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暑湿交加,不少人感到身体沉重、食欲不振,甚至出现心慌、乏力等症状。中医认为,夏季阳气外发,阴气内伏,湿邪易困脾,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此时,若能借助一些传统养生方剂,不仅能祛除体内湿气,还能护心养肝,让人在三伏天里精神饱满。以下介绍两杯“神仙水”,帮助大家横扫暑湿,安然度夏。
一、荷叶薏米水:祛湿健脾,轻盈一夏
荷叶自古被誉为“祛湿圣品”,其性平味苦,归肝、脾、胃经,具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荷叶中的生物碱和黄酮类物质能促进脂肪代谢,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从而帮助控制体重。薏米则是中医常用的利水渗湿药,其性微寒味甘淡,能健脾渗湿、清热排脓。两者搭配,既能祛湿,又能健脾,特别适合夏季湿气重、脾胃虚弱的人群。
制作方法:
1. 取干荷叶10克(鲜荷叶30克),洗净后剪成小块;薏米50克,提前浸泡2小时。
2. 将荷叶和薏米放入锅中,加入1500毫升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
3. 滤去渣滓,取汁饮用。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少量冰糖或蜂蜜调味。
饮用建议:
最佳饮用时间为早晨空腹或饭后1小时,每周3-4次。
体质虚寒者可加入3片生姜同煮,以中和薏米的寒性。
孕妇及经期女性慎用。
二、五味子枸杞茶:护心养肝,安神解乏
夏季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心脏负担加重。同时,肝火易旺,容易出现失眠、烦躁等症状。五味子枸杞茶是一款经典的养心护肝饮品。五味子性温味酸,归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五味子中的木脂素类成分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枸杞则性平味甘,归肝、肾经,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两者合用,既能养心安神,又能滋补肝肾,尤其适合夏季易疲劳、睡眠质量差的人群。
制作方法:**
1. 取五味子10克、枸杞15克,洗净备用。
2. 将五味子和枸杞放入保温杯中,加入沸水500毫升,加盖焖泡20分钟。
3. 可反复冲泡2-3次,直至味道变淡。
饮用建议:**
- 下午或傍晚饮用效果更佳,避免睡前饮用过多以免夜尿频繁。
- 阴虚火旺者可加入麦冬10克,以增强滋阴降火之效。
- 感冒发热期间不宜饮用。
三、夏季养生小贴士
除了饮用上述两款“神仙水”外,夏季养生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清淡:少食油腻、辛辣食物,多吃冬瓜、苦瓜、黄瓜等清热利湿的蔬菜。适当食用酸味食物,如山楂、柠檬,可生津止渴、收敛汗液。
2. 适度运动:选择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耗伤津液。
3.作息规律:夏季昼长夜短,宜晚睡早起,但最迟不应超过23点入睡。中午可小憩15-30分钟,有助于恢复精力。
4. 情绪调节:保持心态平和,避免大怒大悲。可通过冥想、听轻音乐等方式舒缓情绪。
5. 防暑降温: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以26-28℃为宜,避免直吹。
四、不同体质的夏季调养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不同体质的人在夏季的调养重点也有所不同:
1. 气虚体质:易疲劳、气短,可适当加入黄芪、党参等补气药材。
2. 阳虚体质:怕冷、手脚冰凉,可适量食用生姜、肉桂等温阳食材。
3. 湿热体质:皮肤油腻、易长痘,可多喝绿茶、菊花茶等清热饮品。
4. 阴虚体质:口干咽燥、失眠多梦,可多吃银耳、百合等滋阴食物。
五、夏季常见不适的食疗调理
1. 食欲不振:可用山楂、陈皮泡水代茶饮,或食用话梅等开胃小食。
2. 暑热烦渴:绿豆汤、西瓜翠衣汤(西瓜皮煮水)都是不错的选择。
3. 皮肤痱子:可用金银花、野菊花煎水外洗,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4. 腹泻:可食用煮熟的苹果或山药粥,具有收敛止泻的作用。
六、注意事项
1. 上述养生方法需长期坚持方能见效,不可急于求成。
2. 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3. 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建议到正规药店购买,并注意保存方法。
4. 慢性病患者在尝试新食疗方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
夏季养生贵在顺应自然,通过合理的饮食起居调养身心。这两杯“神仙水”汇集了传统中医的智慧,材料易得,制作简单,适合大多数人群日常饮用。坚持一个夏天,不仅能帮助您远离暑湿困扰,还能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记住,养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融入日常生活的好习惯。愿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安然度过炎炎夏日。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