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长相分两种:一种是天生的外貌长相,另一种是后天的精神长相。
一个人的精神长相,不需要漂亮的颜值来证明,而需要一颗温柔的灵魂来塑造。
说话讲分寸,玩笑有尺度,做事留余地,在细微处体谅他人尊重他人,这才是一个人最好的精神长相。
说话讲分寸
中国人做事,讲究一个“度”,这个“度”其实就是分寸。
一个人的修养,都体现在他对分寸的把握上,没有分寸感,是人际交往中的大忌。
说话的分寸感,是懂得照顾他人的感受,掌握了说话的分寸,才能不逾越自己的本分,不触碰他人的底线。
唐代诗人温庭筠,是花间派的代表人物,他诗词兼工,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温庭筠才华横溢,有温八叉之称,但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这和他口无遮拦,说话没有分寸,有很大的关系。
温庭筠在一首诗中写道:因知此恨人积多,悔读南华第二篇。
与诗相关,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温庭筠的问题。
温庭筠曾在宰相令狐绹的书馆工作,有一次,令狐绹向温庭筠询问一个典故的出处,温庭筠告诉他说出自《南华经》,也就是《庄子》。
本来嘛,说完也就完了,但是温庭筠就是管不住他的嘴,又补充了一句:
相国大人,《庄子》又不是什么冷僻的书,您在公务之余,还是应该抽时间多读读古书啊。
这话看起来中肯,实际上很不得体,不但显摆自己渊博,还要教令狐绹读书做人,等于当面打脸,不给人台阶下。
令狐绹听了当然很不高兴,再加上一些其它事情,渐渐疏远了温庭筠。
甚至有人认为,温庭筠屡试不第,也与此有关。
作家周国平说:分寸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为人,是一门学问;说话,是一种艺术。
会说话,讲分寸,既给了对方善意和尊重,也给了自己体面和人缘。
可见,说话的分寸感,就是做人的尺度,懂得出言有尺,方可游刃有余。
玩笑有尺度
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世间反目,多由戏起。
生活中,适当开开玩笑,可以活跃气氛,增加生活的乐趣,拉近彼此的距离。
然而,不合适的玩笑,会让人心生嫌隙,没尺度的嘲弄,甚至可能令彼此结仇。
公元前593年,晋国大臣郤克,出使齐国。
郤克家族在晋国世代为将,地位相当显赫,但郤克却身有残疾,是个驼背。
齐国国君齐顷公看到郤克是个驼背,不但不同情,还故意安排一个驼背带领郤克上朝觐见。
齐顷公和他的母亲,看见郤克出丑的样子,笑作一团。
自尊且敏感的郤克,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发誓要报仇。
公元前589年,经过郤克多次上书,晋景公终于决定讨伐齐国。
郤克作为主帅,在战斗中被流矢击中,血染战车,但他仍坚持作战,终于打败齐国军队,齐顷公也狼狈逃窜。
这就是一个玩笑引发的战争——鞌之战,经此一战,晋国重振霸业,齐国则沦为二等诸侯国。
不考虑他人感受,开过头的玩笑,容易伤害他人,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种开玩笑的分寸感,在于能共情到对方的缺陷、隐私,不随意调侃和揭露,不去触碰对方的底线。
开玩笑,是为了让人开心,而不是惹人生气。
嬉笑和嘲笑,一字之差,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里,藏着的却是做人的温度。
做事留余地
《警世通言》有云:势不可使尽,福不可尽享,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意思是说: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一旦走向极端,就容易惹出祸患。
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后路。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生于望族,嫁入豪门,在贾府大权独揽。
王熙凤能力虽强,人品却让人诟病,贪得无厌,弄奸使诈,做事不留余地。
她为一己私利,投放高利贷,弄权铁槛寺,毒设相思局、赚取尤二姐,种种作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甚至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不惜牺牲他人性命,拆散张财主女儿金哥与守备之子的婚约,最后两人双双自尽。
然而敛财无数,最后不过竹篮打水一场空,还因此锒铛入狱,血崩而死。
真可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菜根谭》有言:路经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处,减三分让人尝。
人生海海,起落沉浮都是常态,遇事不做绝,凡事留余地,人生路上方能进退自如。
王国维《蝶恋花》: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美人迟暮,英雄末路,没有人能留住外在的皮相。
愿你说话讲分寸,玩笑有尺度,做事留余地,在世事的磨砺中,修炼出自己最好的精神长相。
在时间的流沙中,保持本相,不染纤尘。
图片 | 隐山茶斋
更新时间:2025-07-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