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为什么要来大理?

高考结束,大理的毕业生杨雪和赵致远就迎来了外地的毕业生朋友。


他们因为不同的目的,选择相同的毕业旅行目的地——大理。

“沉浸式”体验“慢生活”


董芷蒙来自云南昆明,高考结束后,他来到了大理。


在大理近半个月,董芷蒙最喜欢的地方是洱海生态廊道,和朋友一起漫步,静静感受洱海的宁静与浪漫,便能洗去一身的疲惫和压力。



在洱海边的咖啡馆坐下,点上一杯来自宾川的朱苦拉咖啡,伴着“大理味道”,不论是望着洱海发呆放空,或是与三五好友漫谈理想、畅想未来,都能让人身心放松。



昆明毕业生 董芷蒙


我高考一结束就来了大理,已经在这里住了十几天,我喜欢大理的苍山和洱海。这里可以让人放松。



对他来说,毕业旅行不是“睡几晚”,再走马观花地浏览景点,而是放慢脚步,“沉浸式”体验大理的“慢生活”。


“get”影视剧同款旅行


2023年,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播出,让很多观众认识大理、爱上大理、走向大理。


来自西安的李娟毕业后奔赴大理,用一场“光影之旅”为青春镌刻独一无二的纪念。



西安毕业生 李娟


之前看了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我对大理一直充满向往,趁着高考结束,我就来大理旅游。已经去凤阳邑打卡影视剧同款的“有风小院”,还想去沙溪古镇。



在凤阳邑“有风小院”打卡,聆听茶马古道上的马蹄嗒嗒;走进许红豆与谢之遥故事里的喜洲,看田野随风摇曳,转角楼下人来人往……在大理,李娟跟着影视剧来一场“有风”之旅, 告别学业压力,在苍洱山水间放松身心,汲取重新出发的力量。



非遗体验成“刚需”


当扎染印在日常可背的帆布包上,当瓦猫从屋脊神兽变身纪念萌物……大理非遗正以青春姿态“破圈”生长,成为年轻人追捧和喜爱的“潮文化”。


大理毕业生 杨雪


高考结束之后,外地的朋友来找我玩,我带她体验了大理的扎染,体验大理的非遗,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给她留下特别的回忆。


在“地陪”的带领下,董芷蒙和李娟来到了喜洲镇周城村体验大理的非遗扎染。



一方小院里,白族扎染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翰敏为他们介绍了扎染的染料、技艺,他们还体验了扎染制作。



扎布、印花、染色……一件独一无二的扎染作品诞生,每一道蓝白相间的纹路都诉说着手作的温度,承载着大理的自然与人文风情。



李娟体验制作了“洱海月”纹样的一块小方巾,这是她为自己留下的“大理记忆”,接下来的旅途中,她还准备去体验甲马、木雕等非遗。



陕西毕业生 李娟


我比较喜欢做手工,整个体验过程非常开心、非常有趣,接下来,我也会利用假期继续了解和体验大理的非遗,从中感受大理独特的美。


毕业,为什么要来大理?


毕业来大理,是年轻人对“慢”的追求。


近日,去哪儿网官方发布《2025年毕业旅行报告》,大理位列全国长住热门城市榜首。



越来越多年轻人按下了旅行“减速键”,他们的旅行不仅仅是打卡景点,更是理解其背后的故事、历史、人文精神。


不论是像董芷蒙一样的深度旅居,或是跟李娟一样跟着影视剧游大理,他们的旅行目标都不再是“我去过哪里”的浅层体验,而是“我感受到了什么”“我学到了什么”“我是否有收获”的内在的满足。



“去大理”不仅是一场旅行,更代表着感受一种生活方式。苍山洱海间的“诗意栖居”,影视剧同款的“有风之旅”,非遗与青春的“双向奔赴”……“慢生活”“慢体验”“慢节奏”,是毕业生舒缓精神,奔赴新旅程的“中转站”。



大理,以舒缓悠闲的生活节奏、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非遗成为深受“Z世代”年轻人热爱的毕业旅行“目的地”。


记者:韩玉婷 赵志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4

标签:旅游   大理   洱海   旅行   毕业生   影视剧   凤阳   苍山   景点   西安   小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