人面蛇",短短几天就赚了几百两银子。

官府顺藤摸瓜,陆续抓获了十几个同伙。

在他们的窝点里,发现了好几个正在"制作"中的孩子。

这些孩子有的已经奄奄一息,有的身上布满脓疮感染。

现场惨不忍睹,连见惯了凶案的捕快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罪犯伏法与余波

同治十二年九月初,这桩案子终于审理完毕。

两个在街头展示"人面蛇"的乞丐,加上抓到的十几个同伙,全部被判了极刑。

行刑那天,半个京城的百姓都跑去看,有人拍手叫好,有人忍不住掉眼泪。

那个笼子里的孩子被救出来后,送到了育婴堂。

可惜他的精神已经彻底崩溃,整日呆坐着流口水,眼睛望着天花板一动不动。

育婴堂的嬷嬷尽心照料,但谁都知道,这孩子这辈子算是毁了。

他连自己是谁、家在哪里都说不出来,更不可能回到正常生活。

案子虽然破了,但影响远没有结束。

朝廷震怒,下令各地严查此类案件。

短短半年内,全国各地又破获了几十起"采生折割"案,抓捕罪犯上百人。

这些人有的是惯犯,干了十几年这种勾当;有的是新入行的,刚学会手艺就被抓了。

京城的百姓也因为这件事警醒起来。

以前看到街头卖艺的,只图个热闹新鲜。

经过这次,大家都长了个心眼,看到太离奇的东西反而会多想一想。

有人家干脆不让孩子单独出门,生怕被人拐走。

一时间,整个京城笼罩在一种紧张的气氛中。

历史的警示与反思

"采生折割"这种罪恶并不是清朝才有的新鲜事。

早在唐宋时期的史料里,就有类似案件的记载。

那时候有人把乞丐的手脚弄残,让他们看起来更可怜,好骗取路人的施舍。

到了明清时期,这种手段变得更加残忍和系统化,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犯罪产业链。

这些罪犯之所以能屡屡得手,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社会管理不够严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老百姓的防范意识不强。

很多被拐的孩子都来自贫苦家庭,父母忙于生计,疏于看管。

孩子一旦失踪,找起来难如登天,给了罪犯可乘之机。

那个时代的医疗条件也成了罪犯的帮凶。

他们掌握着一些民间秘方,能让伤口不至于立刻致命,却又让人终身残疾。

这些所谓的"手艺"在江湖上代代相传,每一代都有人学会,然后用来作恶。

更可怕的是围观者的心态。

明明是如此残忍的罪恶,人们一开始却只当成新奇的玩意儿来看。

大家掏钱买票,就是为了看一眼所谓的"奇迹"。

这种猎奇心理,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罪犯的气焰。

他们知道有市场,所以才敢明目张胆地在闹市展示。

那个药铺小徒弟的举动值得敬佩。

在一群麻木的看客中,他是唯一察觉异常并付诸行动的人。

如果不是他及时报官,不知道还要有多少人继续被蒙在鼓里,那个可怜的孩子也不知道还要受多久的罪。

这说明,一个人的正义感和勇气,关键时刻能救很多人的命。

案子虽然过去了一百多年,但类似的罪恶从未真正消失。

现代社会仍然存在拐卖儿童、组织残疾人乞讨等犯罪行为。

那些罪犯的手段可能变了,但本质还是一样的黑心肠。

他们把人当成赚钱的工具,为了利益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国家这些年一直在严厉打击这类犯罪。

各种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打击力度也越来越大。

但光靠政府还不够,每个人都需要提高警惕。

看到可疑的情况要及时报警,不要觉得事不关己。

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一定要加强看管,不给罪犯留机会。

那个被救出来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史料上没有详细记载。

但可以想象,他的余生注定在痛苦和麻木中度过。

每次想到这里,都让人心痛不已。

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毁在了人性最黑暗的角落。

结语

同治十二年那个夏天的往事,给后人留下了血淋淋的教训。

人心有善恶,世道有黑白。

那些被利益蒙蔽双眼的罪犯,终究逃不过法律的制裁。

可是那些无辜的孩子呢?他们承受的苦难谁来补偿?每个人都应该记住这段历史,不是为了记恨,而是为了警醒。

保护好孩子,守护好善良,别让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

看到不对劲的事情,多问一句多想一步,也许就能救下一条命。

人间正道,需要你我共同守护。

信息来源:

《清实录·同治朝实录》,中华书局出版

《顺天府志·刑狱卷》,清光绪年间刊本

王士祯《池北偶谈》,中华书局1982年版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刑科题本》档案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历史   人面   不寒而栗   当街   清朝   年间   乞丐   孩子   罪犯   京城   东西   同治   捕快   两个   状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